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吧 关注:4,961贴子:54,975

【资料】徐公持《魏晋文学史》曹植部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新人拜吧,非常喜欢子建,来做点贡献 ,现代的总结比较好懂,我觉得这个做科普挺不错的
因为是魏晋文学史分得细所以写的很长,超满足!
求勿插


IP属地:河南1楼2013-11-15 22:06回复
    第三节 曹植的后期创作
      曹植后期生活发生了根本改变,其文学活动的环境和内容,创作的情调和风格,也都相应有所变化。最明显的一点是他前期的那种乐观精神和洒脱风貌不见了,代之以或浓或淡无所不在的忧思和愁情。谢灵运谓:“平原侯植,公子不及世事,但美遨游,然颇有忧生之嗟。”(《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所说“但美遨游”,当是前期表现,“颇有忧生之嗟”,才是后期特点。曹植在黄初年间所受迫害最为严重,真正有性命之忧也就在此期间,所以此时期他的“忧生之嗟”也最为突出,例如他的《责躬诗》,作于黄初四年,其年诸王朝京都,曹植至洛阳,曹丕不予接见,令独处西馆,曹植惶恐不知所为,遂作此自责之诗以求宽宥。诗人此时心情犹如弓上之鸟,网中之鱼,一种求生本能,溢于言表,可怜之至。其诗本身无多精彩,只是颂恩及乞怜语句,其序则颇堪一读:
      臣自抱衅归藩,刻肌刻骨,追思罪戾,昼分而食,夜分而寝。诚以天网不可重罹,圣恩难可再恃。窃感《相鼠》之篇无礼遄死之义,形影相吊,五情愧赧。以罪弃生,则违古贤夕改之劝;忍垢苟全,则犯诗人胡颜之讥。伏唯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施畅春风,泽如时雨。是以不别荆棘者,庆云之惠也;七子均养者,鸤鸠之仁也。舍罪责功者,明君之举也;矜愚爱能者,慈父之恩也。是以愚臣徘徊于恩泽而不敢自弃者也。前奉诏书,臣等绝朝,心离志绝,自分黄耇永无执圭之望。不图圣诏猥垂齿召。至止之日,驰心辇毂,僻处西馆,未奉阙庭。踊跃之怀,瞻望反侧,不胜犬马恋主之情。谨拜表,并献诗二首。
    终篇所述,无非求生惧死。内心的忧惧惶急,表现为文字上的诚惶诚恐。为求生而自责自谴,已不择言词。这种自我精神鞭挞,固然是在高压迫害下的无奈之举,同时也反映了曹植性格的脆弱。曹植正是这样一种人:在顺境中意气风发,志气高扬,不知有所检抑;在逆境下则沮丧颓唐,志意摧折,难以保持自尊气骨。曹丕对他性格作风弱点,无疑了如指掌,正因此,黄初年间尽管反复治曹植之罪,最终却未置之于死地。因为曹植此时政治上已不可能有所作为,他已不再是危险对手,曹丕治他之罪,主要是为建安中立嫡之争事进行报复,有泄愤性质,并非从现实政治需要而采取的措施,此点相当明显。然而曹植精神上被生命恐惧所笼罩,难以洞澈曹丕对待自己态度的微妙之处,所以仍不断地自肺腑深处发出忧生之嗟。总之,曹植的忧患生涯及其忧生情绪,改变了他的人生,同时也改变了他的文学。毋宁说,他的文学创作还颇受其忧患生涯忧生思绪之惠,由于他前期基于贵游生活的那种浮躁情绪已失去生存土壤,遂使黄初以后的诗文在情调上转入深沉,表现为对社会人事的复杂性有较多认识,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也有所深化,加之他的诗风亦更趋成熟,于是产生不少与忧生之嗟相联系的超越前期的优秀篇章。其中最称名篇的是《赠白马王彪》及《洛神赋》。
      此一诗一赋,皆作于黄初四年朝京师之后。此次朝京师期间,曹植精神上接连遭受沉重打击,先有曹丕拒见之事,后有胞兄曹彰(任城王)暴薨事,都使他深受震惊,这就是一诗一赋的精神基础。两篇皆有序,《赠白马王彪》序云:“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每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言明作诗时背景状况及当时心情。看来曹植甫离洛阳,暂脱险境,虽然心有余悸,不绝于怀,但他已敢于在悲哀之余,表示某些“愤”“恨”之情;而且对于生死问题似乎也思想豁然开朗,稍减恐惧。这是《赠白马王彪》有别于《责躬诗》的主要之点。