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百韬吧 关注:665贴子:3,597
  • 12回复贴,共1

七兵团的最后一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共军淮海集中营亲历记——国军第七兵团溃败前后见闻》中的一段。
作者“冰壶”到底是何许人我一直搞不清楚,文章貌似是回忆录,但看了这位写的其他文章,感觉文笔虽不错,内容却是笑点N多,有种地摊文学的味道。
反正这吧里门可罗雀,我随便贴贴吧,权当小说看看。


1楼2013-11-25 10:45回复
    夜冷风寒的战场之夜
    民国卅七年的十一月廿一日,看起来并不像是一个特别坏的日子,事实上;那天的天气,在那半个月中,还算是一个上好的天气!在该日黎明前的上半夜,先是有浓雾,接着又括起飞砂走石的大风,那风的形态,恰如发狂了一般,似尖刀那么锋利的声音,在那广阔的原野上,一阵阵的,犹如怪兽的咆哮!令到那些倦俯在泥沟里,土坑中的战士,不仅抬不起头来,甚至连耳朶都不能安歇一下。只有蹲在壕垒射击孔前、担任警戒的枪手们,都还像猴儿般的盘屈着双腿,并且将交差在胸前揽抱武器的双臂的臂弯,支撑在两腿的膝盖上,两手不断的将棉大衣的领子向上拉,同时也不断的将头向大衣领子中缩,两手的掌心,轮替着放在嘴唇上呼热气,只有眼睛却是平视着,如同猫头鹰一样的极力向前;向漫漫无际的黑暗对面监视着,只要略略有一点点可怀疑的「动」,面前的机关枪就会像倒泻了水桶般的扫射一阵,但当枪声方停住时,风的怒吼又立即接替上了。
    在凌晨的三时方过不久,大风慢慢转弱了,沉寂的废墟中,尽管还有着数目近万的人:活的、伤的、半死的和已死的,然而却异常的宁静与安详,偶然有一两声哨兵们的口令,除外,就只剩下了那些漫无目的方向的流弹,发着悦耳的「啾、啾、」之声,拖着一丝萤虫般的淡红色「尾巴」,像虹一样弯曲的划过长空,这样幽美的夜,实在相当撩人!
    曙光渐透,晨曦里,东方泛起了金黄、淡紫以及绯红等色调相间的彩霞,清新的空气,夹杂着泥土的芳香,多么美啊!殊不料末日竟随着夜幕的撤除,静悄悄地到临这块废墟中的阵地之上了。这新到临的日子,便是本文所叙述的种种内容开始的一天,但也是一场凄厉的大战争之第一个环节落幕的一天!


    2楼2013-11-25 10:45
    回复
      三个俘虏竟系作说客
      大家方在地下室里各自找了一个墙角落蹲下或坐下,士兵们竟将三个被捆绑着的「俘虏」,於此时送了进来。当众人向俘虏一看之余,不由人的怔了一下。
      「这是怎么说?」二十五军军长疑惑的说:「这是什么俘虏?——解开他们!」士兵略一迟疑,见到众人未说话,就即刻为那三人解开了绳索。那三个人活动了一下手臂,舒展了一下腰部,就向司令官鞠了个躬,也向众人点了点头。
      「他们是谁?」司令官知道众人认识这三个人。
      「司令官记不起了,」二十五军军长,指着其中的一个说:
      「他是四十四军办公厅主任——魏主任,月初在新安镇会报的时候,到过会。那一位——」说着,他又指一指另一个:「是八十三师的副师长——」他记不起姓名了。
      「报告司令官,职在瓦窑被俘——」一个「俘虏」自己说:「职是六十三军副官处长。」
      「好了——」司令官先绉了一绉眉头,接着就用右手的姆指和食指,夹着自己额上的两边太阳穴,上上下下的活动了一会说:「你们说说吧——随便怎样说都好!」


