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超吧 关注:92贴子:644
  • 11回复贴,共1

郗璇墓志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晋前右将军会稽内史王府君夫人高平乡都乡口
平里郗氏之墓识
前右将军会稽内史琅琊临沂都乡南仁里讳羲之口
逸少年五十六
长子
次子玄之字仲思妻口阳范氏父讳汪字玄平吏部口

次子凝之字叔平妻陈国谢氏父讳奕字无奕使持口
安西将军豫州刺史
次子涣之字季文妻颖川陈氏父讳逵字林道使持口
卫军淮南刺史
次子肃之字糼恭妻陈国殷氏父讳浩字渊源使口口
中军将军扬州
次子徽之字子猷妻汝南梅氏父讳籍字项羽荧阳口

次子操之字重妻济阳江氏父讳霖字思玄右口口
会稽内史
次子献之子敬
女适南阳刘畅字序元抚军大将军掾父遐字子口口
将军会稽内史
夫人外氏沛国武氏
夫人长姊伤祉相失
妹适济阴卞轸字道重封建兴公
弟愔字方回临海太守南昌公
妹适济阳蔡奚字子狩太宰司马
弟昙字重熙散骑常侍北中郎军司
升平二年戌午岁四月甲寅朔七日庚申薨以其年口
月廿八日庚戌葬于会稽山阴南乡离上里离东山口口I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11-03 15:15回复
    如果是真的,最起码可以搞清楚郗鉴到底有几个儿女。。。。。。。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3-11-03 15:16
    收起回复
      如果此为真则证明郗鉴的妻子出自沛国武氏,沛国武氏不是很出名,不过是武氏三大郡望之一,而且好像汉初有武氏族人封侯的,沛国武氏如果与其有关系的话大概也可算是汉代旧族吧。
      但是咱最大的疑问是这个墓志为何没列郗鉴的官爵?在没见过实物的情况下,仅从文字内容判断,这应该算最大的硬伤吧。I


      IP属地:山东3楼2013-11-04 19:11
      回复
        下面是一篇关于这个墓志的论文,以供大家讨论参考。


        IP属地:山东5楼2013-11-04 19:24
        回复

          “郗璇墓识”疑为隋朝所刻
          王福权
          摘要
          自“郗璇墓志”见报以来,争议颇多,真伪难辨,王玉池先生和王汝涛先生都从不同角度已经发表过过怀疑是伪作的文章,祈小春先生延续了他们的观点,笔者认为“墓志”可能是隋朝所刻,遂作此拙文献疑,请广大学者前辈批评指正。
          关键词
          立识 低级错误 沙门尚杲 残损 拜祭 隋朝
          现将《郗璇墓识》全文按照“墓志”的排版录示如下:“()”中为因为石质收到“侵蚀”而文字残损,笔者按照所及资料补全的内容[1],“□”为因石质收到“侵蚀”而缺失文字,笔者尚不能补全的内容。
          “晋前右将军会稽内史王府君夫人高平乡都乡□
          平里郗氏之墓识。
          前右将军会稽内史琅耶临沂都乡南仁里讳羲之(字)
          逸少年五十六。
          长子
          次子玄之字仲思妻(顺)阳范氏父讳汪字玄平吏部(尚)

          次子凝之字叔平妻陈国谢氏父讳奕字无弈使持(节)
          安西将军豫州刺史
          次子涣之字季文妻颍川陈氏父讳逵字林道使持(节)
          卫军淮南内史
          次子肃之字幼恭妻陈国殷氏父讳浩字渊源使(持节)
          中军将军扬州
          次子徽之字子猷妻汝南梅氏父讳籍字项羽()