除了出于自身遭际的这些悲哀愤恨外,诗中对曹彰所发的死别之思,对曹彪所发生的生离之念,以及由生活的极端失望所产生的对人生价值的怀疑,更增加了作品感情的深厚度,也使作品具备了某些崇高的精神亮点: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冈。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殁身自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间,景响不能追。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丰厚的感情内含与不时闪烁的思想光彩,情、景、事、理诸因素的紧密交融、整饬的篇章结构与纯熟的五言诗体,使此篇呈现诗美的完整性。在这一方面,曹植以及建安文人的任何其他作品都莫能与相比肩,谓之曹植的以及整个建安时代的第一佳篇,亦不为过。有人甚至说此篇“沉郁顿挫,淋漓悲壮,……遂开杜公之宗。”(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
      《洛神赋》虽与《赠白马王彪》为一时之作,②但表现的重点却不同。赋并不涉及外在具体人事,只是表现曹植当时的内心情绪感受,因此它具有更浓郁的抒发性质。赋中描写了两位人物,即“君王”和“洛神”,通过对此二人物尤其是对洛神的塑造刻画,渲染出笼盖天地弥漫一切的哀愁气氛。可以说,哀愁就是它的主旨。③当然,这不是无端的哀愁,作为情绪表征的哀愁肯定有其发生源头,这源头就是曹植的现实遭际。篇中“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实际上已经透露了哀怨所自来,即来自作者与曹丕的隔阂和不能互相沟通。然而此赋着重写了这一流程的后半,即哀愁的存在状态。君王是哀愁之王,洛神既是美丽之神,也是哀愁之神。二位人物的哀愁又融为一体,成为无法消解的情绪症结,所以洛神最后是“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君王最后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此种言有终而意无尽的哀凄悲怨,正是《洛神赋》能够摇撼人心的魅力所在。它写出了人性的一侧面,所以能感动千百年来的读者。当然,《洛神赋》之所以成为曹植赋的代表作,与作者描绘技巧之高超亦有很大关系,赋中写洛神的一段文字历来被奉为描摹美女的经典手笔: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因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在此曹植的文采又得到充分展示,无与伦比的骋词结句天才,令他居于描写技巧领域的高山景行而使后人无比崇仰。
      《赠白马王彪》、《洛神赋》作于曹植人生最困顿颠踬之际,而正是这两篇作品分别成为他诗赋的代表作,黄初时期因此也成为他文学创作的巅峰期。如果没有这一段十分艰辛危殆的人生遭际,如果曹植继续过他建安时期那种贵游生活,就不可能有此二篇杰构的产生,此理甚明。这正应着了“忧患出诗人”的成说。
      曹植在黄初间的作品,尚有《野田黄雀行》、《朔风》、《矫志》、《七步诗》、《七哀》、《美女篇》、《种葛篇》、《浮萍篇》、《吁嗟篇》等诗,《怀亲赋》、《九愁赋》等赋,《写灌均上事令》、《黄初五年令》、《黄初六年令》、《诰咎文》、《武帝诔》、《任城王诔》等文。这些作品,或哀挽既逝父兄,或伤悼被害挚友,更多的还是书写自己不幸处境和渲泄内心郁闷思绪。迫于当时曹丕派有“监国使者”,对他“吹毛求瑕,千端万绪”(《黄初六年令》),他已多次“无端获罪尤”,自不便亦不敢直书己志,所以其作品在情绪表现上往往有所控制,写法比较隐讳。如《野田黄雀行》以一黄雀入“网罗”,喻自己友人被害;又以一“少年”“拔剑削网罗”来表达希望获救的心情,大体上写成了一篇寓言诗。他的著名的《七步诗》亦其类。同类作品中《种葛篇》亦甚出色:
      种葛南山下,葛藟自成阴。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欢爱在枕席,宿昔同衣衾。窃慕棠棣篇,好乐如瑟琴。行年将晚暮,佳人怀异心。恩纪旷不接,我情遂抑沉。出门当何顾?徘徊步北林。下有交颈兽,仰见双栖禽。攀枝长叹息,泪下沾罗衿。良马知我悲,延颈对我吟。昔为同池鱼,今为商与参。往古皆欢遇,我独困于今。弃置委天命,悠悠安可任?
