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哲昊吧 关注:16贴子:1,068
  • 12回复贴,共1

中国与东盟贸易商品结构变化趋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07-09-24 21:17回复
    2楼2007-09-24 21:17
    回复


      3楼2007-09-24 21:18
      回复


        4楼2007-09-24 21:19
        回复


          5楼2007-09-24 21:21
          回复
            可以该::中国与东盟贸易商品结构变化的实证分


            6楼2007-09-24 21:23
            回复
              或::中国与东盟出口商品结构变化趋势的实证分


              7楼2007-09-24 21:26
              回复
                根据2004年海关统计数据,按照出口额从大到小,我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大类分别是:水果蔬菜及其制品、其他农产品、调味品及其他食品、烟草、谷物、含油子仁油脂及其产品、动物及其产品、插花植物、饮料及酒、糖及糖食、咖啡和茶、乳制品。这些农产品是我国对东盟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根据2004年海关统计数据,按照进口额从大到小,我国对东盟农产品进口大类分别是:含油子仁油脂及其产品、水果蔬菜、谷物、调味品及其他食品、其他农产品、糖及糖食、插花植物、咖啡、茶、马黛茶和调味香味、饮料及酒、动物及其产品、烟草、乳制品。这些农产品是我国对东盟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9楼2007-09-24 21:33
                回复
                  中国-东盟建自由贸易区备受各界关注
                  时间:2005-11-15 10:22:06
                  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备受各界关注。中国-东盟博览会召开在即,货物贸易协议在本月签署也已成定局,中国-东盟的合作已经逐步由“早期收获”阶段走入了成熟期。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光辉,请他就中国对东盟巨额贸易逆差出现的原因、双方货物贸易进程及各自的产品优势等问题发表了看法。 

                    中国东盟贸易逆差---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额的快速增长,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逆差也出现快速增长的态势。2000年我对东盟贸易逆差额仅为48.3亿美元,而到了2003年则增长到164亿美元,预计今年贸易逆差还将进一步增加。 

                    李光辉分析认为,中国对东盟出现巨额贸易逆差主要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使中国进口增加。该计划的实施使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近600种农产品施行零关税,而在这些商品中我国的竞争力弱于东盟,因此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之后,东盟有些国家对我国出口的农产品猛增,导致我逆差额上升。如今年1-5月份,泰国植物产品对我国出口达1.85亿美元,我贸易逆差为1.4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26.7%;动物产品的贸易逆差也增长了0.42亿美元。 

                    其次,中国原材料需求增加,进口加快,导致逆差增大。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从东盟进口的原材料也有所增加,并且出现较大的逆差现象。如今年1-5月,中国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进口的木材及制品分别为2亿美元、2.6亿美元,仅这一项合计逆差就达到4.48亿美元。 

                    此外如矿产品,今年1-5月份,中国对东盟逆差高达19.4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近8亿美元,同比增长142%。 

                    在分析了中国对东盟之间贸易逆差出现的缘由之后,李光辉表示,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他同时指出,不管逆差是否解决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都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因为从东盟进口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商品结构逐步改善---机电设备唱主角 

                    在谈到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产品结构时,李光辉指出,经过多年发展,双方的贸易产品结构有了较大改善。上世纪90年代初,东盟出口到中国的前5大类商品是矿产品、木材及制品、机械及电器设备、油脂和贱金属及金属制品,合计金额占东盟对中国出口总额的81.2%。到2001年,商品重要性的先后顺序发生了改变,主要特点是从资源类商品转向制造业产品。机械和电器设备占东盟对中国出口的比重从1993年的12.4%上升到2001年的48.3%。此外,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商品呈现多样化,2001年前5大类出口商品占东盟对中国出口总额的比例从1993年的81.2%降到79.3%。 
                   与东盟对中国的出口相比,东盟从中国的进口呈现着相对更明显的多样化。1993年,东盟从中国进口的前5类商品是机械及电器设备、纺织品和服装、蔬菜产品、贱金属及金属制品、矿产品。它们占东盟从中国进口总额的67.9%。到2001年,机械及电器设备继续位居第一,但它们的比重从1993年的20.8%上升到50.9%。 

