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众位信不信卤煮从十点开始写不知不觉竟然已经写到了明天?好吧是凌晨十二点半,看到时间的时候惊讶之极,卤煮还没有感觉,唯一感觉是肚子在抽抽【滚】卤煮很自豪,字数居然是1642)
读余秋雨《我一定复活》有感<?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看到余秋雨先生摘录的希腊向英国索要巴特农文物的材料这一段时,我有种很奇妙的共鸣,因为我是中国人,我总会不自觉的联想到我目前了解的一些中国文物流失事件,这些事件也总有人在提,比如说语文课文提到火烧圆明园,成龙出演《十二生肖》……因为二战,中国很多珍贵的资料都流失。我无意中了解到的是关于中国服饰资料的流失,是在一个纪录片里看到一个作家说:“我想写关于明朝的文章,去查资料,结果发现很多方面的东西都没有,你知道的,因为战争,那些东西都没了……关于服饰方面的资料还是沈从文先生复原出来的……”他的表情很难言,我当时也忍不住沉默。
现在看到这篇文章,又因为已经了解到更多的东西,我很难过。
中国有五千年文化,那些东西的珍贵性无法用言语形容,他们是祖祖辈辈用时间堆出来的,有句话是“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堆出来的东西,能用一切物质衡量么?因为野蛮,所以被摧残。然而,也许是因为五千年沉淀的东西太多吧,总有些东西在摧残中留了一丝半缕下来,它们总被人记得,总还有一丝微弱的传承。
我最近接触到的一个中国古文化传承是汉服,汉服不指汉朝的服装,它指汉民族的服饰。汉服因为清朝的剃发易服令断代断了几百年,现在已经有很大一群勇敢的人开始复兴。我很佩服他们,因为他们敢穿着“异于常人”的汉服出门正常活动:上学、上班、逛街等等,接受街上人或惊奇或嘲笑或有其他含义的反应。汉服就相当于藏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特有的服饰,也相当于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他们的性质一模一样。我不认为穿它有什么不对,这是我们能主动找回的华夏文化之一。
我也穿过汉服出门,坐公交车、坐轻轨、去吃饭、去买东西……整天下来,我的感觉是很幸福,重庆的人们宽宏大量,最多投来一束惊奇的目光,在我所知范围内,我没听到有人在议论。相较其他人得到的反应,例如被怀疑是不是韩国人,被家人反对说“哗众取宠”,被给出一个嘲笑的表情……我真的是无比幸运,我的家人支持我,我周围也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有时想来,我也会觉得我自己胆子太大,我妈妈在我第一次穿汉服出门的时候问我如果有人的反应不太好,你心里会想什么,我想也没想就甩出一句:“连祖宗穿的衣服都不认得了,我才该嘲笑他。”这话太冲太武断,事后我想起来也忍不住想捂脸,我妈当时听到被噎住,却放下心来,因为她已经知道我胆子大的没天了不会轻易被别人不好的反应中伤。
想找回某个被人们遗忘百年的东西很困难,有的阻力来自失去它的民族,有的阻力来自得到它的民族。然而不管阻力来自何方,总有人为拿回它们而努力,每个文明都是如此。
前几日去了一次磁器口古镇,发现了一家卖漆器的店(漆器也是中国古文化之一);缙云山的绍龙观,我印象深刻,因为我亲身体验了那座道观里的人坚定地传承着的道家精神,我念念不忘的一句“命运决定于观念”也是从那里看到;某日在贴吧里看到一篇帖子,说有一位老人精通蜀绣,但已经没人愿意传承了,连他的儿子也不愿意学,所以了解到情况的楼主来发个帖子问问贴吧里有谁愿意学,老先生免费教,很巧的是,这位老先生就在重庆解放碑……
还有很多很多人们努力复兴中国文化的事迹,但为什么复兴中国文化的人们仍占少数呢?因为对于现在的中国,复兴中国文化是很无力的。人们都有自己的生计,自己都没有钱,谈何复兴?绕了一大圈,不得不停在现实的问题上,中国现状导致生活节奏忙碌,谁有闲心去弄那些玩意儿?正如余秋雨先生另一篇文章提到“历来都是由少数人维持着上层文明”。
那又为什么,仍然有人愿意复兴中国文化呢?起码我知道,确实有人为了支持而想方设法省钱,想方设法取得家人的支持。有人会问他们为了什么?这值得么?这傻不傻?
其实只需要想一下,做出这些事的人,他们自己愿意么,他们自己心甘情愿么?就够了。如果他们回答是,就不必纠结啦。既然他们愿意,就不存在值不值得。况且在世,只会工作赚钱有什么意义?
