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规则吧 关注:13,013贴子:51,288
  • 11回复贴,共1

关于三步上篮的分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喂度娘,楼下勿插。


1楼2013-11-05 17:00回复
    第一个图其实是空中抱球之后右脚才落地,然后又迈两步,这种必须得吹。
    还有一种情况是去年翟晓川被吴敏华吹掉那球,比第一张图持球晚一点,你可以相像成在教学图里刚好在1那个位置持球但是后来又多迈一步,那么与长发6号的区别在哪呢?在于一个是脚刚落地时持球的,一个是脚快离地时持球的。视觉上怎么分辨呢?一个持球时(接近或接触地面的)脚在身体前面,一个持球时脚在身体后面。
    个人观点,如果裁判看不出来脚有没有接触地面的话,翟晓川那种要吹,长发6号这种可以不吹。


    IP属地:北京3楼2013-11-05 20:46
    回复
      哥们怎么点名了,虽然没有具体统计,但我一直认为全世界80%以上的队员,他们的三步上篮中高达80%是“走步”的。那多出的一步,NBA新赛季解读为“Gather step”,或者翻译为抄球步、收球步。
      FIBA规则根本无法解决第二图的问题,第二图规则上实实在在是违反了,但你能说这球走步吗?走了?好吧,那全世界球员们基本上都走了。这方面规则上已经到了一个瓶颈,看看官方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吧,也许会参考NBA方面做一些修改也说不定。


      IP属地:广西4楼2013-11-05 21:00
      回复
        这种帖子老实说我现在不想参与分析!
        就我执裁来看,第一个白衣服是要吹的。长发哥是要放过的·


        IP属地:福建5楼2013-11-05 21:31
        回复
          BD说的方法跟我的研究倒是有些相关,我脑海原先的关于收球步的一些表述就与队员收球时的脚步前后位置有关系,还有一个是关于队员关键动作比如收球时点在人眼停留的印象。
          比如视觉暂留现象(虽然和我接下来说的不太相关,举此例是说人眼感官的复杂性),其实执法的比赛场次越多,裁判能看到的同样上篮动作也就累积越多,再次看到同样动作他会产生一种记忆重合来印证动作正确性。还有光线对人眼的影响,很多裁判员反映,强光刺激下不易观察运动员的动作,太阴暗的灯光也会看不清楚动作,这是具有普遍性的,我们的基层裁判员在基层执法条件并不好,白天太阳晒、晚上灯光光线不足或太亮、阴天会偏暗,总之很少有合适的光线,所以需要非常非常多的场次去累积你对动作的记忆。
          裁判员是有传承的,老一辈裁判员对于那些上篮动作是违例,那些是合法的,基本上在传帮带的过程中会慢慢传承给新进的裁判,即便没有师父带,也有不少自学成才的高手通过看比赛、录像的方式去学习那些是违例或合法的上篮动作,长此以往也能达成动作的记忆重合。以前我刚入行时,总听前辈说我起码要吹5年才算入门,我听了是真不服气,凭什么呀?有多难?现在执法过千场、时间达8年,我才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说,我觉得他们说的太对了!现在我感觉才刚入门,5年真是太抬举我了
          zhiaidy007说在临场肉眼对于高速动作无法分辨,这点也是说出了实情。所以规则强调“感觉”。但这规则上的“感觉”虚无缥缈,怎么把握?我认为这还真是需要场次的累积,对于上篮动作就会有记忆上的印证,大脑会尝试用“感觉”去破解这死局,不过我觉得,如果在确实看不清情况下,也还会有中庸的选择——不吹。
          有一些年轻裁判问我,为什么有少数观众能看清那个是走步,我那么近都看不出来。多种原因,可能是观众角度更好你角度不好,可能是观众观球多年经验丰富,看球多了也跟老裁判一样形成了记忆重合,一看这动作就是走步,而你才入行没经验吹不出来
          收球步的表述是非常困难的,我是不可能绕过现行规则去弄这个,都框死了,也许有人能破这个局吧,比如第二图的动作


          IP属地:广西8楼2013-11-05 23:3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