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刀斋作品,带宽4.5厘米,带銙精选上等南阳雪花青白玉半手工雕刻而成,纹理均匀细腻。背后有对穿孔用来穿金属丝。带鞓内侧有带扣和副带可以调节长度,三台背面有雀舌卡簧,用于皮带快速开合。革带里层是很厚的头层牛皮,皮子外包真丝,带銙用紫铜丝镶在皮带上,结构和文物完全一致,是全国最正规的一款明式革带
“革带前合口出曰三台,左右排三圆桃。排方左右曰鱼尾,有辅弼二小方。后七枚,前大小十三枚。”(明张自烈《正字通》)
典型的明式双铊尾腰带,唐代包括唐代之前流行的蹀躞带都是单扣单铊尾带 ,唐代开始出现零星双扣双铊尾带,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武士像的腰带就发现双铊尾带。双铊尾带为周鞓装銙提供了可能,双铊尾带自宋代开始逐渐流行,金代已成定制,明代只有这一种带式了。
本品是明代官员使用的虚束式腰带,素面玉带在明朝本就是帝后和一品大员才能使用的带具,应用于搭配各种款式的顶级明制汉服礼服。配合明式冕服,祭服,圆领官服,婚服都是最合适的,能让穿着效果更有气势。
“革带前合口出曰三台,左右排三圆桃。排方左右曰鱼尾,有辅弼二小方。后七枚,前大小十三枚。”(明张自烈《正字通》)
典型的明式双铊尾腰带,唐代包括唐代之前流行的蹀躞带都是单扣单铊尾带 ,唐代开始出现零星双扣双铊尾带,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武士像的腰带就发现双铊尾带。双铊尾带为周鞓装銙提供了可能,双铊尾带自宋代开始逐渐流行,金代已成定制,明代只有这一种带式了。
本品是明代官员使用的虚束式腰带,素面玉带在明朝本就是帝后和一品大员才能使用的带具,应用于搭配各种款式的顶级明制汉服礼服。配合明式冕服,祭服,圆领官服,婚服都是最合适的,能让穿着效果更有气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