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吧 关注:21,491贴子:86,551

明朝历代首辅,你喜欢哪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辅是明代和清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设置于建文四年(1402年)八月。明中期后,大学士又成实际宰相,称之为“辅臣”,称首席大学士为“首辅”,或称“首揆”、“元辅”。嘉靖、隆庆和万历初期,首辅、次辅界限严格,首辅职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权力最大,内阁中亦争夺剧烈,次辅不敢与较。清代领班军机大臣之权极重,亦称为首辅,如清代索尼、张廷玉、李鸿章、翁同龢、张之洞。明朝的首辅是指首席内阁大学士,有宰相之权而无宰相之名。


1楼2014-01-11 17:03回复
    解缙(1369-1415),明朝第一才子、内阁首辅、《永乐大典》总纂修、对联大师。字大绅,缙绅,号春雨、喜易,谥文毅,汉族江右民系,江西吉水人。洪武十二年进士。历官御史、翰林待诏,成祖即位,擢侍读,直文渊阁,参预机务,与编《永乐大典》,累进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被杀。


    2楼2014-01-11 17:04
    收起回复
      胡广(1369年-1418年),一名靖,字光大,号晃庵,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吉安路吉水州(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建文二年庚辰科状元,文渊阁大学士。明朝政治人物、内阁首辅。永乐十六年去世。赠礼部尚书,谥文穆。明朝文臣得谥号,自胡广始[1]。当时还丧经过南京,太子朱高炽为其致祭。次年,授其子胡穜为翰林检讨。明仁宗即位后,加赠胡广为太子少师 [2]。胡广留世著作有《胡文穆杂着》等[3]。


      3楼2014-01-11 17:06
      收起回复
        杨荣(1371—1440年),原名子荣,字勉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永乐十六年五月至二十二年八月(1418年-1424年)任当朝首辅。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东杨”。其性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在文渊阁治事三十八年,谋而能断,老成持重,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然而由于其恃才自傲,难容他人之过,与同事常有过节,并且还经常接受边将的馈赠,因此往往遭人议论。杨荣既以武略见重,又有文才,据《明史·艺文志》载,其著作有《训子编》一卷、《北征记》一卷、《两京类稿》三十卷、《玉堂遗稿》十二卷。


        4楼2014-01-11 17:07
        收起回复
          杨士奇(1366~1444),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澄江镇)人。明代大臣、学者,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祖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5楼2014-01-11 17:09
          收起回复
            杨溥(1372—1446年8月6日),字弘济,湖广石首(今属湖北)人。(也做一杨傅)正统九年三月至十一年七月(1444年-1446年)任当朝首辅。杨溥与杨士奇、杨荣合称 “三杨”,是明朝贤相,时人称之为“南杨”。


            6楼2014-01-11 17:11
            收起回复
              曹鼐,明朝政治家,正统年间内阁首辅,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癸丑科状元,初授修撰,累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正统十一年七月至十四年八月(1446年-1449年)任当朝首辅。曹鼐大魁天下后,入翰林,授修撰。英宗即位后,充经筵讲官,撰成《宣宗实录》后,进侍讲,锡三品章服。正统六年(1441)由宰相杨荣、杨士奇推荐,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


              7楼2014-01-11 17:13
              收起回复
                 陈循(1385年-1462年),字德遵,号芳洲,江西泰和人,明朝政治人物。生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永乐十三年(1415年)乙未科状元,授修撰。历事永乐、景泰五朝,宣德初直南宫,进侍讲学士,后进翰林院学士。正统九年(1444年)入文渊阁典机务。第二年进户部右侍郎兼学士。   正统十四年(1449)发生“土木之变”,英宗被蒙古族瓦剌部俘虏,京师大震,群臣不知所措。有人主张南迁。时任兵部侍郎的于谦,高声道:“欲迁者可斩!”陈循说:“于侍郎言是。”支持于谦。一些朝臣拥立郕王(景帝)即皇帝位。当时朝中人心恐惧,对立帝之事争论不休,而陈循采取中间立场,得到景帝器重,进户部尚书,继而进少保兼文渊阁学士,不久加太子太傅,进华盖殿大学士仍兼文渊阁。“夺门之变”后,英宗复位,由于石亨等诬大臣于谦谋逆,于谦、王文等以谋逆罪被杀,陈循受到牵连,被刑杖一百,充军铁岭卫,后石亨诬事泄,陈循获释为民,仍居铁岭,一年后病殁。于谦昭雪之后,陈循亦获平反,昭以原职赐祭。


