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墨轩吧 关注:190贴子:3,422
  • 1回复贴,共1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这绵绵的情怀,在如水的中秋夜晚,让人充分释放。心底的声音告诉自己,我在寻找故乡明月的影子。
每临中秋,东北白杨树脱落的树叶铺满乡间小路,大地金黄,天空漂浮着粮食的芬芳。中秋的夜晚,踏着沙沙的树叶声,走在不再蛙鸣的田野,咬一口甜甜的月饼,丰盈的自然馈赠让人味出了中秋的味道。
月饼,一个巨大的诱惑,被母亲隐藏在木头柜里。木头柜,很大,是父母结婚时请人打制的。外面被漆上金黄色的底色,并夸张地画上龙凤呈祥大幅图案,俗气中掺杂着向往,就像家门口一群不知节奏乱窜乱叫的鸡。柜门被一把锁把持着,不管诱惑多大,谁也不敢去撬动那把锁。
中秋夜,忙碌的父母奔走在灶台间,不多时,一桌子美食被端了上来。
西瓜是个稀罕物。东北到了中秋那个时节,瓜园早就败落,也叫罢园。那时,每个生产队都有自己的瓜地,等到瓜秧干瘪,青青的瓜蛋像失去母亲的保护,伸出了脑袋时,罢园的时节就到了。
罢园这天,是全村人的节日,老人和孩子早早挤在瓜园的入口。看瓜的老人却并不急,不时地走在瓜地里,伸手摘几个还能吃的瓜。几个小孩子忍不住,跳进瓜园,试探着去摘瓜。被老人的严厉的目光吓退了刚伸的小脚。
老人有老人的章法,心中盘算着什么没有人知道。那一时刻终要来临,老人蕴藏许多的情绪爆发了:罢园了。
这是一声并不响亮的喊声,却把孩子们的爆发力发挥到了极致。洪水决口般冲了进去,但瓜秧一下拉倒一个孩子,顺势把后面的孩子也摔了个嘴啃泥。
稳健的是那些老人和中年妇女,熟练地摘下青涩的瓜果,放进有备而来的篮子里。
热闹的场景并不长,剩下的歪瓜败叶并没有留给人们多少惊喜。
孩子们啃着苦涩的瓜果,有的吃了几口就随甩掉,有的抛向远方。
一场热闹的乡村喜剧就这样收场了。
中秋节的来临与罢园的日子相隔了一段时间。农民有农民的智慧。中秋节那天,父亲把埋在谷堆里的西瓜捧了出来,西瓜成功地装扮成中秋夜的另一个主角。
大木柜被打开。一块月饼被母亲切成四块,摆在盘子里。每个人再发一块。一切都在母亲的计划中,不多不少。
领到月饼,几个孩子一窝蜂地跑了出去。一边赏月,一边啃着月饼。先慢慢吃掉四边,再吃里的瓤,月饼的整个滋味就这样融入心底,成为远行脚步里,越理越乱的情绪。
三十八岁是人生的分水岭,把生命的界线清晰地划开,如同浩大的长江,奔流间拉开南北的距离。当我站苏中大地,徜徉在体育场时,在有些袄热的空气中,遥望薄云映月时,明显感到,苏中的中秋的确与东北不同。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平时,苏中的生活是忙碌,恰似透过车窗眺明月,个中滋味没有品味,就囫囵而过。而今夜,诺大的体育场因奔走的人流,没有透出清静,月亮成了陪衬。
月亮,像一段人生的经历,终于结束了年少的游戏,动若脱兔般,穿过那薄沙似的云层,开始主宰着天空,透出孤傲清冷的光辉,成熟地俯看世界。
月朗的星空,一下变得辽阔。人群慢慢散去,我也放入尘世的情绪,融入到这宏大的景色中。
回来的路上,灯火辉煌,淡去了月亮的光彩。淡淡的情绪推动自己,不知身在何处,是在故乡还是他乡?圆圆的月饼、翠绿的西瓜、欢快的叫喊声,在淡淡飘来的桂花香气中,若隐若现,若即若离。
今夜,注定又要失眠。
那近在天边又遥不可及的情绪,焦灼着,追赶着,如同潮水般的月光扑面而来。


1楼2013-09-25 16:16回复


    2楼2013-09-26 14: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