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森厂建造的第一批新鱼雷艇共有六艘(北约代号P6053~6058),称为Type 149,其中前三艘建成后交付给由英国掌控的波罗的海渔业保护处(British Baltic Fishery Protection Service, BBFPS);成立於1948年的BBFPS实际上由皇家海军控制,并有英国专门对外的军事情报第六处(MI6)介入。另外三艘一开始则配属於西德海上边防单位。在1956年4月25日,西德海上武力的种子——联邦德国海军快艇教导中队(Schnellbootlehrgeschwader)成立,从BBFPS手中接过这三艘Type149鱼雷艇,并从西德边防单位接收另外两艘;由於英国将Type149首艇命名为银鸥号(Silver Gull),西德接收时遂直接沿用此命名并改以德文,而Type149也因而被称为银鸥级。除了编入教导中队的五艘银鸥级之外,另有一艘银鸥级燕鸥号(Seeschwalbe)装备一些新技术装备进行测试,因此并没有担负战备任务。在1956年稍晚,西德正式加入北约组织(NATO),而独立的联邦德国国防军力也正式成立,联邦德国海军快艇教导中队也正式改名为第一快艇中队(1. Schnellbootgeschwader),主要任务是为联邦德国海军培训人员,以成立后续的快艇中队,此外也一定程度地担负西德本国的战备任务。在北约的海上战略之下,西德海军主要任务是防止苏联的两栖舰艇从波罗的海前来登陆,并确保北约的北海航线的畅通,因此早年西德海军建军偏向近岸防御(当然,二次大战的条约也限制西德新造舰艇、潜舰的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