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大淀”级是日本在二战中建造的第2级轻巡洋舰,也是旧日本海军建造的最后一级轻巡洋舰。“大淀”级只建有1艘,即“大淀”号(Oyodo)。与此前的轻巡洋舰相比,“大淀”号轻巡有很多特殊之处。但其最特殊之处不是因为其结构和性能,而在于她曾是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最后一任旗舰。
建造背景
日本在轻巡洋舰的使用上与其它国家海军截然不同,颇具特色。日本海军通常将轻巡洋舰作为水雷战队和潜水战队的旗舰,而不是像一些国家海军那样将轻巡洋舰作为战列舰的“保镖”或单独编成轻巡洋舰分队。
日本海军非常重视舰队决战,在将美国列为主要对手后,日本海军提出了“九段作战”构想,即在战争爆发时,首先以驱逐舰和潜艇在尽可能远的地方发射大量鱼雷来消耗美国太平洋舰队实力;最后进行海上决战,用战列舰群一举消灭残存而又疲惫不堪的美国军舰,从而获得对太平洋的摔制权。这种“一战定乾坤”的“海上决战”思想来自于日俄海战的胜利经验以及日本对美国海军发展的评估。其后虽不断有所修改,但核心思想未变,而日本海军的舰艇建造计划也全部是按照这个“圣经”来进行的。
在此作战思想下,日本海军对潜艇的使用也就与众不同了。日本潜艇也采用集群作战,称为潜水战队,但它的主要攻击目标并不是像德国潜艇那样瞄准的是敌方运输船,而是敌方作战舰艇。它要达到在中太平洋消耗美军舰队兵力的目的,首先必须要它有足够的续航力。正如此,日本潜艇后来主要朝着大型化发展。其次,潜艇要能有效截击敌舰队,就必须拥有强大的侦察能力,否则在广阔的洋面上寻找敌舰队无疑是大海捞针。为解决这个问题,日本海军最仞采取的办法是在一些潜艇上搭建小型水上飞机机库和弹射器来充潜水战队旗舰,但这种方法并不能令人满意。因为潜艇除了要能先敌发现外,各艇之间还应有良好的通信能力,才能保证在作战时协同攻击。但潜艇本身外形和桅杆低矮,难以提供这种协同作战所需的通信能力。
为此,日本海军开始专门建造一种有较强通信指挥能力,并能搭载水上侦察机的轻巡洋舰束作为潜水战队旗舰,指挥和调潜艇群作战。
到30年代末,日本新的大型远洋潜艇日渐增多,而担任潜水战队旗舰的“由良”号、“鬼怒”号不但性能老旧,数量也满足不了要求。于是,日本在1939年的第4次海军军备充实计划(丸4计划)中,批准建造2艘“大淀”级潜水战队轻巡。
“大淀”级是日本在二战中建造的第2级轻巡洋舰,也是旧日本海军建造的最后一级轻巡洋舰。“大淀”级只建有1艘,即“大淀”号(Oyodo)。与此前的轻巡洋舰相比,“大淀”号轻巡有很多特殊之处。但其最特殊之处不是因为其结构和性能,而在于她曾是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最后一任旗舰。
建造背景
日本在轻巡洋舰的使用上与其它国家海军截然不同,颇具特色。日本海军通常将轻巡洋舰作为水雷战队和潜水战队的旗舰,而不是像一些国家海军那样将轻巡洋舰作为战列舰的“保镖”或单独编成轻巡洋舰分队。
日本海军非常重视舰队决战,在将美国列为主要对手后,日本海军提出了“九段作战”构想,即在战争爆发时,首先以驱逐舰和潜艇在尽可能远的地方发射大量鱼雷来消耗美国太平洋舰队实力;最后进行海上决战,用战列舰群一举消灭残存而又疲惫不堪的美国军舰,从而获得对太平洋的摔制权。这种“一战定乾坤”的“海上决战”思想来自于日俄海战的胜利经验以及日本对美国海军发展的评估。其后虽不断有所修改,但核心思想未变,而日本海军的舰艇建造计划也全部是按照这个“圣经”来进行的。
在此作战思想下,日本海军对潜艇的使用也就与众不同了。日本潜艇也采用集群作战,称为潜水战队,但它的主要攻击目标并不是像德国潜艇那样瞄准的是敌方运输船,而是敌方作战舰艇。它要达到在中太平洋消耗美军舰队兵力的目的,首先必须要它有足够的续航力。正如此,日本潜艇后来主要朝着大型化发展。其次,潜艇要能有效截击敌舰队,就必须拥有强大的侦察能力,否则在广阔的洋面上寻找敌舰队无疑是大海捞针。为解决这个问题,日本海军最仞采取的办法是在一些潜艇上搭建小型水上飞机机库和弹射器来充潜水战队旗舰,但这种方法并不能令人满意。因为潜艇除了要能先敌发现外,各艇之间还应有良好的通信能力,才能保证在作战时协同攻击。但潜艇本身外形和桅杆低矮,难以提供这种协同作战所需的通信能力。
为此,日本海军开始专门建造一种有较强通信指挥能力,并能搭载水上侦察机的轻巡洋舰束作为潜水战队旗舰,指挥和调潜艇群作战。
到30年代末,日本新的大型远洋潜艇日渐增多,而担任潜水战队旗舰的“由良”号、“鬼怒”号不但性能老旧,数量也满足不了要求。于是,日本在1939年的第4次海军军备充实计划(丸4计划)中,批准建造2艘“大淀”级潜水战队轻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