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神神教吧 关注:38贴子:1,202
  • 11回复贴,共1

《社会学研究方法》期末考辅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同学抄写来背书 我试试看打字来背书


1楼2014-01-07 13:45回复
    第一章
    1.社会研究的定义
    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特征
    (1) 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2) 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3) 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研究的基本伦理准则
    (1) 不伤害被研究者
    (2) 被调查者自愿参与
    (3) 尊重被调查者隐私
    (4) 公开被调查者身份,被调查者知情同意
    (5) 调查报告应客观和全面
    (6) 要对社会负责
    4. 社会研究中的困难(论述题) 具体见书P.6
    (1) 人的特殊性
    (2) 研究的干扰性
    (3) 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4) 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
    (5) 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5.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
    (1) 方法论
    (2) 研究方式
    (3) 具体方法和技术
    6.两种方法论: 实证主义方法论 人文主义方法论
    7.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区别
    区别:
    (1) 定量研究侧重于、且较多地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定性研究则侧重于和依赖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
    (2) 定性研究从属于人文主义的自然范式;定量研究来源于实证主义,在范式上更接近于科学的范式。
    (3) 定量研究的主要目标是“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和因果联系;定性研究的主要目标则是深入地“理解”社会现象。
    (4) 定性研究通常与理论构建的目标相伴随;定量研究常用来进行理论检验。
    (5) 定量研究者更加强调研究程序的标准化、系统化和操作化;定性研究者则更强调研究程序、研究方式和研究手段的灵活性、特殊性。
    8.研究的主要阶段
    (1) 选择问题阶段
    (2) 研究设计阶段
    (3) 研究的实施阶段
    (4) 资料分析阶段
    (5) 得出结果阶段


    14楼2014-01-08 07:55
    回复
      第二章
      1.理论的概念: 是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2.理论的层次:
      (1) 宏观理论
      (2) 中观理论
      (3) 微观理论
      3.理论的特征
      (1) 理论来自于经验的时间
      (2) 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知识
      (3) 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显示作出的解释
      4.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
      (1) 解释范围约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2) 解释越精确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3) 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5.理论的构成要素
      (1) 概念
      (2) 变量
      (3) 命题和假设
      概念定义: 概念是队现象的一种抽象,他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
      变量定义: 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畴、不同的属性、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
      命题定义: 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
      假设定义: 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
      6.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
      (1) 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背景,为研究提供特定视野和概念框架
      (2) 理论指导研究的方向
      (3) 理论提供研究的解释
      7.经验研究的理论功能
      (1) 开创理论
      (2) 重整理论
      (3) 扭转理论
      (4) 廓清理论


      15楼2014-01-08 07:56
      回复
        第三章
        1.研究问题的来源
        (1) 现实社会生活
        (2) 个人经历
        (3) 相关文献
        2.选题的标准
        (1) 科学性
        (2) 重要性
        (3) 创造性
        (4) 可行性
        (5) 合适性
        3.研究问题的明确化定义
        通过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以达到将最初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4.如何选择文献:
        (1) 根据文献的相似性来选择
        (2) 根据发表的时间来选择
        (3) 根据研究者在该领域中的学术影响以及是不是权威来选择

