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求真吧 关注:73贴子:125
  • 0回复贴,共1

大成拳新解续3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为什么站桩会出现丰富的内在体验?又为什么要和中医理论相结合? 站桩之所以产生非常丰富的内在体验,源于它的负荷方式--静止不动。我们习惯于常见的动力性和动态性运动,对于静止性运动则很少遇到。动力性、动态性运动的最基本特点,是支配运动的肌肉要不断的变化,不仅肌肉用力的大小在变化,而且用力的肌肉群也在变化。这样就导致大脑感知这些因为变化而变得复杂的,又因为复杂而不易掌握的运动时比较粗糙。这种粗糙的感觉,一方面肤浅,一方面快捷。有的运动如球类的,人的注意力大多在外部目标上,更是忽视了自体感觉。而静止性运动的站桩则不同,间架在一个位置上不动,并是持续很久。这样的负荷,其大小、方向、作用方式都不变得持续下去。也就是身体承受的负荷温和、持久、不变。同时,又没有外在目标吸引,注意力容易被身体内部感觉吸引。所以感知会随着负荷作用的延续而不断的变化。更为关键的是,动力性、动态性的运动,其肌肉运行方式是肌肉束收缩,而静止性运动的肌肉束则是被动拉伸性的。正如一束皮筋,拉长后放开让它收缩回原装的过程类似于动态性运动的肌肉,拉开了持续不动的状态类似于静止性运动的肌肉。这种区别十分重要,因为持续性拉伸作用,导致肌肉束随时间变化它的状态----好似一束电缆,由很多根集束组成,每根集束又由很多根电线组成一样,如果拉伸的作用持续下去,开始只有一小部分电线支撑着拉伸力量,慢慢的,越来越多的电线加入到支撑中去。越来越多的电线加入支撑,就好似越来越多的肌肉纤维越来越多的加入承担间架负荷一样。每个肌肉纤维中都有自己丰富的神经,所以静止性负荷就会造成越来越多的,也越来越深的感觉。这就是站桩会让人感觉远比动态性运动更为丰富多彩的具体机制。 那么,为什么我认为站桩要和中医理论结合呢?首先的起始原因是我们人体的外部感觉如肩酸背痛某个肢体局部的松紧麻痒刺涨……等,都无法用这个局部的原因去解释。中医则正是总结出来了经络系统的理论,由此关联了肢体和内脏的感觉因果关系。比如,脚跟酸痛,尤其是牵带脚心小趾的感觉的,往往是透露了肾的失衡性变化(房事过度时此感觉非常明显)。如此等等。所以把局部感觉和内在状态结合起来观察思考,就可以很好的解释你身体的各种症状及其意义。另一方面,站桩如果采取对称形态,也就是浑圆桩,身体有一种因为对称而趋于均衡的内在动力。比如,你对称的站着,也就是开始的形态是由你自己摆成为对称平衡状态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持续,你会发现你的左右支持能力并不一定对等。这样,你的支持力较弱的一边就会比较难受,两边感觉就会失去均衡。为此,你的身体会“自动的”调整支持方式,让身体向较强的一边挪移一点,从而让较弱的一边受力小些。这样,使得肢体两边就基本对等了。在对等的状态下,身体获得了均衡的改善。当两边基本均衡时,对称状态就会回归。其实,各个部位都有这样的现象出现。而你如果理解了中医理论就会知道,均衡,正是中医没病的感觉指征,反之,不均衡,就是有病的感觉指征!观察思考不同的不均衡感觉,就可以了解你的感觉指征,并由此了解你的身体健康状态以及问题所在。心肝脾肺肾……这些在中医理论中晦涩难懂的概念,在站桩中就成了活生生的形象……我对中医理论的真正理解,正是通过站桩获得的。对比,我将在其他章节中细致叙述。第三,站桩中,站着不动导致的越来越细致深入的感觉,也代表着对越来越深入的肌体组织发生作用。这种作用不仅是这些肌体自我更新的根本原因,也同时带动内脏运动并进行着自我更新。这是站桩能够自我康复的原理。当你身体的局部感觉基本消失,整体感觉清晰出现并且越来越笃实的时候,也就是你基本获得健康的时候。随着时间的积累,你的身体会积累出来一种特有的体质----厚重笃实。这是站桩功力的具体表现。我认为其基础是骨重肉厚……这正代表着肾强脾壮。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由此可见,站桩如果和中医理论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明了身体感觉的各种奥秘,尤其有意义的是,你真的能够从站桩进入中医的门径!我相信,就算是科班出身的中医学子,也没有几个做到!你说应该不应该?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3-11-14 12:1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