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兴喜剧中的面具
意大利即兴喜剧 (Commedia dell’Arte) 发源于十六世纪中叶,当时剧场风气奉古典主义、优雅与苦行为圭臬。即兴喜剧的出现与这些价值观发生正面冲突,也因其倡导与条规完全相反的观念而逐渐受到欢迎。
这种剧场表演类型以嘉年华庆典为灵感,而它的前身是由剧作家 Angelo Beolco 创作的博学喜剧 (Commedia erudita)。他写出的剧本在威尼斯嘉年华会中演出,将舞蹈与音乐融入於戏剧之中。这些作品广受各个社会阶层的喜爱。因内容结合默剧、表现刻板行为的角色、经典笑话、特技、面具、夸大的肢体动作、即兴演出的对话以及小丑表演等各种元素,让演出语言不再成为障碍。
这种原本在意大利流传的传统之后也散播到欧洲各地,进而影响当代许多伟大作家,包括歌剧、歌舞剧以及现代音乐喜剧等,都可看见即兴喜剧的影子。在即兴喜剧表演中,“即兴”占有非常重要的角色,演员可改编剧本与表演方式来迎合新的观众。表演都在临时的舞台上举办,大多数在大街上架设舞台。这种剧场表演形式也流传到欧洲其他国家,例如在巴黎也设有意大利喜剧公会。
面具是即兴喜剧中不可或缺的传统。除了可以分辨角色外,也限制了演员的视野范围,强迫他们转动头部,只有喜剧角色会戴上面具,以褐色或黑色皮革制作的面具会覆盖演员全脸,仅露出嘴唇与下巴部分。面具通常会指定给一个特定的演员使用。部分演员毕生都在舞台上演出,最后甚至与角色成为一个共有形象。当演员 G.D Biancolelli 在巴黎逝世时,坊间纷纷流传是他演出的角色 Harlequin 已离开人世,可见角色已和饰演的演员合而为一。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