          次子操之字子重妻济阳江氏父讳霖字思玄右(军将军)
          会稽内史
          次子献之子敬
          女适南阳刘畅字序元抚军大将军掾父遐字子□
          将军会稽内史
          夫人外氏沛国武氏
          夫人长姊妹伤祉相失
          妹适济阴卞轸字道重封建兴公
          字方回临海太守南昌公
          妹适济阳蔡奚字子狩太宰司马
          弟昙字重熙散骑常侍北中郎军司
          升平二年戊午岁四月甲寅朔七日庚申薨以其年(五)
          月廿八日庚戌葬于会稽山阴南乡离上里离东山□□”I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3-11-04 19:24
          回复
            一、“墓识”十疑
            1)、不应缺墓主父郗鉴。识文所记“外氏”并非“外室”,指郗璇的母氏。古人记载先辈无非是为了显名望,那么为何记载其母亲“沛国武氏”,却不记载鼎鼎大名的其父郗鉴呢?。关于郗璇的弟弟妹妹等记载颇为详尽,但是为什么连小辈都记载了却不记载长辈呢?与礼不和,与理不和。
            2)、不应缺少墓主名字。所有女人的名字都没有出现,如果是因为男尊女卑,更应记上郗鉴。
            3)、极低级脱文现象:记载郗昙时“北中郎将”缺少“将”字。其他人的父亲都用“讳xx,字xx,但是刘畅的父亲却没有写那个“讳”字。王羲之的“右将军”前面加上了“前”。
            殷浩当时已故,官名前却没有写“前”或“故”
            4)、郗璇年龄与历史记载不同[2]:《世说新语》记载郗璇九十岁高龄
            5)、人名与历史记载不符现象两处“江霦”错为“江霖”、“卞眕”作“卞轸”。
            6)、官名与历史记载不符合现象:陈逵的官名历史记载无“使持节” “淮南刺史”作“淮南内史”
            7)、墓主的年龄没有说,反而记载王羲之的年龄。墓主信息非常少,反而像是家族简介
            8)、与王羲之家风不称:这个墓志横有行纵有列,很明显是计算了字数以后刻上去的,也就是先书后刻,那么在刻的时候有原稿对照,那么多错误不可能发现不了,刮去重刻那个错字是很容易的,若发现了却没有纠正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这恐怕既不是书丹的问题也不是刻工的问题。按照“郗璇墓识”的原意,笔者给郗璇的埋葬时间进行了补全,按照其相近的时间,应该是在郗璇死后第四十九天所埋葬。东晋戊午年丁巳月庚申日(530,四月初七)薨,戊午年己未月庚戌日(719,五月廿七)葬。五月廿八日的天干地支是辛亥,五月二十七日才是庚戌。也就是说墓识上的日期和天干地支相矛盾。历史上很少有记载了详细日期还要重复加上天干地支的,如同时的《王兴之墓志》 咸康六年十月十八日卒。以七年七月廿六日葬于丹杨建康之白石。”这一句记载了详细日期,就没有重复地加上天干地支。一般是不说日期的时候才用日期的天干地支,如《张镇碑志》[3] “太宁三年太岁在乙酉,侯年八十,薨。”而且四十九天这么长的时间却有这么多的别字和脱文,根据王兴之家族墓志的风格,东晋家族墓志应该是有专人管理撰文、书写和刊石的。那么历史上所传的“王太保家法”难道就是这样刻墓识的么?虽当时写手刻工多为民间工匠,时有异体字出现,但是这么多的错误加在一起应非偶然。
            9)、“七儿一女说”有必要进行重新考证,但是并不代表“墓识”内容准确:“七儿一女”确实是王羲之在《儿女帖》中所写,但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是“七儿一女”说的主要原因。在现今的很多王氏族谱中,都有王玄之字伯远的记载,刘茂辰先生也认为王玄之就是伯远[4]。至于是否可信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证。但是按照伯仲叔季(幼)子的顺序排列的话,如果王玄之是长子伯远,那么这个墓志的记载还是有误的。由于一般认为王凝之字叔平是可以定论的,那么夭折的很可能是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而不是长子。按照伯仲叔季子的排行“七儿一女说”并不可靠。(按此处所指是学说,并非是否定王羲之书信的内容)笔者认为是立场不同所造成的,王羲之所说的“吾有七儿一女”这个“有”当理解为存在,也就是在世的才能算“有”。如果是他的二儿子很小就夭折,他给人说自己子女的婚姻状况时自然不会算上这个早死的儿子。而我们在考证的时候和王羲之当时说话的立场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把这样的问题拿出来讨论,对于我们来说他们早已都是先人,只需要知道他们是否存在过。
            10)、“右将军”一说应该以《谢球墓志》为准。《谢球墓志》[5]中明确记载:“……义熙三年廿六日亡……球妻王德光,祖王羲之,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父焕之,海盐令。”《谢球墓志》刻工虽低,志文却十分规范,是晋人所制。义熙三年为407年,羲之已经去世,墓志文字有限,记祖先以显荣耀是必然会选择其当过的最大的官来记载,当可信。这与郗璇墓志的“右将军”不符合。
            通过以上的疑问,笔者认为这个墓志不是东晋人所刻,不然不会出现那么多的错误。如果是造假,又不至于犯下那么多低级的错误,况且如果是造假,1)、3)这种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笔者认为即非晋人所刻,又非后人故意造假。可是究竟是何时所刻呢?I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3-11-04 19:24
            回复
              、若是为了“立识”,并非“立志”,应出隋人之手。
              《瀑布山展墓记》说明了隋朝造过与王羲之有关的石刻《金庭王氏族谱》[6]中记载隋代永欣寺沙门尚杲遵其师遗嘱,于大业七年(611年),来到金庭祭扫王羲之墓地,并写下了《瀑布山展墓记》:“尝闻先师智永和尚云:‘晋王右军乃吾七世祖也,宅在剡之金庭,而卒葬于其地。我欲踪迹之而罢,耄不能也。尔在便宜,询其存亡。’杲谨佩不遗。大业辛未,杲游天台过金庭,卸锡雪溪道院,访陈迹,览佳山,因记先师遗语,求右军墓,得于荆榛之麓,略备山陵之制,墓而不坟,朴而不。杲惧久加荒秽,丘陵莫辨,征其八世孙乾复等共图之,立志石作飨亭,以便岁时祀。呜呼!升平去大业才二百五十年,而荒湮若此,则千载之后,将何如哉!吴兴永欣寺沙门尚杲识I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3-11-04 19:25
              回复

