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是01和02= =||..忘了写了||
--------------------------------------------------------------------------------
03
回忆戛然止步,不二清浅一笑,淡然道:“白石,你的论述确实让我诧异。”
团队里的同僚多为学识颇丰者,却更像机械囤积知识的货舱,缺乏主观的明辨及睿智;而白石却打破了学术界的常规,无可厚非地远见着实凸显了标新立异的效果。
这样的人才,在整个学术界都很难得。
——不二的评价,带着几许欣赏的意味,却是相当中肯。
“你也着实让我惊讶。”白石赞许地笑了,轻微地弧度衬托着俊美地容颜,勾勒出强韧地自信。
作为新进团队者,他对所有人的实力并未有深刻地了解。而这次的研讨会,则不失为一次绝佳的机会。
然而,两个小时的讨论结束后,先前强烈的好奇心明显衰退,白石感到了有些失望,却也未过多的在意,毕竟才智双勇是少数人群独有的象征。
对所有人要求过高,从某些方面来说是不公平的。
毕竟,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
迥然地,仅是缺口的大小。仅此而已。
本以为之后的工作生活都会如此般枯燥,白沙在捏的千古教训他自是时刻铭记。
枯燥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会磨灭原先有棱有角的个性,使生活变得平淡的如同一张白纸。
他无法想象,若是多年后他也成为一名乏味地盲从学者,又将会是一副怎样地悲哀场景。
……
蓦然地,他的全部注意力,被一个名为不二周助的男子吸引。
——不二作为压轴发言者,果然拥有通今博古之风采。
三部旷世之作——《坎特伯雷故事集》、《十日谈》、《尼伯龙根之歌》本身并无密切联系,却又包含了相同元素——皆是一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
《坎特伯雷故事集》以诗歌体为主要形式,其中又涵盖了中世纪的各种文学体裁,譬如骑士传奇、圣徒传、布道文、寓言;丰富饱满的写作手法描绘出一幅幅生动、广阔的社会画面。
《十日谈》被世人称作“人曲”,与但丁的《神曲》齐名,被雅喻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早春天气,字里行间充满对人生的热爱,而其颇为出彩之处,便是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在历史上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
《尼伯龙根之歌》则是一部长篇民族史诗。以英雄西格弗里一生事迹作为主线,展现属于一个时代的印记,而整部作品被笼罩上神话色彩,更显朦胧之感。
若是三部评论独立成文,著成史学评论,或许就如同僚的论文一般亢长平乏,与评论家所得的结论相差无几,再难挖掘深度。
然而,不二却是将三部作品有机地结合起来,先是浅谈作品本身,随即,话锋一转,详述了由作品本身所牵及到宗教影响、社会动荡,乃至整个文学风格的转变。
而所选取的主题内容又并未全面铺开,而是选取较为典型的侧面,明晰地托出当时的时代状况,将一个历经千年的世纪灵活地展现于同僚面前。
如果说文学是世纪的灵魂,那么,不二便是最优秀的解读者之一。
——这是一个敢于超越者所特有的。
白石觉得,不二的风格相对较为随意,思维地发散性在其作品中也有较强体现,而这一切与他如沐春风的笑颜看似相背,却更是相近。
而自己的风格与不二的则是截然,主观流畅的思绪中暗藏框架,由于角度限制,内涵早已“铁板钉钉”,导致思维无法跳跃,亦无法发散。
在角度择取方面,显然不二略占上风。
然而,白石也有自己的优势——较为凌厉的语势,颇为流畅的文体。
在文字气势方面,白石更能驾驭。
棋逢对手,岂有不下之理?
于是,他有了想与不二一较高下的想法,也正是如此,他们意外地成了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