      6楼2013-11-25 10:47
      回复
        难以扭转不利的局面
        三个人略略的犹豫了一下,就先后相继约略的说了一些阵地被攻破以及被俘的经过,之后,就说出了正题——「共匪军送我们到小碾庄,目的就是让我们做个传话筒的,如果司令官准许,我们就毫不隐瞒的报告——」说着,就注视着司令官,等待回答。
        「说下去!」司令官一丝苦笑之后,又说:「我已说过了,你们随意怎样说都可以!」说完,自己就摆出了一副洗耳恭听的姿式。
        「这次我们兵团被围,围在我们周围的共军,共计是七个纵队,而在大许家一线阻截二兵团及十三兵团的共军,却有十二个纵队,较围困我们的兵力更多了五个纵队,论形势不用我们多说,司令官及诸长官都会知道,事实上,这场仗再打下去,也难以扭转不利的局面,送我们回来的共军头目,当然嘱咐了我们许多话,目的是让我们转报司令官,希望不再继续流血,像枣庄的五九军、峄县的七七军以及雎宁的一○七军孙军长那样就地停战,其他的话,我们实在不便说,司令官当然也能想到我们是来作说客,是来劝降的,不过有些事,我们可以表达一点个人的意见,那就是:六十三军、一○○军和四十四军的将佐们,都受着所谓宽大的优待,可以说是事实,其他的,似乎也不必再多报告了。」——三个人一口气说了十几分钟,还待说什么,司令官伸了一伸手,手心向着他们说:「好了!我想不用再说了,你们休息一下去吧!」司令官说完,想了一想又说:「照理,我当任由你们自作去处,然而现今是在作战,只得委屈你们一些了——喂,把他们交给特务一营,不过,要好好的照顾他们!」几个兵就将那三人带走,他们并未作任何表示,竟随士兵去了。至此,司令部里,虽然还是那么多人,但却鸦雀无声,一片死寂,每个人差不多都能听见自己的呼吸。


        7楼2013-11-25 10:48
        回复
          最敏感的是那些老兵
          彼时的整个阵地中,完全被笼罩在日光里,温暖得恰如初春,除了人们皆显得缺乏食物之外,可谓一片祥和。士兵们将私自藏存的饼乾,似吞服药丸般的,暗暗向口中塞,尚未停止呼吸的受伤战马,腿上的肌肉就被人们一片片的割了下来,阵地中最缺乏的是可足燃烧用的一切柴和草,不顾传统道德的小军官们,暗自令士卒挖掘阵地边沿上的坟墓,用那些已经腐朽的棺椁之木,烧烤马肉,或者将马肉用泥浆包裹之后,用火药燃烧!总之,绝大多数的人们,对於当前思考最多的事,只是如何多吃一点什麽!
          其实,除了高级军官有着消息,能够明了局势之外,如果他们能保守消息,那么,照理各中下级军官以及士卒,可以说对於整个局面,应当是被幪在鼓里的才对,然而,却其实不然,人类本身就是半路神仙,潜意识和第七感,都似乎对人们有所启示,别以为有些人在那里晒太阳和打盹,也不要以为有些人在那里聚精会神的打牌、赌钱,其实,局势到了什么地步,似乎人人心里都已有了数,最敏感的应当是那些在军队中混过了十几二十年的老兵,他们犹如农夫推测风雨一样,能够准确的断定火候,但是他们也多半是听天由命派,对什么都看得很淡,凡事都是顺其自然。年轻的低级军官们,有绝大的数目准备着决以死战,大多数的士兵们,并不是欠缺思考能力,而实在是,对於战争的胜负,在他们看来根本无所谓:——死就死了,不死就活下去,如果被敌人俘虏了,跟着谁都是吃「二十四两糙米」穿件「二尺半」!所以何必操心何必愁?因此,他们的精神皆寄托在纸牌上,否则,到泥土下面去挖虫卵、找田鼠、掘青蛙、只有中级以上的军官们,不论蹲在阵地中或是伏在隐避部,以及挤在司令部的地下室里,默默的思索着,尽管他们已对援军的到来失去了信心,但仍不时的希望着南京或徐州方面到来的消息,其焦急等待的情况,一如士兵们盼望飞机送来馒头、烧饼和肉包子相同。
           


