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坐夜 在温州,相传农历七月三十日(或廿九日),是“地藏王菩萨生日”。旧时,在温州城来福门外的地藏王殿,有远近百里以内的老妇人来虔诚点香,席草露坐,俗叫“坐夜”。此日,民间从早到晚,禁水泼地,俗信污水倒地,地藏王生气,会发生天摇地动,房屋倒塌。
点柚灯 也称“插香柚”。该日,正是菩萨转肩的日子。在温州地区,家家户户地阶下、墙脚、路边插香烛。孩子们把成熟柚子摘来,在四周插上香,点一对蜡烛,挂在檐下。俗谓点柚灯是为了求菩萨在转肩时轻一点,不要弄得地动山摇,以免惊吓了大家。在平阳等地,正是秋柚成熟的季节。每家要挑一只最大最熟的新柚,首先用菜刀把柚子的顶部切平,然后用一米长的竹子插进柚子底部的中央,要求插得牢固,最后在切平的顶部插上已点燃的香与烛。蜡烛一定要插在香围成圈的正中央。由孩子们高举柚球,唱着童谣,举行插柚球仪式。仪式结束后,把柚球插在自己家门前,或供上一些祭品,祷告神灵消灾得福,延年益寿,第二天把插在大门前的柚球取下切开,然后全家人把柚果吃尽,据说吃了柚果,可以避凶趋吉。
放水灯 该日,海岛渔民有放水灯的习俗。是时,在海岛的每个渔港都请来道士(师公)在滩头举行祭祀,向所谓孤魂野鬼进行“普施”,然后点燃水灯,随着退潮,说是把溺水而死的孤魂野鬼赶出远洋外海,祈求村境平安,渔业丰收。水灯是用色纸(油光纸为好)折糊成像小碗那样大的纸杯,高约6~7厘米,直径约10厘米左右,上口下底大小一样。使用时,在纸杯中装好用毛边纸以菜油浸透的灯芯,粘在杯底中央,再挨次把水灯排列在小木板上,点上火后就可放灯下水。如今的水灯,人们也有叫它为“海蜇灯”的,已不在“地藏王节”举行,也不请道士祭祀,改为在元宵节进行,成为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的项目。其时只见点着红的、绿的、黄的、白的五光十色的水灯,由近到远,时分时合,闪闪烁烁,摇摇曳曳,倒映水面,煞是好看,直到油尽灯熄。
渊源
地藏,俗称“地藏菩萨”。原是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地藏十轮经》谓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故名。佛经上称其受释迦牟尼嘱咐,在释迦既灭,弥勒未生之前,自誓必尽度六道众生,拯救诸苦,始愿成佛。地藏信仰,在唐宋时已很流行。可是在温州民间信仰中,地藏王却是个肩负大地的神佛。每次转肩时,大地就会发生地震,在平阳,流传着这样一则传说:盘古开天时,混沌的天地分成两大片,天升高,地下沉。天升到一定的高度停住了,地仍旧下沉。玉皇大帝在七月廿九这一日,召来三十三天的神佛,在凌霄宝殿商量对策。大家在会上想不出一个好办法,玉帝着急了。这时,从大殿后面厨房里,走出一个大汉。他走到玉帝面前说:“这副担子由我来挑吧!”看不出这伙夫,还有这么大的胆识,敢在这么多天神面前夸下海口。玉帝很高兴,就赐给他一根扁担,叫他去挑,封他为“地藏王”。此后,“地藏王”把大地扛在自己的肩头,大地再也不会往下沉了。每当日间或夜晚发生地震时,梁上的篮子无故摇动,厨中的碗盘叮当作响,老辈人就说这是地藏王菩萨转肩。
点评
地藏王节,是民间一种信仰民俗。在温州传说中,人们通过联想,赋予他成为一位肩负大地的神。这是一位虚构的神话人物,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从科学上说,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在民俗中,如“坐夜”中的种种祭拜;在“放水灯”中所谓送孤魂出海以及“插柚灯”对地藏王祈求转肩轻一点;吃柚能避凶趋吉等,均属愚昧、不可取的迷信观念,应予坚决摒弃。实际上,随着群众觉悟的提高,现今“放水灯”,已成为新的娱乐活动。而“点柚灯”,由于和产地结合,其民俗亦独具特点,所以能继续保留至今。但在每年的民俗实践中,根据群众的反映,如火灾隐患,空气污染等问题,均须进一步引起注意,进行适当改革。