                首先说“识”和“志”:历览古今墓志,东晋墓志一般用“识”字,其他墓志一般用“志”字。“志”和“识”不同,“志”强调内容,而“识”强调的是标志。 “识”有一条解释就是“[7]加标志,古者墓而不坟。这与沙门尚杲的“墓而不坟”的描写也一致。“识”理论上说应十分简便,只是为了强调墓主人身份,顺便介绍家族成员,目的并不在撰志文。这个“识”与文中的意图正好一致。当时确实给羲之墓立了识,同时给郗璇立识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尽管出土的晋人墓志写的大部分都是“识”这个字,但是晋朝的墓志大多很小,字数也很少,也是为了做标记,东晋出土的墓志形式很不规则,如《谢鲲墓志》是竖长条的,这也可作为证明做标志的间接证据之一,因而“识”字应该是隋朝人与晋人的偶合。并且一般的偏重内容的墓志应该被埋在墓里,没有这样规则受蚀而残损的。
                再说残损:按照“墓识”的“侵蚀”的状况,上面没有受到任何侵蚀,唯独所有底部的两字左右齐刷刷地受到了“侵蚀”,由此可见“墓志”应是立在地上的,这与正常墓志摆放情况不符合,如果墓志是放在棺椁里的,那么就应该是均匀受蚀,或者因为没有空气不受到侵蚀,侵蚀不会如此规则。造成石头受到侵蚀的原因无非是风化,必须要有水和空气,如果 墓志是放在外面立着的,自然就会在底部被侵蚀的最厉害了,而上面没有这样的受蚀,是因为受到亭子的保护,这正好与引文的“立志石作飨亭”一致。历来出土的墓志,没有这样受蚀均匀规则的,这应该可以证明这块“墓识”乃是立于地上做标志供人辨认拜祭的。到此我们可以推断这个墓志不是为了内容而作,而是为了后人拜祭所立了。那么立此墓识,最可能的时间就是在隋朝。不光是以上的证据,连书法风格上也很相似。
                第三、说说书法风格:此墓识为隶书,但是有楷书因素,与东晋出土墓志风格似乎都不一样。《谢鲲墓志》为“纯隶书”,《王兴之墓志》等已经接近楷书,而《谢球墓志》又是很潦草的随意书体。这时候的墓志没有固定规格。隋朝也有半楷半隶的墓志书法,如隋开皇二十年(600)的《刘多墓志》(上图)和隋仁寿四年(604)的《李静及妻墓志》(下图)。可见在隋朝刻出这样风格的墓志也是极有可能的。I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3-11-04 19:25
                回复
                  第四:说说十个疑点:
                  如果此墓志是沙门尚杲安排所制,这么多疑问完全可以理解。做墓志者并非为了墓志内容本身,而是为了做个标志,同时尽可能地多写一些家族人物资料。记载了那么多人,难免有落下的,这样1)的疑点就可以说得通了。2)、5)、6)、7)、9)、10)的内容是因为时间已经久远,又不能详尽资料,只能从当时他们手里现有的资料出发,作者也不一定是专业搞历史文献的。那么也难免有所不知或者有所误记。4)本身是笔记小说性质,未必完全可信。8)与其他的错误和疑点加在一起,是可以证明此墓识非晋人所刻的。
                  第五:说说“王府君”这一用词:
                  古代称府君,多表示对男子的尊敬,而用在墓志碑版中是指已故的先世。那么在郗璇墓志中对王羲之却用了“王府君”一词,按照《墓识》内容可知郗璇卒后三年羲之才辞世,那么当时在墓识中对王羲之应该是不用这个称呼的,然而隋朝人刻此墓识时王羲之已卒,那个时候用这个称呼却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结语:这些原因总结起来可以发现这个纂文者似乎无意于此,连埋葬日期和人名都写错了,错误实在是够低级,但是若是为了造假也不至于犯那么多低级错误。因为有的书写的时候已经注意到了,如果很重视识文内容也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因此笔者推断此墓识不是东晋人所刻,在隋朝立标志的可能性很大,所有的疑问和证据都指向了隋朝。那么笔者认为此墓识是在《金庭王氏族谱》中记载的智永的徒弟沙门尚杲在刻“王羲之墓识”的时候一并所刻,如果不出所料,以后还将会有此类“王羲之墓识”出土。由于笔者未能亲眼见到墓识石,也不知究竟从哪里出土的,所见到的登载的张笑荣先生文章的图片也不很清楚,只能姑且作此疑[8]。此墓识情况及用途特殊,基本上没有可比性,笔者还没有搜集到此类资料,研究的进行可以说举步维艰。在此也呼吁收藏者能够把高清的墓识图片或者原石公布于众,最好能够有出土报告或记录,以便于广大学者们进一步判断。