        (1) 先相似,后相关
        (2) 先新版,后老版
        (3) 先经典,后一般
        (4) 先概论,后专论


        16楼2014-01-08 07:56
        回复
          第四章
          1.研究目的
          (1) 探索性研究
          (2) 描述性研究
          (3) 解释性研究
          2.研究性质
          (1) 理论性研究
          (2) 应用性研究
          3.四种研究的基本方式
          (1) 调查研究(三个基本要素:抽样、问卷、统计分析)
          (2) 实验研究(三个基本要素:实验组与对照组、自变量与因变量、前测与自测)
          (3) 文献研究(三个基本要素:内容分析、二次分析、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4) 实地研究(三个基本要素:参与观察、个案研究、非结构访谈)
          4.分析单位的概念: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
          5.分析单位的主要类型
          (1) 个人 (2) 群体 (3)组织 (4) 社区 (5) 社会产品
          6.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
          (1) 区群谬误:指的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
          (2) 简化论: 指研究者用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
          7.时间维度:
          (1) 横向研究
          (2) 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的三种类型:
          (1) 趋势研究: 指的是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2) 同期群研究: 指的是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3) 同组研究: 指的是对同一组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17楼2014-01-08 07:57
          回复
            第五章
            1.测量的概念: 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2.测量的四个要素
            (1) 测量客体
            (2) 测量内容
            (3) 测量法则
            (4) 数字和符号
            3.测量层次及其之间的关系
            (1) 定类测量 (2) 定序测量 (3) 定距测量 (4) 定比测量
            关系:
            (1) 四种测量的层次由高到低,逐渐上升
            (2) 高层次具有低层次测量的所有功能
            (3) 高层次测量还可以作为低层次的测量处理
            4.社会测量与自然测量的区别 :书上
            5.操作化的含义: 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6.指标的定义: 表示一个概念或变量的含义的一组可观察到的事物。
            7.操作化的方法:
            (1) 概念的澄清与界定,包括弄清概念定义的范围
            (2) 发展测量指标,包括列出概念的维度和建立测量指标
            8.指数概念: 由多个不同的回答所构成的一个简单累加的分数
            9.量表概念: 是一种具有结构强度顺序的符合测量,即全部陈述或项目都是按一定的结构顺序来安排的,一反映出所测量的概念或态度具有的各种不用的程度。
            10.信度概念: 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是,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
            信度的三种基本类型:
            (1)再测信度: 对同一群对象用同一种测量,在不同的时间点先后测量两次,根据两次测量的结果计算出相关系数,这种系数就叫做再测信度。
            (2)复本信度: 如果一套测量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复本,则可以根据同一群研究对象同时接受这两个复本测量所得的分数来计算其相关系数。
            (3)折半信度: 将研究对象在一次测量中所得的结果,按测量项目的单双号分为两组,计算这两组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叫做折半信度。
            11.效度概念: 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索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失误属性的程度、
            效度的三种基本类型:
            (1)表面效度: 指的是测量内容或测量指标与测量目标之间的适合性和逻辑相符性。
            (2)准则效度: 指的是用一种不同以往的测量方式或指标队同一事物或变量进行测量。
            (3)构造效度: 通过利用现有的理论或命题来考察当前测量工具或手段的效度。
            12.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1) 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2) 缺乏信度的测量时无效度的测量
            (3) 具有很高信度的测量并不意味着同时也是高效度的测量
            (4) 研究者追求测量的信度时,往往会在一定程度损害或降低测量的效度
            (5) 研究者提高测量的效度时,其测量的信度同样会受到影响


            18楼2014-01-08 07:58
            回复
              第六章
              1.总体: 是构成它的所有元素的集合。
              样本: 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抽样: 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出样本元素的过程。
              抽样框: 指一次直接抽样是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2.概率抽样的定义:
              概率抽样是依据概率论的基本原理,按照随即原则进行的抽样。
              3.概率抽样的类型
              (1) 简单随机抽样: 是按等概率原则直接从N个元素的总体中随即抽取n个元素组成样本。(N>n)
              (2) 系统抽样: 是把总体的单位进行编号排序后,在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个体的号码来组成样本的方法。
              (3) 分层抽样: 是先将总体中所有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哥哥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4) 整群抽样: 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然后由所抽出的若干个小群体内的所有元素构成的样本。
              (5) 多段抽样: 是按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进行。先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大群(组),然后再从这几个大群(组)内抽取几个小群(组),直至抽到最基本的抽样元素为止。
              4.非概率抽样的意义:
              依据研究者的主观意愿、判断或是否方便等因素来抽取对象
              5.非概率抽样的类型:
              (1) 偶遇抽样: 是指研究者更具现实情况,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作为对象。
              (2) 判断抽样: 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研究对象的方法。
              (3) 定额抽样: 是一种比偶遇抽样复杂一些=也进步一些的非概率抽样方法。
              (4) 雪球抽样: 是一种及特殊的抽样方法。用于无法了解总体的情况。
              6.户内抽样方法(操作)要求:
              将总体、样本等阐述清楚,对每一个阶段进行说明:P138
              从所抽中的每户家庭中抽取一个成年人,以构成访谈对象的样本。
              7.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
              (1) 总体的规模
              (2) 推断把握性与精确性
              (3) 总体的异质性程度
              (4) 研究饿着所拥有的经费、人力和时间
              8.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的区别:
              概率抽样能够避免抽样过程中的人为误差,保证样本的代表性;非概率抽样不考虑抽样中的等概率原则,因而往往产生较大误差,难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9.抽样的一般程序:
              (1) 界定总体
              (2) 制定抽样框
              (3) 决定抽样方案
              (4) 实际抽取样本
              (5) 评估样本质量
              10.抽样设计的原则:
              (1) 目的性 (2) 可测性 (3) 可行性 (4) 经济性