                    李光辉指出,中国对东盟出口的机电产品以通用机械、电器为主,从东盟进口的机电产品中很大一部分是电子元器件类产品。过去十年中,最强劲的增长来自制造业产品的贸易,机械和电器设备的增长幅度最大。这些产品在中国和东盟贸易中既是主要的出口产品也是主要的进口产品,这显示由于产品分工和规模经济带来的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性。 

                    李光辉认为,中国-东盟货物贸易协议签订以后,总体上进出口的商品结构在近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化。但从长远发展来看,特别是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进程中,一些行业要重新组合、分工,从而使中国与东盟在新的领域之间展开竞争,届时商品之间的竞争将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产品和农产品等领域。 

                    产品优势比较---中国东盟各占先机 

                    在分析中国对东盟出口产品的优势时,李光辉使用了显性比较优势(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也被称为RCA指数来进行比较分析。显性比较优势通常用来分析某国对世界各国的比较优势,即某种产品在一国或地区的总出口中的比例与这种产品在世界市场商品总出口中的比例之比。如果RCA指数大于1,则说明中国对东盟的出口比重特别大,对东盟而言,中国具有比较优势;反之,如果RCA指数小于1,则说明东盟具有比较优势。在采用H S编码的分类对中国与东盟整体之间的贸易产品(总共22类)分别进行了RCA指数计算后得出,中国有9类产品类别的显性指数大于1,即植物产品;动、植物油、脂、蜡;食品、饮料、酒及醋、烟;矿产品;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矿物材料制品、陶瓷品;贱金属及其制品;机电、音像设备;车辆、航空器、船舶等。其他13类产品类别的显性指数均小于1。 

                    李光辉认为,上述9类显性指数大于1的产品就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出口东盟的优势商品,而在其他13类商品上,中国不具有竞争力。他指出,根据即将签署的中国-东盟货物贸易协议,双方将从明年开始实施降税,东盟具有优势的13类产品很可能成为进入中国市场的急先锋


                  10楼2007-09-24 21:35
                  回复
                    中国-东盟自贸区降税对中国农业影响大
                    出处:国际商报—中国·东盟商务周刊 作者:钟慧 发表日期:2005-7-20 阅读次数: 

                    --------------------------------------------------------------------------------
                     
                     
                      编者按 2003年10月1日,中国与泰国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提前实现中泰之间水果和蔬菜产品(主要包括食用蔬菜和木薯等植物块茎,以及苹果、柑橘、龙眼、荔枝等食用水果和坚果类产品)的零关税。2004年1月1日中国和东盟双方制订了“早期收获”计划,根据计划,双方对近600种产品(主要是《税则》第一章至第八章的农产品)实行降税。 2004年11月,中国和东盟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依照该协议,共7000余种货物将在2005年7月陆续削减关税。这次消减关税将给我国农业带来的哪些机遇和挑战?我国农产品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此次降税带来的影响?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张峭主任。

                      中国-东盟商务周刊:目前中国和东盟农产品贸易有哪些特征?

                      张峭:农业在中国和东盟都举足轻重,各国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都不高,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消费习惯相似。同时,由于中国和东盟分别处于不同气候带,在农产品、农业投入和农业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多数农产品具有地区性消费的互补和互利性质,因此具有很广泛的合作基础。经10多年发展,中国与东盟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已呈现如下基本特征:

                      1、总量快速增长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额由1993年的20多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70多亿美元,年均增长10%以上。自1996年以来,东盟与世界农产品贸易不断下降,由1996年的521亿美元下降到2001年的430亿美元,但东盟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却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说明中国已成为东盟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尤其是自从双方2001年10月达成在未来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的协议后,2002年和2003年,农产品贸易年增长率分别为36%和41%,2003年双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70.4亿美元。

                      2、多样化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东盟出口到中国的农产品主要以木材、木材加工品和动植物油为主,1994年为最高,出口额达到了19.12亿美元,占当年东盟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94%。其后,东盟出口到中国的农产品中的谷物、蔬菜、水果、食糖、鱼类等快速增长,21世纪初,东盟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中,木材、木材加工品和动植物油出口比例下降到仅占总额的50 %左右,其他农产品出口量比例上升到约50%,其中鱼类约占到13%,蔬菜约占到7%,水果约占到7%,食糖约占到6.5%,谷物约占到5.5%。东盟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同时,中国出口到东盟的农产品主要为蔬菜、水果、谷物、种子和加工食品等。近几年,中国出口到东盟的蔬菜和水果、谷物和种子、加工食品分别约占其出口到东盟的农产品总额的28%、17%、37% 。