    此篇以夫妇喻君臣。这是继承了由屈原开创的手法。篇中“君”“佳人”皆指曹丕,曹植在《释思赋》中亦曾以“鸳鸯”喻君臣。篇中以婚姻过程喻丕、植兄弟(君臣)关系之演变,“昔为同池鱼,今为商与参”,是为关系演变的总括。这与《七步诗》写“萁”、“豆”“本是同根生”相类。末四句实际上已直陈己意,说出“独困于今”的孤苦心境。
      进入太和时期后,曹植随着处境的改变,诗风文风也略有不同。主要表现为他的“忧生之嗟”比黄初时明显减少,程度上也有所减轻。性命之忧似乎已不再成为问题,此时从他诗文中可以看到,他主要对连续不断的改变封邑,对物质生活的匮乏,对行动受到限制,不能与诸王兄弟交通等事,颇多抱怨。他在《迁都赋序》中说:“余初封平原,转出临淄,中命鄄城,遂徙雍丘,改邑浚仪,而末将适于东阿。号则六易,居实三迁。连遇瘠土,衣食不继”又在《求通亲亲表》中说:“至于臣者,人道绝绪,禁锢明时,臣窃自伤也。不敢乃望交气类,修人事,叙人伦,近且婚媾不同,兄弟永绝,吉凶之问塞,庆吊之礼废,恩纪之违甚于路人,隔阂之异疏于胡越。”“衣食不继”,可能略有夸张;“禁锢明时”,却为真确事实。不过这些抱怨,尚属次要,对于曹植来说,此时最大的苦恼却是政治上不能被任用。他反复上书曹睿,指陈天下情势,演述满腹经纶,要求让他出任朝官,一展宏伟抱负。因此太和年间曹植将自己的主要精力,用来写作表文,他在此时期的文学成就,也就主要表现为文,而不是如此前那样主要是诗赋。曹植此时期的代表作,就是若干表文,其荦荦大者,有《求通亲亲表》、《求自试表》、《陈审举表》、《谏取诸国士息表》、《谏伐辽东表》等。在这些表文中,曹植对当时政治、军事各方面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包括一些批评性的意见。他最强烈的要求就是希望明帝曹睿能够让他以宗族身份,出任朝廷要职,参与实际政治事务。他认为自己完全够资格、有能力担当军政要职:
      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使得西属大将军,当一校之队;若东属大司马,统偏师之任。必乘危蹈险,骋舟奋骊,突刃触锋,为士卒先。虽未能擒权馘亮,庶将虏其雄率,歼其丑类,必效须臾之捷,以灭终身之愧。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虽身分蜀境,首悬吴阙,犹生之年也……臣昔从先武皇帝,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伏见所以行军用兵之势,可谓神妙也。故兵者不可豫言,临敌而制变者也。志欲自效于明时,立功于圣世。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国家之难,身虽屠裂,而功铭著于景钟,名称垂于竹帛,未尝不抚心而叹息也。——《求自试表》


    IP属地:河南4楼2013-11-15 22:16
    回复
      注:
      ① 此序文称曹丕为“太子”,按:建安十六年正月曹丕任五官中郎将,至建安二十二年十月方得立为太子,序文盖事后所作也。曹植生前曾整理编订己所著作,命名为《前录》,今存《前录自序》可证。此《离思赋》序当自编《前录》时所撰。类似情况在曹植集中不少,如《叙愁赋》序:“时家二女弟,故汉皇帝聘以为贵人。家母见二弟愁思,故令予作赋。”又如《宝刀赋》序:“建安中,家父魏王乃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三年乃就,以龙、虎、熊、马、雀为识,太子得一,余及余弟饶阳侯各得一焉。其余二枚,家王自仗之。”自称谓及语气皆可断定,诸序文为事后所补拟,非作赋当时所有也。
      ② 关于《洛神赋》的作年,赋序云:“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遂作斯赋。”李善注此赋首二句“余从京域,言归东藩”曰:“《魏志》曰:‘黄初三年,立植为鄄城王,四年徙封雍丘,其年朝京师。’又《文纪》曰:‘黄初三年,行幸许。’又曰:‘四年三月,还洛阳宫。’然‘京域’谓洛阳,‘东藩’即鄄城,《魏志》及诸诗序并云四年朝,此云‘三年’,误。一云《魏志》三年不言植朝,盖《魏志》略也。”(见《文选》卷十九)徐按:李善所举二说,当从前说,此可自作品内部找出支持佐证。《赠白马王彪》据诗序作于七月,诗中亦有秋日季候描写,如“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等,而《洛神赋》中亦有“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语,“繁霜”,盖秋季之证候也。观此知二篇皆作于秋日,时序相合,当一时之作。
      ③ 关于《洛神赋》之主旨,有“感甄”一说。其说起源甚早,《文选》李善注曰:“《记》曰:‘魏东阿王,汉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与五官中郎将。植殊不平,昼思夜想,废寝与食。黄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镂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时已为郭后谗死,帝意亦寻悟,因令太子留宴饮,仍以枕赉植。植还,度轩辕;少许时,将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见女来,自云: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今与君王。遂用荐枕席,欢情交集,其常辞能具为?郭后以糠塞口,今被发,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尔。言讫,遂不复见所在。遣人献珠于王,王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胜,遂作《感甄赋》。后明帝见之,改为《洛神赋》。’”此说古来有相当影响,如李商隐《东阿王》诗曰:“国事分明属灌均,西陵魂断夜来人。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近世郭沫若亦赞成其说,谓“我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见所著《论曹植》(《历史人物》,1948年版)。徐按:此说甚不可信,南宋刘克庄即曾驳之曰:“《洛神赋》,子建寓言也。