              19楼2014-01-08 08:00
              回复
                第七章
                1.调查研究的定义:
                一种以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哪里收集资料,并通过队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级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2.调查研究的应用领域:
                (1) 社会生活状况调查
                (2) 社会问题调查
                (3) 市场调查
                (4) 民意调查
                (5) 学术性调查
                3.问卷的结构
                (1) 封面信
                (2) 指导语
                (3) 问题及答案
                (4) 编码及其他资料
                4.问卷设计的原则
                (1) 明确问卷设计的出发点
                (2) 明确阻碍问卷调查的各种因素
                (3) 明确与设计问卷紧密相关的各种因素: 调查的目的,调查的内容,样本的性质,资料处理的分析方法,问卷使用方式,调查经费和时间
                5.问卷设计的步骤
                (1) 探索性工作
                (2) 设计问卷初稿
                (3) 试用
                (4) 修改定稿并印制
                6.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问卷结构法,结构访问法
                7.自填问卷的四种方式:个别发送法,集中填答法,邮寄填答法,网络调查法
                优点:
                (1) 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
                (2) 具有很好的匿名信
                (3) 可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
                缺点:
                (1) 问卷的有效回收率有时难以保证
                (2) 对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有一定要求
                (3) 调查资料的质量常常得不到保证
                8.结构访问法的两种方式:当面访问法,电话访问法
                优点:
                (1) 调查的回答率较高
                (2) 调查资料的质量较好
                (3) 调查对象的适用范围广
                9.调查员挑选的要求:
                (1) 诚实与认真 (2) 兴趣与能力 (3) 勤奋负责 (4) 谦虚耐心
                10.调查过程的管理与质量监控(简答)
                (1) 合理组建调查队伍
                (2) 建立监督和管理办法及规定
                (3) 实地抽样的管理和监控
                (4) 实地访问的管理和监控
                (5) 问卷回收和实施地审核的管理与监控
                11.调查研究的特点
                优点:
                (1) 调查研究的方式可以兼顾到描述和解释两种目的
                (2) 描述和概括失误的精确度较高
                缺点:
                (1) 在讨论和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方面,不及实验研究有力
                (2) 在对事物理解和解释的深入性方面,不及实地研究的方式
                (3) 在研究所具有的反应性方面,不及文献研究的方式
                面临的挑战:
                (1) 抽样随机性的挑战
                (2) 自我报告方式方法的挑战
                (3) 解释能力的挑战


                20楼2014-01-08 08:01
                回复
                  第八章
                  1.实验研究的概念: 由研究者对一个变量的操纵和对结果的有控制的观察和测量所构成的任何研究。
                  2.实验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
                  (1) 自变量与因变量 (2) 前测与后侧 (3) 实验组与控制组
                  3.实验类型:
                  (1) 实验室研究和实地研究
                  (2) 标准试验与准实验
                  (3) 双盲实验
                  4.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因素:
                  (1) 重大事件的影响
                  (2) 实验现象的发育造成的影响
                  (3) 前后侧环境不一致的影响
                  (4) 初始—复试效应的影响
                  (5) 实验现象选择和缺损的影响