                      3、中国贸易逆差增大

                      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进口规模迅速扩大,而出口规模增长缓慢,贸易逆差加大。中国同东盟农产品贸易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年顺差500万美元左右,发展到21世纪初的年逆差20多亿美元。由此可见,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依据比较优势不断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同时也反映了我们需要积极应对贸易自由化挑战,提高我国优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4、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同东盟现在的农产品贸易规模与其对全球贸易规模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不大。2001年,东盟与世界农产品贸易总额为430亿美元,与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仅为30亿美元左右,仅占7%,只是东盟与美国农产品贸易额的1/2,比东盟与日本农产品贸易额少了1/ 3 。虽然东盟与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量发展很快, 但由于基数低,总贸易额不大,双方合作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11楼2007-09-24 21:38
                    回复

                        东盟国家中泰国、越南、缅甸和菲律宾4国水果蔬菜出口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近年来,这4国水果蔬菜的RCA值均达到1.6以上。泰国的蔬菜制品出口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蔬菜制品的RCA值为3.2左右。东盟其他国家缺乏水果蔬菜及其制品的竞争优势。

                        中国-东盟商务周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降税将对中国农业带来哪些影响?

                        张峭:在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过程中,农产品关税与非关税壁垒迅速降低,统一市场将很快形成,在市场扩大的同时,竞争将更加激烈。这将对中国农业产生较大影响,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1、 对中国农业正面影响

                        (1)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提升出口竞争力

                        农产品关税降低的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贸易转移效应,使得东盟会将从其他国家的进口的农产品转向自中国进口;非关税壁垒的降低,特别是通关的各种程序协调、标准及认证的统一将大大降低产品出口的成本。这些都会进一步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大。据相关资料报道,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GDP将达到3万亿美元左右,区内人口约20亿,这将为中国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通过市场扩大引致的规模效应,能够促使中国出口企业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出口竞争力。 

                        (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通过与东盟互补商品贸易的发展,将促进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60%以上,人多地少的现实决定了我国粮食一定程度上需要依赖进口。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退耕还林、还草等改善生态举措的实施,我国农业用地不足的矛盾将会变得突出,而未来我国的粮食需求还会大幅提高,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泰国和越南都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大米输出国,缅甸、老挝、柬埔寨也有着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可以成为我国今后粮食进口的一个重要来源。由于东盟国家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生产和出口热带和亚热带农产品为主。而我国除了东南部分省区具有与东盟相近的自然条件以外,多数省份地处温带,因此在农产品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即使是同一种产品在品种和收获季节上,双方也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例如中国的不少蔬菜与东盟国家相比具有品种多、价格便宜的优势。我国是水果和蔬菜生产大国,其水果产量占据世界的13%,且连续10年产量位居世界之冠;蔬菜产量连续5年排行世界第一。而泰国等东盟国家需要进口大量的温带蔬菜和农作物,如胡萝卜、辣椒、大蒜、玉米、小麦等。因此伴随着双边贸易的增长,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将会增多,从而进一步优化我国农业生产和贸易结构。

                        (3)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据有关统计,东盟已连续11年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且双边贸易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自贸区的启动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农产品贸易上的联系,降低我国对欧美日等市场的依赖性,减少其市场波动和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出口风险,促进农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

                        (4)促进中国农业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 

                        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所带来的投资刺激效应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吸引外资的增加。自贸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到中国投资生产就可以方便地进入东盟市场,而且中国投资的软硬环境要比大部分东盟国家好,投资中国要比投资东盟更容易取得成效,因此中国在吸引外资的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同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将使中国农业企业赴东盟投资更加便利,既可享受到区内的农产品关税优惠政策,而且可规避发达国家专门针对我国农产品设置的部分贸易壁垒所带来的出口风险,从而扩大对国际市场出口。这些必将促进我国农业企业对外投资增长。


                      13楼2007-09-24 21:39
                      回复
                        或::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产品结构变化实证分


                        15楼2007-09-24 22:07
                        回复
                          • 116.1.62.*
                          16楼2007-09-25 21: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