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古便有诸多养生之法,《黄帝内经》中提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其中“食饮有节”反映出古人对饮食重要性的认识。古往今来,有许多有关饮食的民谚和词句。
饮食有时
“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胀”;“要长寿,三餐量腹依时候”;“食味调和,百病不生”。
饮食勿偏
“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耽则伤身生疾,所恶之物,不可全弃,弃则脏气不均”。
食宜清淡
“味薄神魂自安”;饮食要“去肥浓,节酸咸”; “薄滋味养血气”。
适温而食
“食宜温暖,不可寒冷”;“食饮者,热勿灼灼,寒勿沧沧”。
食要限量
“饮食有节,则身利而寿命益,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命损”;“大渴不大饮,大饥不大食”。
食宜缓细
“饮食缓嚼有益于人者三:滋养肝脏,脾胃易于消化,不致吞食噎咳”。
进食专心
“食不语,寝不言”。有利于胃纳消化。
怒后勿食
“人之当食,须去烦恼”;“怒后勿食,食后勿怒”。良好的精神状态于保健有大益。
选食宜慎
“诸肉臭败者勿食,猪羊疫死者不可食,曝肉不干者不可食,煮肉不变色者不可食”。
餐后保健
“食毕当漱口数次,令人牙齿不败、口香,叩齿三十六,令津满口,则食易消,益人无百病。饱食而卧,食不消成积,乃生百病”。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作者:文仁
饮食有时
“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胀”;“要长寿,三餐量腹依时候”;“食味调和,百病不生”。
饮食勿偏
“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耽则伤身生疾,所恶之物,不可全弃,弃则脏气不均”。
食宜清淡
“味薄神魂自安”;饮食要“去肥浓,节酸咸”; “薄滋味养血气”。
适温而食
“食宜温暖,不可寒冷”;“食饮者,热勿灼灼,寒勿沧沧”。
食要限量
“饮食有节,则身利而寿命益,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命损”;“大渴不大饮,大饥不大食”。
食宜缓细
“饮食缓嚼有益于人者三:滋养肝脏,脾胃易于消化,不致吞食噎咳”。
进食专心
“食不语,寝不言”。有利于胃纳消化。
怒后勿食
“人之当食,须去烦恼”;“怒后勿食,食后勿怒”。良好的精神状态于保健有大益。
选食宜慎
“诸肉臭败者勿食,猪羊疫死者不可食,曝肉不干者不可食,煮肉不变色者不可食”。
餐后保健
“食毕当漱口数次,令人牙齿不败、口香,叩齿三十六,令津满口,则食易消,益人无百病。饱食而卧,食不消成积,乃生百病”。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作者:文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