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食吧 关注:20贴子:114
  • 0回复贴,共1

续(行脚记事)—八月十八先照顾三衣包,再照顾自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八月十八
先照顾三衣包,再照顾自己
今天没有乞食,由居士供养斋饭。过斋后原地休息,然后又走了一程。天将黑时,师父和亲藏师父去找晚上休息的地方。从背影看出来,师父走路不太自然,左腿有些不利索,该不会是走伤了吧?行脚头一两天,因为腿脚筋骨没有走开,也容易受伤。
晚上在一条土路上休息,两边是高粱地,考虑到早上会有露水,师父让大家铺上塑料布。师父挨个检查,纠正了一些只在绳床下铺塑料布的作法。师父说:“三衣包下面垫上塑料布,先照顾三衣包,再照顾自己。”
临睡前,亲晟沙弥灌上热水袋,放进师父的睡袋,好暖脚。
八月十九
百衲衣和苹果
还没到三点,就有人起来收拾卧具了。大约是收拾好了之后觉得冷,又有人来回走动活动身体。有的不时过来探视师父起来没有,好发心给师父收拾卧具。后来师父说:“已经起来的,在位置上坐好,不许乱晃。”到三点,师父招呼“起来吧”,才让收拾东西。
起来后走了约一个多小时,路边有一个大院,里面有灯光,大院门前是一片较大的空地。可能是师父考虑到这一段走的时间比较长,想让大家临时歇一会吧,师父往空地上走,可是刚走上空地,师父却不停留,拐一个弯出来,继续上路走了。走不一会,走到一条进村的岔道,在道边打坐休息。
打坐休息时,亲空又犯懒了,没有拿出披风,就戴着帽子,抱着双膝坐着。可是越坐越冷,就尽量低下头,好让帽子能罩住小腿,纯属自作自受。
中午时分,进村乞食。
分配到的第一家是幢新建好的楼房,大门处支模板的木头柱子还没拆完。正房像是贴了瓷砖,可门窗都还没上呢。亲空想,这家还没有入住,还没请“灶王爷”呢。可是师父说从这家开始,那就从这家开始吧。径直走进大门,冲着虚空喊:“阿弥陀佛!家里有人吗?”喊了三遍,没有反应,走了。
一家,一妇人在门外,像是在摘黄豆,跟她乞食。其推说不是这家人。可是要去敲门时,其又说里面没人,只好走了。要怪也怪前生没和这家人结缘。
后让亲净沙弥主乞,一家一男孩说东家不在。一家,一个穿制服的比较腼腆的男孩开门,听说出家人乞食后,男孩进屋喊了声:“妈。”等了好一会,那男孩又出来问:“你们几个人?”“三位。”后来拿出了三个月饼、三个苹果供养。走时,亲空留意看了一眼,制服上有“山西保安”几个字。亲明沙弥乞到了一个苹果。又走了几家都没人,还有几分钟,可以从容地走回过斋地点。
在快到过斋地点的一拐角处,路边一女孩喊道:“师父,请留步。”“阿弥陀佛!”于是停下脚步。一女孩跪在路边,前面摆了几箱食物,不远处是一辆黑色轿车,女孩前站着一男子。亲空心里想:奇怪,这地方还有卖吃的,看样子,她食物也不卖了,要供养出家人。那女孩从箱子往外拿食物,那男子接过跑过来供养,有月饼、香蕉、花卷、大枣,那男子来回跑了好几趟,那女孩嘴不停地说:“还有好多呢。”亲空说:“后面还有出家师父,留点供养他们吧。”“阿弥陀佛!”回向后走了。后来得知,他们可能是受常住某居士指点,特意来供养的。
斋后大众师父简单洗漱,快速转移。走了挺长时间,到十二点多,才找到一条适合休息的岔道。大家在岔道边休息,写日记,晾晒被露水打湿的睡袋、披风、雨披、塑料布等。
一年老村民来到前头的师父边上,站着观看出家人,也不作声。师父问他是不是打这经过,他说不是。又默默地看了好一会,说跟别的出家人不一样。师父说都一样。老村民说不一样,是苦行僧。“这是苦行僧。”老村民指着师父身上千缝百补的衲衣说,“像济公活佛。”交谈中,师父简要地介绍了大悲寺不摸钱,日中一食等行持,并跟老人说可以到前面居士的车上请结缘品。老人家说家里有《金刚经》和《楞严经》,难怪慧眼如炬呢。
老村民走了,不多会,领了几个村民搬了一箱新摘下来的苹果过来,要供养出家人。师父说出家人日中一食,过完斋后当天不再接受食物供养,否则是犯戒行为。老村民说:“不犯戒,不是你们要的,是我们主动供养的。”一时间,很难跟他们解释明白。
