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国之爱”在人间的绽放——古希腊的男子同性恋
文/黄洋
原载:《万象》2000年3月号
公元前514年,雅典城邦仍是僭主当政,老僭主庇西斯特拉图的长子希皮阿斯稳居僭主之位,其弟希帕科斯辅佐执政。看上去雅典和其他希腊城邦不会有什么两样,很快就会默默无闻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但一件本似平常的事意想不到地改变了雅典的政治面貌,不夸张地说,也影响到我们这个世界的政治生活。僭主的弟弟希帕科斯爱上了美貌的青年哈莫迪俄斯,但后者早以另有所爱,于是以礼相拒。希帕科斯情欲难忍,便试图以权势逼迫哈莫迪俄斯就范。哈莫迪俄斯同情人阿里斯托格通反复思量,但都想不出完全之策,于是决定铤而走险,密谋和同党一道起事,刺杀僭主兄弟。
这年的七月之初,雅典城邦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祭祀女神雅典娜的泛雅典娜节——照常举行。欢庆的游行队伍从著名的迪普龙城门入城,向卫城上的雅典娜神庙进发。如此盛大的节日,人们自然不会错过。全城的男女老少都赶来参加,连奴隶也不排除在外。在游行的队伍中,成年的男性公民最为荣耀,他们身披盔甲,手持长矛和利剑,俨然是一支威武之师。一年之中,只有在这个节日上,男性公民才能在城内携带武器。当队伍行进到城邦的中心地带时,阿里斯托格通及其同党突然发难,杀向僭主兄弟。希帕科斯当场被杀死,僭主希皮阿斯侥幸逃脱,立即召来卫队,将阿里斯托格通、哈莫迪俄斯及其同党全数诛杀。
事变失败了,但雅典人从此厌恶僭主政治。三年之后,希皮阿斯被推翻,仓皇逃往波斯,雅典人继而建立了民主政治。民主政权旋即追封阿里斯托格通和哈莫迪俄斯为“弑僭主者”,为他们建造雕像,树立在市政广场上。他们是最早享此殊荣的凡人,在此之前,只有神和传说中的英雄的雕像才能树立在作为城邦之核心的市政广场上。
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和雅典人都相信,是这起三角恋爱纠纷和坚贞不屈的爱情导致了民主政治的确立。对这类的三角恋爱和坚贞不屈的恰,我们现代人并不陌生。唯一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是,在这个所谓坚贞不屈的爱情典范中,热烈的双方不是一对男女,而是两个男人——雅典的两个贵族公民,插足的第三者也同样是个男人。
实际上,对于希腊人来说,同性恋的确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将同性恋与异性恋区分开来并列入另册,是近代以来的事情了。直到1892年,“同性恋”(homosexuality)一词才首次出现在英语中。自此以后,在科学分类的话语掩饰之下,作为另类的同性恋才受到系统的歧视。也因为如此,直到进30年之前,柏拉图的名作《会饮篇》和《裴德罗篇》在西方还不能登书店的大雅之堂,而只能列入“仅限承认”的那部分,与黄色书刊为伍。理由是,它们充满了对同性恋的正面描绘。
在古代希腊,同性恋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是一种时尚,知识名流、贵族子弟均等,莫不趋之若骛。
柏拉图的《会饮篇》所记载的是一次著名的私人酒会。公元前416年,雅典照例举办一年一度的狄奥尼索斯戏剧节,悲剧家阿嘎桑获得了悲剧大奖,于是举办了庆祝酒会。出席酒会的都是雅典的文化名流:哲学家苏格拉底、戏剧大师阿里斯托芬、医学家埃里基马科斯、雅典著名的将军兼政治家阿西比德、阿嘎桑的情人宝桑尼阿斯、苏格拉底的追随者阿里斯托德谟,还有一位身份不甚明了的裴德罗。
这个名流们的小型聚会也可以说是一次同性恋的聚会。酒会的主人阿嘎桑和客人之一宝桑尼阿斯是一对情人,另外两个大名鼎鼎的客人——苏格拉底和阿西比德——也是一对同性恋的情人,据说后者是当时雅典最美貌的男子。酒会上谈论的主题是爱(eros),但所涉及的内容大多为同性之爱,而非异性之爱。
阿西比德对苏格拉底大加赞美,说他是个完美的情人,不为一时的情欲所动,而是以爱情为重。其时苏格拉底尚还健在,阿西比德断不至于当着他的面凭空捏造;毕生敬佩老师的柏拉图在后来创作此篇时,也不会无端造老师的谣。有人会说,柏拉图不足为据,他终生未娶,其性情很可能非同常人。
但苏格拉底的另一个崇拜者色诺芬也写过一篇《会饮篇》,记载苏格拉底及其追随者的另一次酒会。这次作东的是雅典的富豪卡里阿斯,他的情人、年近弱冠的摔跤冠军奥托吕科斯也许是首次参加这样的聚会,一时成为中心话题,众人纷纷赞扬其美貌。另一位客人克里托布洛斯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的情人克离尼阿斯之美貌也多次为众人所提及。在特洛伊战争中,希腊盟军的头号英雄阿基里斯和战友帕特罗克勒斯的关系非同寻常,以至于后来的希腊人相信他们也上一对情人。
