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联盟吧 关注:102贴子:644
  • 3回复贴,共1

【联邦德国海军】149型 银鸥级鱼雷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3-08-20 03:14回复

    在1950年代初期,从二次大战废墟中重生的德意志联邦(西德)已经开始规划重新建立国防武力。在1952年,向来以建造小型舰艇见长的吕森造船厂(Lürssen Werft, Bremen)开始以该厂在二次大战期间为纳粹德国海军建造的E型鱼雷艇为基础,规划新一代的鱼雷快艇。与同时间其他所有西德进行的重整军备项目相同,重建海防力量的计画也在同盟国管制委员会(Allied Control Authority)的监督下进行。


    2楼2013-08-20 03:15
    回复

      吕森厂建造的第一批新鱼雷艇共有六艘(北约代号P6053~6058),称为Type 149,其中前三艘建成后交付给由英国掌控的波罗的海渔业保护处(British Baltic Fishery Protection Service, BBFPS);成立於1948年的BBFPS实际上由皇家海军控制,并有英国专门对外的军事情报第六处(MI6)介入。另外三艘一开始则配属於西德海上边防单位。在1956年4月25日,西德海上武力的种子——联邦德国海军快艇教导中队(Schnellbootlehrgeschwader)成立,从BBFPS手中接过这三艘Type149鱼雷艇,并从西德边防单位接收另外两艘;由於英国将Type149首艇命名为银鸥号(Silver Gull),西德接收时遂直接沿用此命名并改以德文,而Type149也因而被称为银鸥级。除了编入教导中队的五艘银鸥级之外,另有一艘银鸥级燕鸥号(Seeschwalbe)装备一些新技术装备进行测试,因此并没有担负战备任务。在1956年稍晚,西德正式加入北约组织(NATO),而独立的联邦德国国防军力也正式成立,联邦德国海军快艇教导中队也正式改名为第一快艇中队(1. Schnellbootgeschwader),主要任务是为联邦德国海军培训人员,以成立后续的快艇中队,此外也一定程度地担负西德本国的战备任务。在北约的海上战略之下,西德海军主要任务是防止苏联的两栖舰艇从波罗的海前来登陆,并确保北约的北海航线的畅通,因此早年西德海军建军偏向近岸防御(当然,二次大战的条约也限制西德新造舰艇、潜舰的吨位)。


      3楼2013-08-20 03:16
      回复

        Type 149鱼雷艇基本沿袭二次大战时代的E型鱼雷艇的设计,排水量109吨,长35.4m,宽5.1m,吃水1.8m,主机为三具Mercedes-Benz MB 518柴油机(单机功率2500马力),三轴固定距螺桨推进,最大航速43节,航速34节时航程900海里,艇上电力由两具柴油发动机提供,艇上编制19名人员。艇体骨架由铝合金制造,外壳由三层木质胶合板制造,因此整个艇身没有磁信号,能降低引爆感应水雷的机会。木质外壳的优点包括没有磁信号以及重量较轻等,但是强度并不出色,限制了快艇在冬季结冰海域的操作能力。武装方面,受到二次大战结束后盟国对德国军备的限制,加上Type 149刚完工时移交BBFPS以及西德的海上边防单位,因此最初都没有搭载舰载武器;等到1956年联邦德国海军正式成立,才加装原始设计的武器,包括一座位於艇尾的Bofors 40mm快炮以及四门英制533mm鱼雷管。
        五艘在第一快艇中队服役的银鸥级在1967年中对解散时,都被移交给希腊海军服役,使用到1970年代中期。第六艘本级艇燕鸥号(Seeschwalbe)安装迈巴赫(Maybach)柴油发动机与可变距螺旋桨进行测试,因此没有加入联邦德国海军快艇教导中队,联邦德国海军成立后则隶属於海军水下武器研究单位一直到1970年代中期除役为止,而且由非军方的艇员操作。


        4楼2013-08-20 03: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