千金难买我愿意。不仅在复兴中国文化上面,在你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坚持时,也可以怀有这样的态度,这样的态度使你理直气壮,还莫名地给你增加勇气了。
读余秋雨《我一定复活》有感<?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看到余秋雨先生摘录的希腊向英国索要巴特农文物的材料这一段时,我有种很奇妙的共鸣,因为我是中国人,我总会不自觉的联想到我目前了解的一些中国文物流失事件,这些事件也总有人在提,比如说语文课文提到火烧圆明园,成龙出演《十二生肖》……因为二战,中国很多珍贵的资料都流失。我无意中了解到的是关于中国服饰资料的流失,是在一个纪录片里看到一个作家说:“我想写关于明朝的文章,去查资料,结果发现很多方面的东西都没有,你知道的,因为战争,那些东西都没了……关于服饰方面的资料还是沈从文先生复原出来的……”他的表情很难言,我当时也忍不住沉默。
现在看到这篇文章,又因为已经了解到更多的东西,我很难过。
中国有五千年文化,那些东西的珍贵性无法用言语形容,他们是祖祖辈辈用时间堆出来的,有句话是“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堆出来的东西,能用一切物质衡量么?因为野蛮,所以被摧残。然而,也许是因为五千年沉淀的东西太多吧,总有些东西在摧残中留了一丝半缕下来,它们总被人记得,总还有一丝微弱的传承。
我最近接触到的一个中国古文化传承是汉服,汉服不指汉朝的服装,它指汉民族的服饰。汉服因为清朝的剃发易服令断代断了几百年,现在已经有很大一群勇敢的人开始复兴。我很佩服他们,因为他们敢穿着“异于常人”的汉服出门正常活动:上学、上班、逛街等等,接受街上人或惊奇或嘲笑或有其他含义的反应。汉服就相当于藏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特有的服饰,也相当于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他们的性质一模一样。我不认为穿它有什么不对,这是我们能主动找回的华夏文化之一。
我也穿过汉服出门,坐公交车、坐轻轨、去吃饭、去买东西……整天下来,我的感觉是很幸福,重庆的人们宽宏大量,最多投来一束惊奇的目光,在我所知范围内,我没听到有人在议论。相较其他人得到的反应,例如被怀疑是不是韩国人,被家人反对说“哗众取宠”,被给出一个嘲笑的表情……我真的是无比幸运,我的家人支持我,我周围也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有时想来,我也会觉得我自己胆子太大,我妈妈在我第一次穿汉服出门的时候问我如果有人的反应不太好,你心里会想什么,我想也没想就甩出一句:“连祖宗穿的衣服都不认得了,我才该嘲笑他。”这话太冲太武断,事后我想起来也忍不住想捂脸,我妈当时听到被噎住,却放下心来,因为她已经知道我胆子大的没天了不会轻易被别人不好的反应中伤。
想找回某个被人们遗忘百年的东西很困难,有的阻力来自失去它的民族,有的阻力来自得到它的民族。然而不管阻力来自何方,总有人为拿回它们而努力,每个文明都是如此。
前几日去了一次磁器口古镇,发现了一家卖漆器的店(漆器也是中国古文化之一);缙云山的绍龙观,我印象深刻,因为我亲身体验了那座道观里的人坚定地传承着的道家精神,我念念不忘的一句“命运决定于观念”也是从那里看到;某日在贴吧里看到一篇帖子,说有一位老人精通蜀绣,但已经没人愿意传承了,连他的儿子也不愿意学,所以了解到情况的楼主来发个帖子问问贴吧里有谁愿意学,老先生免费教,很巧的是,这位老先生就在重庆解放碑……
还有很多很多人们努力复兴中国文化的事迹,但为什么复兴中国文化的人们仍占少数呢?因为对于现在的中国,复兴中国文化是很无力的。人们都有自己的生计,自己都没有钱,谈何复兴?绕了一大圈,不得不停在现实的问题上,中国现状导致生活节奏忙碌,谁有闲心去弄那些玩意儿?正如余秋雨先生另一篇文章提到“历来都是由少数人维持着上层文明”。
那又为什么,仍然有人愿意复兴中国文化呢?起码我知道,确实有人为了支持而想方设法省钱,想方设法取得家人的支持。有人会问他们为了什么?这值得么?这傻不傻?
其实只需要想一下,做出这些事的人,他们自己愿意么,他们自己心甘情愿么?就够了。如果他们回答是,就不必纠结啦。既然他们愿意,就不存在值不值得。况且在世,只会工作赚钱有什么意义?
千金难买我愿意。不仅在复兴中国文化上面,在你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坚持时,也可以怀有这样的态度,这样的态度使你理直气壮,还莫名地给你增加勇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