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燃阁吧 关注:138贴子:9,529
  • 10回复贴,共1

【砂·授课】谈词中景语的描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主讲:梧桐


1楼2013-08-17 10:56回复
    我们写诗填词,在有时候会用到景语,即所谓的描景。比如田园诗,再比如中长词的上阙,中长调。
    有时我们会学习这样的说法:上阙描景,下阙抒情。
    那么,很多同学就都喜欢描景了,这个我也不例外,而很多诗词中也常见到这样的章法。
    可,怎样描景?


    2楼2013-08-17 10:56
    回复
      要知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有些同学,在一首词中,大量描景,
      而且不管这个意象和下一个意象有没有矛盾。
      既然,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笔下的景(眼中景),就肯定要与情有关。有时我们需要空阔,有时我们需要细腻。
      空阔者,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八个字,关所以词人之口。
      所以,有时描景也需要细腻,但是,细腻不等于罗嗦。


      3楼2013-08-17 10:56
      回复
        我们来看一看张岱描写湖的那篇散文—— 《湖心亭看雪》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一点、与余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楼2013-08-17 10:56
        回复
          大家看看,张岱描景,简单吧?
          然而,越是看似简单的东西,却越需要功力。
          “与余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个“粒”字,大家看,是不是需要功力?
          一句话,我们的眼中景,要像一幅画一样。
          至于我在画中还是画外,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王国维不是说过,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吗?当然,他的这种说法,有人持不同意见,我亦然。因为,任何境,都离开“人”啊。


          5楼2013-08-17 10:57
          回复
            如果一篇稿子里面,大量的描景,描到最后,他把自己想要说的主题都给忘了,或者来个非常突兀的情语,这就是我常常说的欠衔接。
            我其实是最不擅长写景语的,这是我的短板,是否?
            但是,即便我只有一句景语,我也是和情交融在一起的。
            高兴时,我看到的即或是一堆垃圾,也觉得它美;
            伤心时,我看到的即或美不胜收,也觉得是凄怆的,是否?


            6楼2013-08-17 10:57
            回复
              所以,我们描景,一要简单、凝炼,二要表达到位,与自己的心情相匹配。老实说,我是真不会写景语。但是,如果非要写景语的话,我会很认真的去写。


              7楼2013-08-17 10:57
              回复
                如下:
                连卷龙姿,空横峰影,可怜凭槛唐柯。无情风雨,何苦恁消磨。剩此苔枝惨淡,几时再、疏影婆娑?漫归去,一杯还酹,千载系蹉跎。
                偏偏香未竭,开残别苑,一样娇娥。莫辜负、诗中和靖梅坡。更有姜翁雅曲,清愁付、笛语笙歌。情依旧,梦中时见,红萼亦沾波。 “连卷龙姿,空横峰影”这八个字,就是我用心去写的景语。


                8楼2013-08-17 10:57
                回复
                  再比如这首:
                  天台曲直,洽临邛白鹤,清幽难得。落木无边残照里,忍见四方萧瑟。古寺余烟,荒祠剩享,谁是虔诚客?西岩宛在,望中多少陈迹。
                  都说往事随风,一杯闲酒,谈笑中书册。滴露研朱时已过,今夕不知何夕。授易胡安,学经司马,到底声名出。读书台上,一秋思绪如织。


                  9楼2013-08-17 10:57
                  回复

                    我这首词,差不多整个上阙,都是在写景,
                    “落木无边残照里,忍见四方萧瑟。”——景语在前,情语在后,是否?


                    10楼2013-08-17 10:58
                    回复
                      把情很好的融入到景中其实很难,所以还望各位同学多多努力,本课到这里就结束了,望大家仔细琢磨,努力尝试。


                      12楼2013-08-17 10: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