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首歌是一首非常具有俄罗斯民族风味的歌曲 ,其节奏的变化类似于另一首苏联歌曲《卡林卡》,这首歌被翻唱过无数次,有众多的俄文,英文甚至中文版本,个人从近20个版本中选择了我最喜欢的亚历山大·马里宁版的贴了出来,供喜好古典、怀旧音乐的人共同欣赏。
歌曲的历史:
这是一首1925年的苏联歌曲,中文译名为《路漫漫》。之后,在1968年由Paul McCartney(甲壳虫成员)的女徒弟Mary Hopkin,改编歌曲,并译名为those were the days。但改编的英文版本比俄语原版还著名,英文版本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
以下为引用:
这首茨冈风格的俄罗斯抒情歌曲在西方众所周知的名字叫《Those Were The Days》。
苏联时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歌曲。在这样数量巨大的优美旋律当中,只有少数几首在国际上被知晓。这些屈指可数的歌曲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卡秋莎”、“路漫漫”、“田野啊田野”(又名“草原呀草原”)。
“路漫漫”,在西方,它众所周知的名字叫“在那些日子里”(Those Were The Days). 在国外,许多人认为,这首歌的作者是一位名叫基尼·拉斯金的人,他为一段俄罗斯曲调(他本人认为是民间曲调)填写了英文歌词。所有收有这首歌的西方出版的歌碟和唱片都标明他是这首歌的作者。对这首抒情歌曲的真正作者(作曲家鲍里斯·福明[1900-1948]、诗人康斯坦丁·波德列夫斯基)来说,这是非常不公平的。这首抒情歌曲是他们俩于二十年代初在某地创作的,很快就闻名于世。六十年代末,这首抒情歌曲得到很大的普及。当时,这首歌引起了保罗·麦卡特尼本人的注意,他向自己手下的歌星、当时还非常年轻的马丽·霍普金建议,在著名的“苹果”工作室为这首抒情歌曲录音。马丽·霍普金后来成为一流歌星,当然是排在甲壳虫之后。她的那张唱片由“苹果”工作室于1968年推出。到现在为止,她演唱的这首歌仍然是国外最著名的版本。有趣的是,诗人派特·瑞奇蒙德试图搞清楚这首抒情歌曲的作者究竟是谁。
歌曲的历史:
这是一首1925年的苏联歌曲,中文译名为《路漫漫》。之后,在1968年由Paul McCartney(甲壳虫成员)的女徒弟Mary Hopkin,改编歌曲,并译名为those were the days。但改编的英文版本比俄语原版还著名,英文版本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
以下为引用:
这首茨冈风格的俄罗斯抒情歌曲在西方众所周知的名字叫《Those Were The Days》。
苏联时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歌曲。在这样数量巨大的优美旋律当中,只有少数几首在国际上被知晓。这些屈指可数的歌曲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卡秋莎”、“路漫漫”、“田野啊田野”(又名“草原呀草原”)。
“路漫漫”,在西方,它众所周知的名字叫“在那些日子里”(Those Were The Days). 在国外,许多人认为,这首歌的作者是一位名叫基尼·拉斯金的人,他为一段俄罗斯曲调(他本人认为是民间曲调)填写了英文歌词。所有收有这首歌的西方出版的歌碟和唱片都标明他是这首歌的作者。对这首抒情歌曲的真正作者(作曲家鲍里斯·福明[1900-1948]、诗人康斯坦丁·波德列夫斯基)来说,这是非常不公平的。这首抒情歌曲是他们俩于二十年代初在某地创作的,很快就闻名于世。六十年代末,这首抒情歌曲得到很大的普及。当时,这首歌引起了保罗·麦卡特尼本人的注意,他向自己手下的歌星、当时还非常年轻的马丽·霍普金建议,在著名的“苹果”工作室为这首抒情歌曲录音。马丽·霍普金后来成为一流歌星,当然是排在甲壳虫之后。她的那张唱片由“苹果”工作室于1968年推出。到现在为止,她演唱的这首歌仍然是国外最著名的版本。有趣的是,诗人派特·瑞奇蒙德试图搞清楚这首抒情歌曲的作者究竟是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