于是师父又跟他们说日中一食,次第乞食,只乞七家的情况。老村民说:“释迦牟尼佛的弟子都是这样乞食的。”一会,村民们要走,那箱苹果还留在地上。经刘居士反复解说出家师父午后不收食物供养,让他们先把苹果搬走,他再帮他们想办法。经反复劝说,村民们才把苹果搬走了。
晚上,在一小山沟里的小道上休息,小道很窄,人横躺都躺不下,只能顺着道躺下休息,三十人排成了一条长龙。
昨天,师父的腿不舒服。今天,亲灿沙弥、亲延沙弥,还有居士插空轮番给师父按摩。师父穿的鞋行脚前特意换了鞋底,换完鞋底后鞋没有撑开,顶脚,可师父也没吱声,硬穿着走,这可能是腿伤的原因。今天换了一双薄一点的鞋垫,师父说好了点,不顶脚了。再看师父走路,也正常了。晚上,亲净沙弥连夜加班,修师父的鞋,把鞋底拆开,重新纳线,多留一点鞋面,好宽松点。
八月二十
过斋前的妄想纷飞
天气明显变凉,露水也重,收拾卧具时,把塑料布卷在绳床里。这样能节省两三分钟,很快就把背包整理好了。
走了约一个小时后,在路边一个圆形的、宽敞的空地上休息,僧众围成一道圆弧,静静地坐着,直到出明相。
临背包继续启程时,亲空遇上了一个小考验。亲空转一圈回来,找不到自己先前已经整理好的背包了。前后一顿好找,原来是一位师父把帽子装起来时,误把亲空的背包解开了。发现弄错以后,匆忙间又收拾不回去。亲空当时虽然没说什么,但心里动念了,脸上当不会有什么好表情。平时发心要修无我,想归想,境界一到来,那个我就现形了,一点亏吃不得,一点委屈受不了。戒本里说:“忍辱第一道,佛说无为最。”诵的时候、听的时候知道,可仅限于当时,事后就忆念不起来,也派不上用场了。
又走了一程,在路边一个堆放修路废渣的地方休息。
约九点,又起程。往往一到这个时段,亲空就打乞食过斋的妄想。想像着再过半小时,就可以放下背包,乞食、过斋了。斋后也能好好地歇一会。可是走了约半个小时,路边没看到通往村落的岔道。往前走,经过一热闹地方,像是十字路口,队伍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还径直往前走。
继续往前走,路边大多是林地,林间是绿的草,不适合停留过斋。此时,亲空已经在观察有没有合适过斋的地方了。
连续走了一个多小时,肩压得难受,心里打妄想,如果没有适合过斋的地方,是不是得一直往前走?万一过日中,过不上斋怎么办?开始打过不上斋的妄想。
再走一会,过斋、过不上斋都不想了。就想让师父就地休息一会,哪怕是放下包、喘口气也好。可是队伍没有停留下来的意思,就是往前走、往前走。
事实上,在时间紧迫,前方状况不明了的情况下,只能不停脚步地往前走,直到走到柳暗花明,到合适的休息处,中间歇一分钟就是耽误一分钟。
忽然间,正疲惫无助地前行时,眼睛余光看到前方右侧有一片开阔地,又是一片堆放修路废渣的地方,中间是五六米宽的车道。师父放缓脚步领着僧众走进去。
“呼”,长呼了一口气,终于到地方了,可以放下背包了,紧接着就打过斋的妄想。
今天没有乞食,由居士供养斋饭。
因为一直没有看表,不知道时间,想着过斋时间会紧,担心吃不饱。亲空进餐的速度不自觉地快起来。过斋的食物好像有昨天乞来的食物,还有米饭、八宝粥、花卷、煮地瓜等。可能吃得太快了,没吃出食物什么味道,连咸菜也不觉有咸味。
结斋后,刘居士问居士们用斋到几点截止。亲融师父说:“十二点半。”五台山的日中时间算是十二点半,这里比五台山还能再晚点呢。
斋后,转移到一片杨树林下休息。树林间铺着小碎石子,没什么草,正好休息、晾晒卧具等。休息时写日记,没记几行就睡着了。
晚上,在离阳曲县县城不远的一处山岗上休息,身后是高粱地、苞米地,前面不远是深沟。今天师父没泡脚,也没让按摩,早早休息了。不知道是什么因缘,有可能是起风了,土岗上风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11-08 13:0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