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店镇杰出人物连载之十:
王全有http://www.hbjdz.gov.cn/index.aspx?lanmuid=40&sublanmuid王全有(1912-1983年),男,王金庄二街村人,中共党员。历任王金庄二街党支部书记兼邯郸地委委员、涉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涉县第二届贫下中农代表协会副主任、王金庄村党总支书记等职。1969年,赴京参加国庆观礼。1975年和1978年先后两次当选为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3年,以省劳模身份参加了河北省劳模和先进集体会议;1983年11月,涉县县委、县政府追授他“林业功臣”称号。为改变王金庄的贫困面貌,从1964年开始,他带领男女劳力2500名,肩扛铁锤、钢钎爬上桃花岭劈山修路,仅用了5个多月的时间,就斩断了矗立百丈的断头崖,削平11个山垴,动用土石31800多方,一鼓作气修通了玉林井-南峧-王金庄长13华里的盘山公路,使汽车第一次开进了王金庄。王金庄人均耕地少,修通盘山公路后,王全有于1965年6月26日带领260多人组成的五个治山专业队,开进岩凹沟,劈山造田。荒山陡坡石厚土少,专业队在沟底把石头砸碎后,再背到陡坡上,大石垒在梯堰外层,碎石填入堰的中间,然后把从石缝里抠出来的土,垫到梯堰里。有时土和石杂在一起,就用筛子分开。王全有瞩咐大家,收工时都要把鞋里的土倒在梯田上。隆冬季节,大雪封山,王全有和大伙还在五丈多高的悬崖峭壁上搬石运土,垒堰垫地,八天修了一块“天门悬田”。整整7年,王全有带领专业队以六七百工日修一亩田的工夫,在岩凹沟,57条陡坡峻岭上,垒起总长250公里的双层石堰,造出4000多块共600多亩高标准梯田。创造了“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奇迹。1970年,他带领群众在大南沟兴建一座小型水库。没技术,和老石匠李天顺身背干粮,两次冒雨步行60公里,到古台水库取经;没资金,他带头捐资凑款;没石灰自己烧;搞浆砌无砂子,他就发动全村男女老少往返20公里,从龙虎河里背来12.5万公斤砂子;没有水,他带队到武安县七水岭村挑。规定每人一天挑两担,王全有挑三四担。经两年零一个月的奋战,搬运了7万立方米的碎渣乱石,建成一座13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并开凿和浆砌4公里长的盘山渠道,建塘坝16座,挖水窖433眼,开凿引泉石槽2.5公里,打井19眼。1974年,在河滩上砌涵洞造良田,其中双洞2000米,造截流坝9个,建石拱桥3座,造良田244亩。1976—1979年间土法上马,用工158040个,动用土石40120方,凿通长800多米、宽7米、高5米的“前进洞”,使王金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历史性改变。1977年在村前修建了一座容量9000方的大水池。并植花椒树30万株,植松柏树22万株。1988年1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评估团的专家到王金庄参观梯田时赞叹地说:“往上看登天梯,往下看入地门。中国人了不起,上管天,下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