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芘茨吧 关注:19贴子:1,005
  • 0回复贴,共1

「The Kite Runner」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追风筝的人(The Kite Runner)
-
这本书,我看过三遍。
我坚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罪孽,而每一份罪孽,都在等待着自己的主人去化解。
哈桑本来可以选择怨恨他,但是他没有。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他们的故事,因风筝而起。
他的罪,也因风筝而起。
——题记
-
风筝,是什么?
成年人说,它只是一件玩物。
儿童说,它是一份乐趣。
其实这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人往往会因为一系列的主观因素而对某个物件做出一个判定,所以对于同一个物件,不同的人通常会有不同的理解。
在你心中,风筝是什么?
-
风筝对于《追风筝的人》的作者而言,则是两个少年之间的嫌隙,只是这一点嫌隙,却耐人寻味。作者仅仅透过风筝——那耐人寻味的嫌隙,便能把当时阿富汗的丑陋呈现在世人面前。用文字单刀直入地批判战争,披露人性,就像用一把匕首直接刺入读者震撼的心灵。
第一人称,用得很真实。
或许,有人读着就哭了。
又或许,有人读着就叹息了。
抑或是,有人读完,开始关注战争,关注阿富汗。
也不排除,有人麻木地读完,面无表情。
作者在那个糟糕的社会背景下构造了这两位少年,相信是与自身的背景有关的。我们知道这两位主人翁,一个是富家少爷阿米尔,另一个是他的仆人哈桑。
兔唇的哈桑,虽然是阿米尔的仆人,但是他们是小时候亲密的玩伴,而哈桑和他的父亲也受到老爷(阿米尔的父亲)很好的对待。
我查阅过作者的资料之后,我发现作者的身世也与阿米尔十分相似,同样是年纪轻轻便透露出对写作的天赋和热爱,同样是在阿富汗居住到十三岁就因为战争躲避到美国,也同样是一位富家少爷。或者这是作者设置阿米尔这个人物的重要原因。但请注意,这两位少年的性格截然不同,身份也有天壤之别,所以,我认为作者这样设置更是为了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以深化阿米尔对哈桑的愧疚。
-
故事不离题。书的名字叫《追风筝的人》,所以这本书归根到底,就是风筝。
对于那个时候的阿富汗的孩子来说,风筝,其实是一个胜利的标签。追风筝,也是一项技术活。
而一场风筝比赛,一个蓝色的风筝,便在冥冥中设定了这两位少年的命运。
至于标题,追风筝的人,如果紧贴故事情节的话,大概讲的就是故事里的哈桑吧。
-
我不曾忘记,哈桑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
有人嘲笑他傻。
的确,他的小少爷总是暗地嘲笑他。但是他只单纯地觉得少爷讲故事给他听就是对他好,他只是个仆人,学识不多。或许在那时种族歧视严重的背景下,他的愿望不过是像小少爷一样可以上学罢了。
但是这样的傻,我倒是很羡慕。
小哈桑会挡在小少爷面前替少爷赶走坏人,会为了小少爷干各种从书上摔下来的事情,甚至……甚至为了那个风筝……
「为你,千千万万遍。」
他是傻,傻得单纯。但是他活得开心。或许在他心中,从来没有仇恨这个词语。
他甚至不知道其实自己是小少爷同父异母的哥哥。
也因为如此,老爷待他特别好。
作者或许想要透过他写出当时下层人民的生活,也想通过他,告诉我们一种态度。
哈桑所代表的风筝,是快乐;而他所追寻的风筝,是友谊。
-
至于阿米尔,无疑是上层贵族的一个代表,他是愚昧的,同时也是一个觉醒者。
哈桑为了他的风筝被凌辱之后,他因为愧疚而不敢面对,他害怕看到哈桑,害怕想起他的一切。于是设计逼走哈桑。
有时他会嫉妒父亲对哈桑所付出的爱,连他也不知道哈桑是他的哥哥。
他的错太多,因为那个风筝可以换取父亲的爱,所以他眼睁睁地看着哈桑被凌辱而不去阻止。
父亲对他严厉,可是他不知道,其实他的父亲也有痛苦的一面。他不理解因为哈桑也是他的孩子,并且是一个不可以承认的存在,所以父亲觉得对不起哈桑,便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哈桑,把多年来沉积的怨发泄在阿米尔身上。
哈桑为他所做了这么多,他却还没有勇气寻回哈桑,后者便死了。他的罪孽,因风筝而起。直至他收到这样一张纸条:
「那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他,还是去了。
从前,哈桑为他追逐风筝。
他欠哈桑太多。
如今,他为哈桑的孩子追风筝。
他应该还了。
-
其实,阿米尔也是一个追风筝的人。他渴望的风筝是父爱,以至于结下了自己的罪孽。而他最后追逐的风筝,是为了赎罪。
他是一个觉醒者。
-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纸风筝,有的想追逐,有的想放飞。每个人都需要这样一个风筝。
风筝,是什么?
笑。
你的风筝,是什么?
怨恨,罪孽,还是赎罪?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07-28 01:2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