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mber : 7809
Title :单纯
Author :薛涌
Issue : 总第 155期
Provenance :文汇报
Date :1994.1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很久以前我丢失了一只猎犬,一匹栗色马和一只斑鸠,至今我还在追踪它们,我对许多旅客描述它们的情况、踪迹以及它们会响应怎样的召唤。我遇到过一二人,他们曾听见猎犬吠声、奔马蹄音,甚至还看到斑鸠隐入云中,他们也急于追寻它们回来,像是他们自己遗失了它们。”
这是梭罗留在他的《瓦尔登湖》中的一则寓言。尽管他说“请原谅我说话晦涩”,还是有人跑去问他是什么意思。他反问:“你没有失去吗?”
回答比寓言更像寓言。
他曾拿着一把借来的斧子,来到瓦尔登湖畔,为自己的离群索居筑一小巢。“一个人造他自己的房屋,跟一头飞鸟造巢是同样合情合理的。”他写道,“谁知道呢,如果世人都自己亲手造他们自己住的房子,又简单地老实地用食物养活了自己和一家人,那么诗的才能一定会在全球发扬光大,就像那些飞禽,他们在这样做的时候,歌声唱遍了全球。”
他把生活简化到最低点,如初民的方式。不仅以28元1角2分之币值造了自己的家,而且用2角7分来维持一周的生活。一年仅用6个星期去谋生,剩下的时间全留给自己。
他的朋友爱默森这样说他:“很少有人像他这样,生平放弃这样多的东西。他没有学习任何职业;他没有结过婚;他独自一人居住;他从来不去教堂;他从来不参加选举;他拒绝向政府纳税;他不吃肉,不喝酒,从来没吸过烟;他虽然是个自然学家,却从来不使用捕机或是枪,而宁愿做思想上与肉体上的独身汉……”
那么,放弃了这样多的梭罗,究竟丢失了什么?
我想起了两则故事。
一则是听来的,讲一个渔夫,每日钓鱼充饥。一个过路商人看见了,问他为何不多钓几条。
“为什么?”渔夫反问。
“可以卖,”商人循循善诱,“卖了钱可以卖张网,有了网就能捞更多的鱼。”
“要那许多鱼干什么?”
“卖更多的钱,有了钱又可以买条船。”
“买船干什么?”
“出海,捕更多的鱼,卖更多的钱,最后开个鱼业公司,发大财!”
“发大财又干什么?”
……
那商人终于无言以对。
另一则故事,是我的经历。
妻子教课挣了一笔钱,为我买了双入时的鞋。欢喜之余,我也给她买了一双。一来一去,钱已精光。于是又去挣,挣了又花,日子一天天地富起来,也一天天地忙起来,最后竟很少有时间干自己喜欢的事。终于,我们一起怀念起买第一双鞋以前的日子来……
人与自然,就像是一对终身相守的夫妻,你对她多一分爱意,便会多得到一分温暖;你若是专横暴戾,报应便是冷酷无情。我们漫不经心地将仅用过一次的易拉罐扔掉,却很少想过:大自然赐予的矿石,经冶炼变成金属,再经各种各样的工序,最终成为一个小小的金属罐。这中间包含着自然的多少厚爱,凝结着别人的多少生命。而我们只是那么随手一扔!我们过分庞大的需要产生了过分庞大的工业,过分庞大的工业使得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于是又需要追加人力和钱财去对付新的难题——一个节目跟着一个节目,生活由此变得越来越繁忙,忙得我们来不及思想!
“真应该在罪恶开始时就避免它。”梭罗这样说。
人的欲求,常常需要在与别人的社会交换中得到满足。为了能一个个地扔掉易拉罐,一件件地买进并非必需的衣服,我们终日劳作,把自己的每分每秒都标价出售。这时,如果有一个人,他宁愿满足于最低限度的温饱,甚至不惜适度地忍饥挨饿,而拒绝将自己的生命切割下一大块,以换取能够满足种种物欲的金钱,那么比起他来,我们到底是富有,还是贫困?作为人,当我们不是欲求的奴隶时,才可能看护好生命。
我想起了那渔夫,他仅为充饥而垂钓,因而把生活留给了自己;我也想起了我和妻子的那两双鞋,它们带来了满足,却蚕食着人生。一个最明智的人,甚至生活得比穷人还要简单,因为贫穷常常是智慧的土壤,它能助人洞悉生活之单纯。
“凡属贫者,安其贫于至乐。”
梭罗拿着斧头来到了瓦尔登湖,四时有序,百草繁茂,天地澄明。
我们也许改变不了世界,但至少可以从自己身上解除一重枷锁。
我们将追寻那猎犬、栗色马和斑鸠,毕竟,它们是我们丢失的。
Title :单纯
Author :薛涌
Issue : 总第 155期
Provenance :文汇报
Date :1994.1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很久以前我丢失了一只猎犬,一匹栗色马和一只斑鸠,至今我还在追踪它们,我对许多旅客描述它们的情况、踪迹以及它们会响应怎样的召唤。我遇到过一二人,他们曾听见猎犬吠声、奔马蹄音,甚至还看到斑鸠隐入云中,他们也急于追寻它们回来,像是他们自己遗失了它们。”
这是梭罗留在他的《瓦尔登湖》中的一则寓言。尽管他说“请原谅我说话晦涩”,还是有人跑去问他是什么意思。他反问:“你没有失去吗?”
