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废话比较多)
在旧日本海军重巡洋舰中,“高雄”级技术性能是非常高的,是日本重巡洋舰设计日臻成熟的标志。它既有日本重巡洋舰的传统特点,又吸收和借鉴了当时世界上最新的造舰技术,整体设计较好地均衡了火力、装甲防护力和航速之间的矛盾。在二战之前世界上建造的重巡洋舰中,作战能力能与“高雄”级比肩的屈指可数。日本军国主义敢于冒险发动太平洋战争,也正是因为手里拥有像“高雄”级这样威力强大的先进水面舰艇。
“高雄”级的覆灭,除了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以及其国力与美国的巨大差距这个根本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战术思想落伍。在二战之前,世界上大型水面舰艇都是按照“大舰巨炮”主义时期的海上决战思想进行发展的,对于防空和反潜几乎没有太多重视。特别是日本,一直沾沾自喜于日俄海战的经验,认为未来海战仍会以此方式进行(虽然日本是世界上发展航母最早的国家之一,但他们认为航母只是战列舰的支援力量,而非海战主力)。
正是沉迷于昔日的辉煌,使得日本海军发狂似地追求战列舰、重巡洋舰等大型水面舰艇的主炮口径和数量。太平洋战争初期,航母已经开始显示出巨大的作战威力,除日本航母机动舰队偷袭珍珠港取得惊人战果外,在日军进攻东南亚的作战中,其航母机动兵力的连续突击更是将盟军打得几无还手之力。但有讽刺意味的是,初战遭到惨败的盟国海军(特别是美国)敏锐地看到了航母在海战中的决定性作用,迅速抛弃了陈旧的“大炮巨舰主义”思想,转而大力建造航母,组建全新的航母特混编队。而初战获胜的日本海军却没有意识到海战模式正在发生改变(日本海军将领似乎没有看见其庞大的战列舰队在海战中毫无作为,只有重巡洋舰以下舰艇还算取得了一些战果),依然死抱着过时的“海上决战”思想不放。在美国雄厚的工业生产能力全面转入战时状态后,美国海军的实力开始迅速超越日本海军。而在战术思想上,日本海军的保守更加速了使其丧失了海上主动权的步伐。
太平洋战争中期以后,美国海军把航母作为海战核心力量,而战列舰、巡洋舰等首要任务就是用来充当护卫航母安全的“保镖”;而日本海军却是将战列舰视为海战主力,航母只是其支援力量。后来的海战结果大家都很清楚:日本缺乏有力防空保护的航母在美军航母舰载机突击下非沉即伤,而期盼着与美军决战的日本战列舰、重巡洋舰却连人家的影子也看不到,迎来的只是蜂拥而至的美军舰载机投下的如雨的炸弹和鱼雷。可想而知,以对舰攻击为主的“高雄”级重巡洋舰面对美军空中力量打击时,其单薄的防空火力根本无力抵挡,只能靠闪避和运气来自保。尽管“摩耶”号后来被改成防空巡洋舰,但无奈数量太少,而且高炮配置单一(基本上都是25mm机关炮),对于整个联合舰队起不了多大作用。
更为狼狈的是,为了防空而仓促加装机关炮时就顾不了水下威胁,结果反潜能力薄弱的“高雄”级在遭到美军区区2艘潜艇伏击时差点被全部报销。从上面的介绍可知,日本海军错误地将战列舰、巡洋舰和航母分开配置,而不是组成类似于美国海军那样有着严密防空、反潜和攻击能力的航母特混编队的僵化战术思想是导致“高雄”级在作战中顾此失彼、最终覆灭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