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教育吧 关注:1,041贴子:6,056
  • 2回复贴,共1

别“剩” 大学7位餐厅保洁员吃学生剩饭倡节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烟台大学保洁员在吃午饭。于冰摄


1楼2013-11-20 09:49回复
    今年5月以来,烟台大学7位餐厅保洁员以吃学生剩饭的方式,提醒大学生勤俭节约,不要浪费。如今,他们每餐回收的剩饭越来越少,又开始自己花钱买饭吃了。
    “看到粮食扔了怪可惜”
    “学生剩餐很少,我们还要自己买点儿。”65岁的罗玉龙喝了口白开水说,“今天,我们就买了两个菜,6元的葱烧豆腐皮和8元的红烧茄子。”
    11月17日中午13时40分,烟台大学七餐厅四层的保洁员罗玉龙和其他6名保洁员开始午餐。主食是一些学生吃剩的馒头和米饭,除了那两份炒菜,还有少量学生动了几口就剩下的菜。
    今年5月,学校开展“光盘行动”。保洁班班长朴龙焕说:“我们也参加这个行动吧,剩菜剩饭啥的,挺洁净的东西,浪费怪可惜的。”
    提议得到大家的认同。7位保洁员4男3女,年龄最大的66岁,最小的53岁,均来自农村,经历过艰苦生活。
    “我们老年人对忍饥挨饿深有体会,现在看见粮食浪费觉得挺可惜。”62岁的吴明华说,“粮食来之不易,春种、夏管、秋收、冬储,再经过多少道加工工序,才到餐桌上。现在生活提高了,也不能忘了勤俭。”
    “看到粮食扔了怪可惜的,出发点就是这个。”吴明华说,“我们7个人一天若节省两斤粮食,一周节省多少?一个月节省多少?”


    2楼2013-11-20 09:49
    回复
      吴明华是吉林省伊通县人,曾经是村里的小学教师。孩子大学毕业在烟台工作,今年3月1日他到烟台大学干起了保洁员。
      他说:“勤俭节约的传统在我们老年人脑海中有着很深的烙印,已经成为了习惯。”
      66岁的张明年龄最大,做保洁员时间也最长。2006年起,他就在烟台大学干保洁员。
      “那时学生浪费的少,现在多。生活好了,一些孩子不珍惜东西。”这位黑龙江人平时爱说话,不忙了总爱和学生聊聊:“孩子们,你们要知道心疼钱呀,爸妈赚钱不容易,节约一点,就是替他们减轻负担呀。”
      一些学生听他这么说直乐,也有学生说:“大爷,我们真的要向你们学习,这种传统是好的。”
      “有用的话还是要说。这个社会经济繁荣了,生活无忧无虑了,说一说有好处。”他认为,大学生对勤俭持家和厉行节约认识不够。
      做餐厅保洁员,月工资2000元,另外每月还有300元就餐补贴,但张大爷生活简朴,一个月吃饭花费百八十元,一顿饭也就是三两元钱。
      “大家一起参加光盘行动,我认为是正确的,想用行动让孩子们看看。我们不缺钱花,想给下一代留个好的传统,就是想告诉孩子们,吃饱吃光是美德,不扔不剩是习惯,节省粮食也是为社会作贡献。”
      “没有面子上的事”
      烟台大学是山东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全校大小食堂10个,来自全国的2.8万名在校生在此用餐。七餐厅是学校最大的餐厅,有2000多学生就餐。学生多时,保洁员推车都困难。
      中午的工作从11点开始。戴红帽子、穿白大褂、足登雨鞋的几位保洁员推着小车来回走动,收捡着学生饭后留下的餐盘碗筷。4个小时不停地走下来,张明会觉得腿和胯有些酸痛。
      看到个别大块的剩馒头和未动的剩米饭,他们会单独收起来,放在他们吃饭的固定位置,那张餐桌上方悬挂着餐厅唯一一台电视。
      罗玉龙的儿子在餐厅承包了一个窗口,卖川菜。4年前他和老伴儿来到烟台给儿子照看小孩,如今,4岁的孙子上了幼儿园,老伴一个人照看,他就出来打工了。
      儿子起初并不支持父亲当保洁员,罗玉龙说:“劳动不仅锻炼身体,也是一种快乐。”
      看到父亲吃学生剩饭,儿子更是不赞同,儿媳妇也不高兴。罗玉龙就说:“这么好的东西,不让吃?我们以前还吃过草根树皮。”儿子说:“那是以前,现在富裕了,剩下的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卫生。”但是老罗还是和老伙计们坚持着。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当地媒体报道了这几位保洁员的行为,在校内外引起了反响。大学生们也产生了不同观点。
      不太认同这种行为的学生主要是从卫生角度出发,但大部分同学认为,同学中浪费粮食现象确实存在,老人的行为值得尊敬。
      “把剩下的大半个馒头或多半碗米饭,掰掉一部分,铲掉一些,剩下的我们吃,学生素质高,身体也挺好,我不觉得脏。”吴明华说,“在餐桌吃饭,不也是你一筷子我一筷子的,学校餐厅就是大家庭,就是老人和孩子在一起。我吃得挺香甜。”
      “没有面子上的事,就当成自家孩子一样。”朴龙焕也说,“自家孩子剩下的父母也吃,扔了太可惜。”


      3楼2013-11-20 09: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