                  注释:
                  ①右军将军一条根据《晋书》卷五十六第1538页所补,范汪一条根据《全晋文》1331页所补,埋葬时间一条是根据墓志记录的天干地支推断出的日期。另笔者未能见到清康熙年间重修的《金庭王氏谱》,但是在祈小春先生的《迈世之风》一书中,有《金庭王氏谱》中载的《瀑布山展墓记》一文的照片。笔者直接摘录。
                  4)、5)、6)的内容为了尊重原创,从王汝涛《<郗氏墓志>考辨》一文,载于《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2月,第二十九卷第1期。其中王玉池先生在《<王羲之之妻郗璇墓碑.>疑为伪作》一文中着重论述了郗璇年龄与《世说新语》等书不合这一观点。
                  ③原文见《文博通讯》一九七九年第十期《东晋张镇碑志考释》。
                  ④刘茂辰《王羲之的妻子儿孙考察》,载于《临沂师专学报》1994年第一期。
                  ⑤按照载于《第五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的《谢球墓志》图片第21所释。
                  ⑥笔者未能见到康熙年间所修的《金庭王氏谱》,此段文字是笔者从祈小春先生《迈世之风》一书中所载的《金庭王氏谱》中《瀑布山展墓记》一文的原文照片所摘录。王玉池先生的《二王书艺论稿》中也有此文。
                  ⑦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513页,语文出版社。
                  82006-07-18一篇在《绍兴日报》上叫做《郗璇墓碑回到绍兴 王羲之诸多密码得以破译》的报道上有关于张笑荣先生收藏此“墓志”的资料,后又发现张笑荣先生写过《郗璇墓志考辩》,关于此“墓志”的照片资料是从二文章中来,不是很清晰。而任何古籍并没有著录,也不见除本文提过的其他学者做研究考证。

                  参考文献:
                  房玄龄《晋书》〔M〕中华书局,197411
                  严可均《全晋文》〔M〕商务印书馆,199910
                  刘义庆《世说新语》〔M〕人民文学出版社(根据日本金泽文库藏本编),2009
                  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M〕语文出版社,20081
                  王汝涛《<郗氏墓志>考辩》〔J〕原文载于《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2月第29卷第1
                  王玉池《<王羲之之妻郗璇墓碑>疑为伪作.》〔N〕原文载于《书法报.》,2006111日第44
                  刘茂辰《王羲之妻子儿孙考察》〔J〕原文载于《临沂师专学报》,1994年第1
                  祈小春《山阴道上》〔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912
                  祈小春《迈世之风》〔M〕台湾石头出版社,20078 I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3-11-04 19:3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