回答比寓言更像寓言。
他曾拿着一把借来的斧子,来到瓦尔登湖畔,为自己的离群索居筑一小巢。“一个人造他自己的房屋,跟一头飞鸟造巢是同样合情合理的。”他写道,“谁知道呢,如果世人都自己亲手造他们自己住的房子,又简单地老实地用食物养活了自己和一家人,那么诗的才能一定会在全球发扬光大,就像那些飞禽,他们在这样做的时候,歌声唱遍了全球。”
他把生活简化到最低点,如初民的方式。不仅以28元1角2分之币值造了自己的家,而且用2角7分来维持一周的生活。一年仅用6个星期去谋生,剩下的时间全留给自己。
他的朋友爱默森这样说他:“很少有人像他这样,生平放弃这样多的东西。他没有学习任何职业;他没有结过婚;他独自一人居住;他从来不去教堂;他从来不参加选举;他拒绝向政府纳税;他不吃肉,不喝酒,从来没吸过烟;他虽然是个自然学家,却从来不使用捕机或是枪,而宁愿做思想上与肉体上的独身汉……”
那么,放弃了这样多的梭罗,究竟丢失了什么?
我想起了两则故事。
一则是听来的,讲一个渔夫,每日钓鱼充饥。一个过路商人看见了,问他为何不多钓几条。
“为什么?”渔夫反问。
“可以卖,”商人循循善诱,“卖了钱可以卖张网,有了网就能捞更多的鱼。”
“要那许多鱼干什么?”
“卖更多的钱,有了钱又可以买条船。”
“买船干什么?”
“出海,捕更多的鱼,卖更多的钱,最后开个鱼业公司,发大财!”
“发大财又干什么?”
……
那商人终于无言以对。
另一则故事,是我的经历。
妻子教课挣了一笔钱,为我买了双入时的鞋。欢喜之余,我也给她买了一双。一来一去,钱已精光。于是又去挣,挣了又花,日子一天天地富起来,也一天天地忙起来,最后竟很少有时间干自己喜欢的事。终于,我们一起怀念起买第一双鞋以前的日子来……
人与自然,就像是一对终身相守的夫妻,你对她多一分爱意,便会多得到一分温暖;你若是专横暴戾,报应便是冷酷无情。我们漫不经心地将仅用过一次的易拉罐扔掉,却很少想过:大自然赐予的矿石,经冶炼变成金属,再经各种各样的工序,最终成为一个小小的金属罐。这中间包含着自然的多少厚爱,凝结着别人的多少生命。而我们只是那么随手一扔!我们过分庞大的需要产生了过分庞大的工业,过分庞大的工业使得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于是又需要追加人力和钱财去对付新的难题——一个节目跟着一个节目,生活由此变得越来越繁忙,忙得我们来不及思想!
“真应该在罪恶开始时就避免它。”梭罗这样说。
人的欲求,常常需要在与别人的社会交换中得到满足。为了能一个个地扔掉易拉罐,一件件地买进并非必需的衣服,我们终日劳作,把自己的每分每秒都标价出售。这时,如果有一个人,他宁愿满足于最低限度的温饱,甚至不惜适度地忍饥挨饿,而拒绝将自己的生命切割下一大块,以换取能够满足种种物欲的金钱,那么比起他来,我们到底是富有,还是贫困?作为人,当我们不是欲求的奴隶时,才可能看护好生命。
我想起了那渔夫,他仅为充饥而垂钓,因而把生活留给了自己;我也想起了我和妻子的那两双鞋,它们带来了满足,却蚕食着人生。一个最明智的人,甚至生活得比穷人还要简单,因为贫穷常常是智慧的土壤,它能助人洞悉生活之单纯。
“凡属贫者,安其贫于至乐。”
梭罗拿着斧头来到了瓦尔登湖,四时有序,百草繁茂,天地澄明。
我们也许改变不了世界,但至少可以从自己身上解除一重枷锁。
我们将追寻那猎犬、栗色马和斑鸠,毕竟,它们是我们丢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