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舍吧 关注:19贴子:1,191
  • 0回复贴,共1
 文/我用糖果杀死你  

歌声涌动出来的时候,心就自然打开了,每一个毛孔浸透着舒展和温润,脑子里好像一片空白,又好像百转千回五味杂陈。  
  
 曲调与声音是如此柔软和缓地蔓延,像刚刚踏上归程的游子内心回忆画面的开端,又像千里之外刚刚成形的涓涓细流,带着轻巧跃动的节奏,然而却也满溢着静水流深的沉潜低回,呈现波光粼粼的质感。r&b式的编曲和转音设定都是恰到好处、点到即止,没有过分旋绕的拖沓,因此也便让整首歌显得格外洁净,与民歌的底蕴相互成全、而非相互迁就了。高音和低音、浅唱和假音之间错落有致地转换,所有的过渡流畅浑然,不见丝毫刻意的雕琢却又精致得令人屏息。随着音符的起伏流淌,情感也在这当中被步步累积,终于到了“雨点找到了长河,回忆找到主题歌”,字字点睛,情绪像泉涌一样喷发,两个时代的交汇,两条河流的碰撞,到最后一段糅合成两个声音此起彼伏的呼应和共鸣,和弦丰满回环,没有争锋式的杂乱,而更像是岁月的声响在年轻的歌唱里穿行,历史的温度将幼嫩的新绿包裹,最后一句“变金黄”,三个字的演唱里彰显了层层叠叠浓妆淡抹般的意犹未尽,真可称得上意韵风流,营造出“交融”和“回归”的人性化主题,在在印证了整首歌所要表达的深意。  
  
值得一提的是李谷一的唱腔,摒弃了从前原唱的华丽和严谨,显得更甜美,更亲切,更朴实,更像一位“妈妈”的演唱而并非一个高高在上的艺术家的表演,完全合衬了这首歌的基调;而周笔畅则尽可能释放了声线中柔软温暖的部分,弱化了金属感部分的音色,rnb式的炫技被游刃有余的唱功更高超地处理成与歌曲融为一体的不着痕迹,把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味与情感填补得天衣无缝。  


好的声音是能让你听见表情、颜色和画面的,比如听到慈母的笑脸,怀念里的风景、火车飞驰的节奏、离家逾近的心跳;一首有point的歌曲是不动声色地在每个细节都打磨过的,即便是异常迟钝的人,听过一遍,歌者和创作者所要表达的,听众就能够不打折扣地接收到。所有以上这些,于《浏阳河2008》之中全部得到展现。  
  
当然,歌词,也是为point服务的至为关键的一部分。我很喜欢这歌的词,不能仅仅用“励志”或“上口”来形容,那太浅薄,太高度的“励志”往往难以避免假大空的毛病,而过于家常又往往会流于俗气,但是这首歌没有,词作者(李焯雄?)在歌曲高度和个人体验当中找到了很好的平衡,以个人感想的细腻和独特来带出共通性的情绪体认,异常绝妙。“让我经过你那些的经过,也勇于不同”不见华美的炼字,然则却能寥寥数语贴合一代人的心声,其间深意是值得回味再三的。林若宁说过夕爷以《人来人往》为例教过他怎么写一首歌词里面的金句,我也从中深受启发,“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我等燕归来”确然美轮美奂,只是若要叫多少人泪流暗伤,简单文字组合如“谁能凭爱意要富士山私有”,便可做得更为透彻极致。“雨点找到了长河,回忆找到主题歌”也是如此,两句话达成了主题的升华,一首歌实现了整合和依归。  
  
语言或文字,每到想用的时候就变得匮乏起来,于是我还是没有办法全面地表达我对这首歌的感受。心中有一种奇妙的触动——那就是周笔畅同学之前也唱过一些不错的歌没错,然而惟有这首歌,唯独从这首歌开始——是打上了真正专属于“周笔畅”的烙印的非卖品,不论今后它被各种版本装饰得多么花样百出,不论流落到谁的手中,那个烙印,都是无可消除的。  
  
——非关这首歌运用了怎样的形态,真正重要的,是对于音乐本身所投射的灵感和执著,还有不能取替的独特,能够承托怎样的跋涉与飞升。  
  
最后,还是听歌吧。  
情感丰沛纤细的人应该去听这首歌,你会知道你的所有怯弱都会被原谅,原来你一直以来从不孤单;  
自私别扭如我这般的冷血动物也应该去听这首歌,你会终于发现与家人之间不能言说的隔阂,其实用简单的“唱着你唱过的歌,我想要的我懂得”、“让我经过你那些的经过,更勇于不同”这两句话,便可以形容和包容。  
  
迷恋国外生活抑或是国外偶像以至失去民族心的一些孩子更应该听(偶尔愤青一下)。你总有一天会明白,我们脚下的土地即便再如何千疮百孔都好,但除了这个地方,我们的心灵和身体——其实是根本无处可去的。  
 


1楼2007-09-09 21:5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