坐夜 在温州,相传农历七月三十日(或廿九日),是“地藏王菩萨生日”。旧时,在温州城来福门外的地藏王殿,有远近百里以内的老妇人来虔诚点香,席草露坐,俗叫“坐夜”。此日,民间从早到晚,禁水泼地,俗信污水倒地,地藏王生气,会发生天摇地动,房屋倒塌。
点柚灯 也称“插香柚”。该日,正是菩萨转肩的日子。在温州地区,家家户户地阶下、墙脚、路边插香烛。孩子们把成熟柚子摘来,在四周插上香,点一对蜡烛,挂在檐下。俗谓点柚灯是为了求菩萨在转肩时轻一点,不要弄得地动山摇,以免惊吓了大家。在平阳等地,正是秋柚成熟的季节。每家要挑一只最大最熟的新柚,首先用菜刀把柚子的顶部切平,然后用一米长的竹子插进柚子底部的中央,要求插得牢固,最后在切平的顶部插上已点燃的香与烛。蜡烛一定要插在香围成圈的正中央。由孩子们高举柚球,唱着童谣,举行插柚球仪式。仪式结束后,把柚球插在自己家门前,或供上一些祭品,祷告神灵消灾得福,延年益寿,第二天把插在大门前的柚球取下切开,然后全家人把柚果吃尽,据说吃了柚果,可以避凶趋吉。
放水灯 该日,海岛渔民有放水灯的习俗。是时,在海岛的每个渔港都请来道士(师公)在滩头举行祭祀,向所谓孤魂野鬼进行“普施”,然后点燃水灯,随着退潮,说是把溺水而死的孤魂野鬼赶出远洋外海,祈求村境平安,渔业丰收。水灯是用色纸(油光纸为好)折糊成像小碗那样大的纸杯,高约6~7厘米,直径约10厘米左右,上口下底大小一样。使用时,在纸杯中装好用毛边纸以菜油浸透的灯芯,粘在杯底中央,再挨次把水灯排列在小木板上,点上火后就可放灯下水。如今的水灯,人们也有叫它为“海蜇灯”的,已不在“地藏王节”举行,也不请道士祭祀,改为在元宵节进行,成为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的项目。其时只见点着红的、绿的、黄的、白的五光十色的水灯,由近到远,时分时合,闪闪烁烁,摇摇曳曳,倒映水面,煞是好看,直到油尽灯熄。
渊源
地藏,俗称“地藏菩萨”。原是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地藏十轮经》谓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故名。佛经上称其受释迦牟尼嘱咐,在释迦既灭,弥勒未生之前,自誓必尽度六道众生,拯救诸苦,始愿成佛。地藏信仰,在唐宋时已很流行。可是在温州民间信仰中,地藏王却是个肩负大地的神佛。每次转肩时,大地就会发生地震,在平阳,流传着这样一则传说:盘古开天时,混沌的天地分成两大片,天升高,地下沉。天升到一定的高度停住了,地仍旧下沉。玉皇大帝在七月廿九这一日,召来三十三天的神佛,在凌霄宝殿商量对策。大家在会上想不出一个好办法,玉帝着急了。这时,从大殿后面厨房里,走出一个大汉。他走到玉帝面前说:“这副担子由我来挑吧!”看不出这伙夫,还有这么大的胆识,敢在这么多天神面前夸下海口。玉帝很高兴,就赐给他一根扁担,叫他去挑,封他为“地藏王”。此后,“地藏王”把大地扛在自己的肩头,大地再也不会往下沉了。每当日间或夜晚发生地震时,梁上的篮子无故摇动,厨中的碗盘叮当作响,老辈人就说这是地藏王菩萨转肩。
点评
地藏王节,是民间一种信仰民俗。在温州传说中,人们通过联想,赋予他成为一位肩负大地的神。这是一位虚构的神话人物,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从科学上说,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在民俗中,如“坐夜”中的种种祭拜;在“放水灯”中所谓送孤魂出海以及“插柚灯”对地藏王祈求转肩轻一点;吃柚能避凶趋吉等,均属愚昧、不可取的迷信观念,应予坚决摒弃。实际上,随着群众觉悟的提高,现今“放水灯”,已成为新的娱乐活动。而“点柚灯”,由于和产地结合,其民俗亦独具特点,所以能继续保留至今。但在每年的民俗实践中,根据群众的反映,如火灾隐患,空气污染等问题,均须进一步引起注意,进行适当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