好事者乃造甄后事以实之。使果有之,当见诛于黄初之朝矣。唐彦谦云:‘惊鸿瞥过游龙去,虚恼陈王一事无。’似为子建分疏者。”(《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七十三)清何焯亦谓:“按:示枕、赉植,里老之所不为,况帝又方猜忌诸弟!留宴从容,正不可得;感甄名赋,其为不恭,夫岂特酗酒悖慢、劫胁使者之可比耶?注又曰:‘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今与君王。’按数语俚俗,不复有文义。……”(《义门读书记·文选》卷一)又张云璈亦曰:“赋中子建自序,本只说是洛神,何由见其为甄后?既托辞洛神,决不明言感甄,其附会之谬,可不辨自明。”(《选学胶言》卷九)说皆有理。又近人自《魏志》诸纪传中考得曹丕纳甄氏时(建安九年),曹丕十八岁,甄氏二十岁,曹植则仅十三岁;且甄此前已为袁绍子袁熙妇,袁曹敌对,攻战多年,曹氏兄弟无由得识甄氏。即曹丕见甄氏,亦属偶然。以故根本不可能有曹植“汉末求甄逸女”及甄氏“我本托心君王”之事甚明。
      ④ 《吁嗟篇》,《诗纪》十三引《选诗拾遗》此篇题作“瑟调飞蓬篇”。然而无论为“吁嗟篇”或“飞蓬篇”,篇题皆取自作者自撰新辞第一句“吁嗟此转蓬”,皆舍弃旧题另拟新题做法。
      ⑤ 曹植乐府诗中亦有极少数与汉乐府歌词关系密切,最明显的一篇是《美女篇》。余冠英先生指出:“《美女篇》的前半显然采取了古辞《陌上桑》第一解的表现方法而加以变化。”“两诗各自写了一位女性的居处、采桑、服饰和容貌。内容相同,风格情调也相近。但叙述的次第和详略,描写的重点和手法有同有不同。”“从这几点的对照可以看出曹植写《美女篇》确实受到《陌上桑》的影响,但不是模仿,而且有所提高。因为描写更细致饱满,形象也就更具体生动(这里比较的是局部的描写,不是全篇)。曹丕的作品受民歌影响处有时还显露模拟的痕迹,给人以半成品的印象,如《临高台》就是。曹植则没有这种缺点。”(《三曹诗选·前言》,人民文学出版社 1937年版)
      ⑥ 钱钟书对此赋颇予好评,其云:“按游戏之作,不为华缛,而尽致达情,笔意已似《敦煌掇琐》之四《燕子赋》矣。雀获释后,公妪相语,自夸:‘赖我翻捷,体素便附’云云,大类《孟子·离娄》中齐人外来骄其妻妾行迳,启后世小说中调侃法门。植之辞赋,《洛神》最著,虽有善言,尚是追逐宋玉车后尘,未若此篇之开生面而破余地也。”(《管锥编》第三册,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
      ⑦ 关于曹植集之编辑及现存早期版本源流,韩国朴现圭有详核调查及研究,见所撰论文《曹植集编纂过程与四种宋版之分析》,载《文学遗产》1994年第4期。
      ———————————————————————————————————————
      完了


      IP属地:河南7楼2013-11-15 22:23
      回复
        虽然很长可是看完了。。顶楼主。欢迎楼主加油 :——【东晋谢灵运: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3-11-15 22:46
        回复
          Lz求一下全本电子书可以么谢谢。邮箱1027065048@qq.com 一直很想看这本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3-11-16 20:04
          收起回复
            太多了不过很好!
            -------我志愿加入贴吧酱油党,围观楼主搞基,挽回楼主尊严,履行回帖义务,保证经验收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3-11-17 08:32
            回复
              顶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3-11-30 19:31
              回复
                顶个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3-12-01 04:12
                回复
                  赶脚很详实呢•﹏•……秒收藏,谢楼主•﹏•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3-12-29 16:55
                  回复
                    虽然很长,但是真心不错,同为新人我实在太惭愧了没拿什么拜吧礼……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3-12-30 23:26
                    回复
                      话说曹植应生在魏晋时期呀!魏晋风骨~


                      IP属地:北京16楼2014-02-02 14:03
                      回复
                        陈王殿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4-04-19 19:52
                        回复
                          Lz求一下全本电子书,可以么?谢谢。 邮箱1164919877@qq.com


                          19楼2016-02-14 00:01
                          回复
                            Lz求一下全本电子书,可以么?谢谢。 邮箱2770387968@qq.com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1-09-14 23:47
                            回复
                              55555谢谢您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2-01-18 14: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