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九年新宁知州兼忠州弹压;光绪三十二年永康知州兼罗阳土县弹压。民国二年(公元1912年)忠州改土归流置忠县,1916年又改绥渌县;新宁州初改新宁县,1914年再改扶南县;永康州初改永康县,1914年再改同正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扶南、绥渌、同正三县先后解放。1951年7月扶南、绥渌、同正三县合并为扶绥县,县治今县城。50年代在扶绥县与崇左县、宁明县的划界上作了一些调整。1959年1月扶绥县与崇左县合并,1962年4月两县又恢复原建制。1984年,取消人民公社制,设立1区4镇7乡。后中东区改中东镇,撤销扶南乡,现扶绥县共辖8镇3乡,119个村委会,13个居委会(社区)。
宁明县
宁明县古属骆越地。秦统一岭南地区后,设桂林、象、南海三郡,宁明属象郡临尘县地。汉至西晋,宁明属郁林郡。东晋属晋兴郡。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置羁縻思明州。宋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置永平寨(治今宁明县城),隶邕州左江道。永平寨下设44哨、4寨、10堡、5屯。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8年)置思明路。思明路治所今宁明县明江镇,辖境相当于今宁明县、上思县、凭祥市、江州区南部和扶绥县南部。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七月改思明路为思明府。思明府辖思明、忠、上石西等土州。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析思明土府置土思州,雍正十一年改思明州为宁明州,改思明府为明江厅,雍正十三年改明江分府。明江分府一直一直延续到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民国初期改土归流,废除土府土州,原明江抚民府所领宁明、思州、思陵三土州改为明江、宁明、思乐三县。1931年实行保甲制度。明江县划分为城中镇、西靖乡、北宁乡、东安乡、长桥乡、峙浪乡6乡镇;宁明县划分为城中镇、寨安乡、哨平乡、馗塘乡、琴清乡、九特乡5乡镇。1949年12月9日思乐县解放,11日明江县及宁明县解放。1951年5月,宁明、明江、凭祥三县合并为镇南县,县政府驻宁明城中镇。1952年7月,镇南县与思乐县合并为宁明县,仍驻城中镇。1955年7月,划凭祥为县级镇,与宁明县分治。1958年12月宁明县、龙津县、凭祥市合并为睦南县,县政府驻凭祥镇。1959年5月10日睦南县分为宁明县(凭祥市属宁明县)、龙津县。1961年5月复析出凭祥市。1956年崇左县驮龙生产队划归宁明县。1958年扶绥县三台、桐骨两大队划归宁明县。1966年龙州县天西、安农、亭乐、立新四个大队划归宁明县。1982年将下石公社(今凭祥市夏石镇)划归凭祥市管辖。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改为乡,宁明下辖1镇13乡。此后陆续有乡改镇,现在宁明共辖4镇10乡,147个村委会,10个居委会(社区)。
龙州县
古属骆越地,早在三千多年前,壮族的先民骆越人便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龙州正式并入中国版图,属象郡辖地。汉属交趾郡龙编县地。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龙州,为该县建置的开始。先天二年(公元713年)置羁縻龙州。宋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于下冻、布局等置羁縻冻州,隶属左江道;原羁縻金龙州改为迁龙寨,同年分封为牧,是为土司世袭之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龙州州属由旧州(今弄岗保护区内的旧州屯)迁至现在的县城所在地。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升龙州为万户府,属太平路;将羁縻冻州分置上冻、下冻两土州。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降龙州万户府为龙州,属广西布政司左江道太平府。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迁龙寨改为金龙峒,属太平府安平土州(在今大新县)管辖。清初袭明制。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折上龙、下龙(今龙州)为两个土检司,隶太平府;雍正五年改土归流,废下龙移太平府驻扎。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于下龙司地复置龙州,上龙司归龙州承审;乾隆五十七年龙州改龙州厅,仍隶太平府。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上龙土司、上、下冻土州废除世袭,改隶龙州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金龙峒从安平州划回龙州厅。民国二年(公元1912年)升龙州为军政分府,辖凭祥厅、上龙土司、上、下冻土州及金龙峒。1913年裁军政分府,置龙州县。1927年,上龙土司和金龙峒撤并入龙州县,隶镇南督察区,区署设于龙州。1928年又将原上龙土司和金龙峒地析出设上金县。1930年龙州起义,龙州、上金两县成立革命委员会。1937年龙州县更名龙津县。1949年12月,龙津、上金解放。1951年5月5日,龙津、上金并为联合县,县治龙州镇。1952年8月改名为丽江县,隶属崇左专区。1955年复改名龙津县。1958年12月,宁明县、龙津县、凭祥市合并为睦南县,县政府驻凭祥镇。龙津、宁明各划为片。1959年5月10日,复分为宁明县(凭祥市属宁明县)、龙津县。仍称龙津县。1961年12月31日恢复龙州县名至今。现龙州县共辖5镇7乡,117个村委会,6个居委会(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