薪刚吧 关注:1,830贴子:90,291
  • 0回复贴,共1
2055年,约翰.B.列特(男性,第57任美国总统)在生日的二个月后,休假时于Hilton Head遇刺身亡;为查出凶手,启用MRI技术。
奇云为读唇术专家参与此案调查,看到总统在休假时独自来到一座海边的高塔,遇到一个年约20-30岁,戴有面具的白人男性持刀抢劫,凶手向总统索要钱包并打开查看,总统为夺回钱包扑向凶手被刺中腹部,凶手丢下钱包逃离现场,总统取出钱包的照片撕碎洒向大海,因流血过多逝世。
调查人员从被撕碎的照片入手,发现照片上的人,是罗斯.麦哥利(这是调查人员推定的原名,男性,18-23岁,国籍不明。化名马修.哈维接近总统的独生女狄波拉,在总统生日宴当晚由女方向总统引见。他是澳洲反政府武装组织B.D首席军师,FBI一直追捕中)并找出了总统第一次见到马修的图面进行调查,案情进展一无所获,却看出来总统对马修的爱恋之情。
总统仅仅是对第一次见面的人心生爱慕,私下得到马修一张照片放入钱包,对马修的身份并不知情。
奇云看到总统对马修的感情,进而领悟自己对早已离婚的母亲,也怀有不被社会认可接受的感情。在母亲决定再婚时,离家旅行。
语录(奇云)
在说出去或写出去的那一刻,“秘密”就已不再是“秘密”了。如果真想把“秘密”保守到底,惟有沉默地死去。
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想,是谁都阻止不了的,不管科技和文化有多大的进步,谁也无法阻止。
这是惟一残存的自由圣域。在看什么,在想什么,是只属于那个人的秘密领域。
PS:很久以前《新干线》上曾有《秘密》的评论文一篇,记得有这么一句,大意是:那些因看到总统的不伦之恋而指手划脚、议论纷纷的人,是否曾反问自己:我的大脑中,是否有不惜生命也要守护的画面?
不想讨论什么道理,用朴道草堂的一句话来总结:让我们适度保持卑微和克制,不因道德或者任何宏大理由,强暴他人生活和信仰.
这是《最高机密》的第一篇 ,相信都知道了,不多做介绍


1楼2013-07-18 23:4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