文/黄洋
原载:《万象》2000年3月号
公元前514年,雅典城邦仍是僭主当政,老僭主庇西斯特拉图的长子希皮阿斯稳居僭主之位,其弟希帕科斯辅佐执政。看上去雅典和其他希腊城邦不会有什么两样,很快就会默默无闻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但一件本似平常的事意想不到地改变了雅典的政治面貌,不夸张地说,也影响到我们这个世界的政治生活。僭主的弟弟希帕科斯爱上了美貌的青年哈莫迪俄斯,但后者早以另有所爱,于是以礼相拒。希帕科斯情欲难忍,便试图以权势逼迫哈莫迪俄斯就范。哈莫迪俄斯同情人阿里斯托格通反复思量,但都想不出完全之策,于是决定铤而走险,密谋和同党一道起事,刺杀僭主兄弟。
这年的七月之初,雅典城邦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祭祀女神雅典娜的泛雅典娜节——照常举行。欢庆的游行队伍从著名的迪普龙城门入城,向卫城上的雅典娜神庙进发。如此盛大的节日,人们自然不会错过。全城的男女老少都赶来参加,连奴隶也不排除在外。在游行的队伍中,成年的男性公民最为荣耀,他们身披盔甲,手持长矛和利剑,俨然是一支威武之师。一年之中,只有在这个节日上,男性公民才能在城内携带武器。当队伍行进到城邦的中心地带时,阿里斯托格通及其同党突然发难,杀向僭主兄弟。希帕科斯当场被杀死,僭主希皮阿斯侥幸逃脱,立即召来卫队,将阿里斯托格通、哈莫迪俄斯及其同党全数诛杀。
事变失败了,但雅典人从此厌恶僭主政治。三年之后,希皮阿斯被推翻,仓皇逃往波斯,雅典人继而建立了民主政治。民主政权旋即追封阿里斯托格通和哈莫迪俄斯为“弑僭主者”,为他们建造雕像,树立在市政广场上。他们是最早享此殊荣的凡人,在此之前,只有神和传说中的英雄的雕像才能树立在作为城邦之核心的市政广场上。
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和雅典人都相信,是这起三角恋爱纠纷和坚贞不屈的爱情导致了民主政治的确立。对这类的三角恋爱和坚贞不屈的恰,我们现代人并不陌生。唯一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是,在这个所谓坚贞不屈的爱情典范中,热烈的双方不是一对男女,而是两个男人——雅典的两个贵族公民,插足的第三者也同样是个男人。
实际上,对于希腊人来说,同性恋的确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将同性恋与异性恋区分开来并列入另册,是近代以来的事情了。直到1892年,“同性恋”(homosexuality)一词才首次出现在英语中。自此以后,在科学分类的话语掩饰之下,作为另类的同性恋才受到系统的歧视。也因为如此,直到进30年之前,柏拉图的名作《会饮篇》和《裴德罗篇》在西方还不能登书店的大雅之堂,而只能列入“仅限承认”的那部分,与黄色书刊为伍。理由是,它们充满了对同性恋的正面描绘。
在古代希腊,同性恋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是一种时尚,知识名流、贵族子弟均等,莫不趋之若骛。
柏拉图的《会饮篇》所记载的是一次著名的私人酒会。公元前416年,雅典照例举办一年一度的狄奥尼索斯戏剧节,悲剧家阿嘎桑获得了悲剧大奖,于是举办了庆祝酒会。出席酒会的都是雅典的文化名流:哲学家苏格拉底、戏剧大师阿里斯托芬、医学家埃里基马科斯、雅典著名的将军兼政治家阿西比德、阿嘎桑的情人宝桑尼阿斯、苏格拉底的追随者阿里斯托德谟,还有一位身份不甚明了的裴德罗。
这个名流们的小型聚会也可以说是一次同性恋的聚会。酒会的主人阿嘎桑和客人之一宝桑尼阿斯是一对情人,另外两个大名鼎鼎的客人——苏格拉底和阿西比德——也是一对同性恋的情人,据说后者是当时雅典最美貌的男子。酒会上谈论的主题是爱(eros),但所涉及的内容大多为同性之爱,而非异性之爱。
阿西比德对苏格拉底大加赞美,说他是个完美的情人,不为一时的情欲所动,而是以爱情为重。其时苏格拉底尚还健在,阿西比德断不至于当着他的面凭空捏造;毕生敬佩老师的柏拉图在后来创作此篇时,也不会无端造老师的谣。有人会说,柏拉图不足为据,他终生未娶,其性情很可能非同常人。
但苏格拉底的另一个崇拜者色诺芬也写过一篇《会饮篇》,记载苏格拉底及其追随者的另一次酒会。这次作东的是雅典的富豪卡里阿斯,他的情人、年近弱冠的摔跤冠军奥托吕科斯也许是首次参加这样的聚会,一时成为中心话题,众人纷纷赞扬其美貌。另一位客人克里托布洛斯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的情人克离尼阿斯之美貌也多次为众人所提及。在特洛伊战争中,希腊盟军的头号英雄阿基里斯和战友帕特罗克勒斯的关系非同寻常,以至于后来的希腊人相信他们也上一对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