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约科维奇吧 关注:137,451贴子:7,213,648

【Ajde Nole】介绍ATP排名系统历史的文章,值得一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ATP排名体系建立40周年:排名的正义(摘自《网球》2013年六月号) 作者:落叶
好久没签到,不能加粗了


IP属地:山东1楼2013-11-22 19:08回复
    平均分时代的困感
    虽然从1973年8月23日的第一期开始,大部分时间段的ATP单打排名在官方网站上有据可查,但是直到1990年之前,选手名字后面的积分一栏却都显示为0。与此相对应的是,在1990年之前,ATP排名都像现在高尔夫球世界排名那样采取平均分规则,即52周之内,选手在ATP承认的比赛中获得的总分除以参赛次数。直到1990年,名符其实ATP巡回赛创立之后,才开始按累计分确定排名。
    ATP排名榜最初采用的平均分规则,可以被视为对各方利益的平衡和妥协。1973年,男子网坛总共有4个巡回赛分庭抗礼:国际草地网联旗下的“大奖赛”(简称GP)、美国人拉马尔·亨特创立的“世界网球锦标赛”(简称WCT)、由纳斯塔斯的美国经纪人比尔里·奥丹运作,纳斯塔斯和康纳斯领衔的美国室内巡回赛,以及同样是纳斯塔斯领衔的欧洲春季巡回赛。其中影响力较大的GP和WCT都有自己的累计分排名系统,两家的头号选手纳斯塔斯和斯坦·史密斯在第一期ATP排名榜上分列第1和第3位,可见ATP对各方面利益照顾得相当均衡。当然,从1974年开始,GP巡回赛其实是由来自国际草地网联、ATP,以及巡回赛赛事组织者三方代表构成的男子网球委员会(Men’s Tennis Council)主办,所以ATP无疑还是和GP巡回赛的关系更近。
    但当时WCT巡回赛在美国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1973年8月23日ATP公布了第一期排名,4天之后美网揭幕,男单头号种子却不是ATP排名第1的纳斯塔斯,而是WCT头号选手斯坦·史密斯。
    ATP官网现在之所以仅列出了“平均分时代”的选手排名座次,而没有提供具体分数,恐怕是因为早年网坛赛事体系过于纷乱,信息采集手段也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很难保证电脑计算过积分不会出现小数点之后的差错。像WTA直到2007年底,才确认1976年漏记了澳大利亚人古拉贡以0.8分的微弱优势,超越埃弗特当了两周的世界排名第1,ATP也难保当年没有类似的疏漏。
    根据现在可以考证的资料显示,1975年,ATP年终排名世界第一的康纳斯总积分769分,全年参赛18站,平均分为42.72分;年终排名第2的维拉斯总积分893分,但他参赛21站,所以平均分为42.52分,和康纳斯仅有0.2分的差距,几乎没有任何统计上的容错空间。而在1974年ATP年终世界排名榜上,更是似乎出现了明显的错误:比约·博格在23站比赛中得到813个积分,平均分35.35分,排名世界第3,罗德·拉沃13站比赛中得到447分,平均分3438分,位居第4。但是博格那年除了14站GP常规赛,以及9站WCT常规赛之外,其实还参加了另一项大型赛事图森站(印第安维尔斯站前身),并且第2轮就爆冷出局,如果将该站统计在内,参赛24站的他平均分就应该低于拉沃,却不知道ATP算分时为何忽略了这项自己栽培的新兴赛事。


    IP属地:山东2楼2013-11-22 19:08
    收起回复
      冠军排名与世界排名之争
      2000年,ATP在大刀阔斧推行排名新政的同时,还创立了一个仅计算本赛季积分,每年年初清零的“冠军排名”(ChamPions Race,简称CR),而将旧的52周排名改称Entry Ranking(简称ER),两大排名系统的并行也一度令人颇为困惑。
      其实从源头来说,所谓CR就相当于当年GP巡回赛的排名系统,它是由后来成为ATP第一任掌门人的名宿杰克·克雷默在1970年代初设计,表面上实质性作用仅在于通过赛季积分累加,决定年终总决赛的参赛选手。ER则是从1973年创立的ATP电脑排名体系逐渐演变而来,它虽然与CR相比变动略显迟缓,却能更准确地反映出选手在过去52周里的综合表现。
      更简单地说,CR的计算周期只能从每年年初开始逐渐接近52周,随着年终总决赛结束而结束,永远不可能达到52周,而且它只计算巡回赛积分,不计算有时候积分也很可观的挑战赛。ER的计算周期则永远是52周,并且将ATP挑战赛,乃至级别更低一些的ITF赛事都包括在内,比CR要全面许多。
      既然ER明显比CR更适合成为确定赛事种子排序,以及入围选手名单的依据,那为什么ATP在2006年之前要下大力气进行“CR试验”,甚至一度将它的位置摆在ER之前?这就不能不提在1990年之前,相当于CR前身的GP巡回赛排名,除了用来决定年终总决赛参赛名单之外,还隐含着一层象征性意义:因为当时ATP排名处于平均分时代,选手积分计算起来相当繁琐,数值也不高,远不如积分最高能达到4位数,又简单易懂的GP排名那么讨人喜欢。
      不过,在ER从平均分变成累计分,选手们能获得的积分数额越来越高,计算规则也逐渐简化的情况下,再强调CR就显得意义不大,反而有些画蛇添足。至于ER这个“52周排名”产生的种种争议,也许用1979年ATP官员戴夫·阿尔诺特的话来解释最为恰当:“我们使用电脑排名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决定巡回赛参赛名单,确保能让那些最有资格参赛的选手入围,它本来就不是为了确定谁是头号选手而设计的。”
      所以,就电脑排名的本质而言,积分榜第105名左右(大满贯单打正选赛截止线)的选手们座次是否足够准确,也许远比前5名的先后次序是否合理更加重要。而在积分榜顶端,受限于特定规则的电脑排名,反应则往往不如“人脑排名”来得那么及时、准确,比如在纳达尔是否有资格至少被列为今年法网前两号种子的问题上,人脑给出的答案显然就比电脑更合理。


      IP属地:山东5楼2013-11-22 19:10
      回复


        IP属地:山东6楼2013-11-22 19:10
        回复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3-11-22 19:12
          收起回复
            字好多。。。。。。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3-11-22 19:15
            收起回复
              这么正经的帖子都被水贴淹没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3-11-22 19:28
              收起回复
                好贴全看完了顶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3-11-22 19:33
                收起回复
                  科普贴~顶一下~虽然我不感兴趣。。


                  12楼2013-11-22 19:47
                  回复
                    赞一个~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3-11-22 20:37
                    回复
                      好贴啊。。。不能沉。。。


                      IP属地:北京14楼2013-11-22 20:39
                      回复
                        我居然看完了,赞一个


                        IP属地:四川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3-11-22 21:58
                        收起回复
                          看的眼要花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3-11-22 23:27
                          回复
                            科普贴怒顶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楼2013-11-22 23: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