                8楼2014-01-11 17:14
                收起回复
                  明朝官员,字世用,江苏兴化人。生于明洪武24年(1391年),25岁登上进士,历任翰林侍讲、侍读学士、工部尚书,后进少保东阁任大学士。66岁时升为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高谷为官清廉,办事公道,主持正义,后因年老主动离职回家。英宗皇帝对他评价甚好。高回乡后,仍住的是简朴房屋,死于1460年,享年70岁。历官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五朝,由中书舍人升至内阁大学士,故被尊为“五朝元老”。《明史》有传。


                  9楼2014-01-11 17:21
                  收起回复
                    徐有贞(1407~1472)初名珵(chéng),字元玉,号天全,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祝允明外祖父。宣德八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因谋划英宗复位,封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掌文渊阁事。后诬告杀害于谦、王文等,独揽大权。因与石亨、曹吉祥相恶,出任广东参政。后为石亨等诬陷,诏徙金齿(今云南保山)为民。亨败,得放归。成化初,复官无望,遂浪迹山水间。书法古雅雄健,山水清劲不凡,撰有《武功集》。


                    10楼2014-01-11 17:22
                    收起回复
                      许彬(1385-1461),字道中,字道中,号养浩,明丰县苗城里钓台村(今江苏丰县宋楼镇许口村)人。许彬“生而颖异,及学,目十行下,时人皆称神童”,少年时因丰县灾荒,十四岁随父迁居山东兖州府宁阳县,明朝大臣,著名学者,馆阁体代表作家。世称“东鲁先生”。少以文学知名,永乐九年(1411)中举,永乐十三年(1415) 成进士,累官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六月至七月曾为当朝首辅。


                      11楼2014-01-11 17:23
                      收起回复
                        李贤(1408—1466),字原德,明邓州(今河南邓州市)人。一生从政三十余年,为官清廉正直,政绩卓著,是明朝历史上难得的治世良臣之一。


                        12楼2014-01-11 17:24
                        收起回复
                          陈文(1405年月16日~1468年5月19日),字安简,号褧斋,江西庐陵人(即今吉安县桐坪镇人)。成化二年三月至五月(1466年)任当朝首辅一职。明正统元年(1436)周旋榜进士第二人。授翰林院编修。景泰二年(1451)出任云南右布政使,兴利除弊,政绩颇著。英宗复位,拜詹事府詹事。天顺七年(1463)二月,陈文进礼部右侍郎兼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成化改元(1465),任礼部尚书,《英宗实录》总纂官,加太子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李贤去世后,陈文成为内阁首辅,卒于任上,终年64 岁,谥庄靖。著有《聚斋集》、《澹轩文稿》等。


                          13楼2014-01-11 17:25
                          回复
                            彭时(1416年—1475年),庐陵(今江西吉安市安福县枫田镇松田村)人,字纯道,又字宏道,号可斋。生于明成祖永乐十四年(1416),卒于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戊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少保。 历明英宗、明代宗、明宪宗三朝。他一生勤奋、忠于职守、忘我疯奉、积劳成疾病故于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年六十。赠太师,谥文宪。 遗著有彭文宪公笔记多卷。


                            14楼2014-01-11 17:26
                            收起回复
                              商辂(1414~1486)明代首辅。字弘载,号素庵,浙江淳安人。商辂是明代近三百年科举考试中第二个“三元及第”(同时获得解元、会元、状元)(第一个是黄观,被朱棣除名。所以又说商辂是明代唯一“三元及第”),仕英宗、代宗、宪宗三朝,历官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时人称“我朝贤佐,商公第一”,卒谥文毅。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等。


                              15楼2014-01-11 17:2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