          8楼2013-11-25 10:48
          回复
            乾粮虽多可惜投不中
            空军并未令阵地中的士兵失望,十余架次的「容克」运输机,投下了徐州一带百姓们做好的熟食——这问题是容易解决的,阵地之前前后后的三个废墟中,共计不过万余人,徐州的百姓,每户若是负责一斤乾粮,那么五十万人的徐州市,咄嗟之间就可办到数日之粮。问题只是空军由空中投下,由於飞机飞得太高,所以大部份投不到废墟之阵地中。落在阵地中的一小部份,就成了各单位争夺的对象,为了一麻包乾面饼,几个单位不惜以枪口相向,不禁令人想起了俗谚有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绝对道理了。
            时间是无情的,尚在各单位配领食物的时候,那个许多将领躭心的、许多人们都知道必定会到来的时间,终於到来了,就在该日下午四时。方过了五分的时候,共军的一颗浓红色的讯号弹,就在碾庄的顶空里爆开了,那朶花一般的烟云,由密而疏的在空中分散着,就在这一刹那之间,千发、万发、如冰雹般的炮弹,紧密的相继着,由四面八方射进了阵地,死吧!脑肝涂地吧!粉身碎骨吧!血肉横飞吧!一时之间,灰白色含有浓密硫磺气息的炮烟,笼罩了这三块小得似是弹丸的废墟。起初的一两分钟,人们於仓猝之间还在各自摸索自己预先掘好的掩避壕坑,但是,相信有许多人尚未钻了进去的时候,整个地面上的骚动就全部停止了,显然,许多人的生命旅程,竟提早的到临了。一切尚未死去的人们,皆像冬眠了的鼬鼠似的,卷曲着身体,蹲在由战沟的两旁向地下掏挖而成的洞里,大约每个人都在摒息静气的向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祈祷,否则就只有默默的计算着炮弹落下的数目,或者猜测炮弹的「弹着点」距离自己有着多少远近?
            然而,那些炮弹却也一刻不停的落着,尤其那些运用延期性信管的破甲弹,以及弹头上夹放了烈性炸药的臼炮炮弹,它们不仅发出了凄厉的爆炸之声,同时也散播出了较空气更为沉重的刺激性气息;苦味酸以及硝基苯的窒息气味,不仅令嗅到的人们眼泪鼻涕一起流下,更使人的喉咙由剧烈的刺痛而变为麻木。


            12楼2013-11-25 10:52
            回复
              一排排作了光荣牺牲
              如此密密麻麻的落着炮弹,虽然太阳还未落山,但阵地中的天色,恰似「日全蚀」一样,昏昏暗暗。等到炮声停止的时候,已是真真的入夜苍茫一片了。
              炮声既停,没有死去的人们,是不能伏在地沟里不爬起来,因此,又复听到了那些勇敢的低级军官们嘶哑着喉咙大声喊着近乎凄凉的口令:「验枪!」「验炮!」「预备射击!」
              沉重声音的快速武器——轻、重机关枪以及冲锋枪,在一时之间,如同黄河决堤似的向着阵地之外漫无目的的发射着,那种声音颇似锅中煮熟了米粥,在此同时,有些不知由来的口令,在各个角落里喊着:「突围了!西北方向,冲出去!」,或者:「团长命令:东南方向突围,冲啊!」本来还在准备重新编组的低级单位,在接到这些来源不明的突围令后,阵地中就略略有了骚动,部份人员,就一面射击,一面向阵地之外跳出,另部份人员仍在死守,而共军的攻击令,是时已由号角宣布了出来,喇叭声趁着随夜幕而降临的寒意,透过了渐渐散发的炮弹烟雾,传进了人们听不清楚的耳中,不禁毛发悚然。然而,这是战争,在这等情况下,不论是敌是友,只要是血肉之躯,一旦遇上了枪弹就要伤亡,英勇的中国青年们,各人为了自己的信仰,就在这块荒烟衰草的废墟上,作着殊死之斗!守阵地的人,是在死守,攻击他的人,是在强攻。倒下去了!倒下去了!那些各为效忠於他们理想的健儿们,一个个用尸骨填满了那条划分阵地内与外的沟壕,一排排的作了光荣的牺牲。


              14楼2013-11-25 10:53
              回复
                伟大民族的豪迈凤度
                终於,阵地中的抵抗,越来越少了,机关枪的喉咙也疲乏了,手持着加了刺刀之步枪的防守者,静待着共军的攻入。
                「放下枪!放下枪!放下枪不杀!」,——果然,不一会的时间,共军们踏着阵地外壕中,方才战死之同伴的尸体,进入了阵地,当第一眼看见阵中的国军人员时,首先就高声的喊出了这句话。他们在喊话的同时,手中所执着的枪的枪口,或指着天,或向着地,但却绝不向着人。英勇的健儿们,都是「服软不服硬的」,你既枪口指天,我又何必刺刀相向,伟大民族的豪迈风度,就在这生死关头上表现无遗,守军们在对方这种近乎敬让的情况下,大多数一言不发的摔下了手中的枪:一个个首先局部停了战,共军们一组组、一队队向阵地中进入,国军们一夥夥、一堆堆的向阵地外面走出。这一场为期半个月的大战就结束了!只有在战争的意义上分出了胜负,但是;双方勇敢的健儿们之间,却看不出谁胜谁负。


                15楼2013-11-25 10:54
                回复
                  辛苦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3-11-25 15:33
                  收起回复
                    知晓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6-04-09 10:00
                    回复
                      都是老蒋瞎指挥害的,向七兵团和25军的将士们致敬!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8-03-07 18:36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8-03-13 12: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