                  21楼2014-01-08 08:01
                  回复
                    第九章
                    1.文献研究的定义
                    是一种通过手机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2.文献的来源:
                    (1) 相关的著作 (2) 相关的论文 (3) 相关的统计资料和档案资料
                    3.文献研究的类型:
                    (1) 内容分析: 对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系统的描述与分析
                    (2) 二次分析: 对那些由其他人原先为别的目的手机和分析过的资料所进行的新的分析
                    (3) 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既可以为研究提供历史背景资料,又可以为研究本身的数据和资料的一种来源。
                    4.文献研究的特点:
                    优点:
                    (1) 无反应性
                    (2) 费用低,省钱省时
                    (3) 研究范围拓宽
                    (4) 适用于纵贯分析
                    (5) 保险系数相对较大
                    缺点:
                    (1) 质量难以保证
                    (2) 资料不易获得
                    (3) 难以编码和分析
                    (4) 效度和信度存在一定的问题


                    22楼2014-01-08 08:02
                    回复
                      第十章
                      1.实地研究的定义:
                      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观察和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这些资料的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2.观察法定义:
                      指带着明确的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地、有针对地了解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现象。
                      3.观察法类型:
                      (1) 按参与情况分为: 局外观察和参与观察
                      (2) 按观察地点分为: 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
                      (3) 按观察方式结构程度分为: 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4.访谈法的定义:
                      指调查员通过有计划地与被调查对象进行口头交流,以了解有关社会实际情况的一种方法。
                      5.访谈法的分类:
                      (1) 按访谈工具标准化程度分为: 标准化访谈和非标准化访谈
                      (2) 按一次调查的人数分为: 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6.实地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
                      (1) 适合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和研究人们的态度和行为
                      (2) 研究的效度较高
                      (3) 方式比较灵活,弹性较大
                      缺点:
                      (1) 概括性较差
                      (2) 信度较低
                      (3) 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4) 所需时间较长
                      (5) 伦理问题
                      7.实地研究与调查研究的比较:
                      (1) 子类型不同: 实地研究是参与观察或个案研究,调查研究是普遍调查或抽样调查。
                      (2) 资料手机方式不同: 实地研究是无结构观察,无结构访问;调查研究是统计设计,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
                      (3) 资料分析方法不同: 实地研究是定性分析;调查研究是统计分析
                      (4) 研究性质不同: 实地研究是定性分析,调查研究是定量分析


                      23楼2014-01-08 08:02
                      回复
                        第十一,十二章
                        1.定性资料分析与定量资料分析的不同
                        (1) 分析程序与技术的标准化程度不同
                        (2) 与社会理论的相互关系不同
                        (3) 资料分析的起始点不同
                        (4) 分析的方法不同
                        2.定性资料分析的程序:
                        (1) 笔记的整理与录入
                        (2) 初步浏览
                        (3) 阅读编码
                        (4) 分析抽象,形成结论
                        3.定性资料的分析方法
                        (1) 连续接近法 (2) 举例说明法 (3) 比较分析法 (4) 流程图法
                        4.定性资料的三种编码定义:
                        (1) 开放式编码:
                        (2) 轴心式编码:
                        (3) 选择式编码: 在浏览资料和进行开放式或轴心式编码工作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查找那些说明主题的个案,并对资料进行比较和对照。
                        第十三章
                        1.研究报告的撰写步骤:
                        (1) 确立主题
                        (2) 拟定提纲
                        (3) 选择材料
                        (4) 撰写报告
                        2.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 标题,小结或摘要,导演,研究设计,结果,讨论,参考文献,附录
                        3.研究报告的“沙漏”形式:
                        基本思路是”宽--窄--宽“。上宽指主题,窄指问题,下宽指结果或讨论。


                        24楼2014-01-08 08: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