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光虽有误 善心不贬值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陈海荣(浙江宁波)
7月19日上午,株洲市民李有青帮助一位在车站中暑晕倒的年轻女子:先将其抱到公路桥下的阴凉处,把清凉油涂抹到她的太阳穴和人中等各处,并按照急救知识,又解开了该女子衬衣的第一粒扣子……当他正拿出手机拨打120时,刚醒过来的女子,冷不防扇了他一个耳光。(7月22日《长株潭报》)
这又是一个“好心无好报”的新闻。尽管醒来的受助女子听了李有青的解释后,也曾客套地说了声“谢谢”,便急急离去,但她对误打人家一巴掌毫无道歉表现,确实令热心帮助者感到心寒。但笔者认为:耳光虽有误,善心不贬值。
正如现在许多人普遍存在的纠结心态,李有青起初要救人的时候,也曾犹豫了一阵子,担心因此会遭遇“碰瓷”陷阱。但“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为人正义还是促使其果断行动。李有青的善良和正直,体现了社会的正能量。
网络上对受助女子连声“对不起”都没说便一走了之,多有斥责之词。而若从一名年轻女子的应变能力来思考,我倒觉得,一些人士“求谢心切”的批语最好还是暂缓表述。很有可能这位女子心慌意乱之下,当时还真的忘记了道歉。而要是社会舆论迅速将其列入“知恩不报”的典型,就算她事后心有所愧,估计也很难鼓起勇气来致歉了。
做了好事不图回报是一方面,而若受了委屈仍能坚守善良、善意和善心,那才更显出激励社会的道德风范。所以,如果李有青在媒体面前,不仅仅囿于善行遭到“误扇”,还表示宽容年轻女子的一时乱了方寸,并坦言将来再遇那种情况,会依然故我地出手相助,更是善莫大焉。
一个误扇的耳光,有可能让一颗助人之心受伤;但反过来说,若是误会者能找到机会向帮助者表达歉意,则会更加强化助人者的行善意愿。株洲这件被误解的好事,不会没有一个值得欣喜的结果。即使这个结果迟迟没来,能够坚信善心不贬值,同样可以化解某些负能量对人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