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于我,如影随行。不错,正像是影子一般,无论如何都无法摆脱,也许大多数人就是这样,时不时的,会被寂寞所困扰,寂寞这种与生俱来的情感是没有救赎之道的,只因为即便是身边再亲近的人,终究也只是别人而不是自己,生活,始终是一个人的。
寂寞的时候,我最喜欢看的书便是成田美名子的《双星记》,虽然这书名又翻译成《双星奇缘》,但我更喜欢《双星记》这个旧名字,因为“记”这个字最是蕴含深刻,博大精深,这个“记”字最适合这套书,同时这也正是它有别于一般漫画的特别之处。
大多数的漫画,不论是少年漫画还是少女漫画,都叙述的是一些或奇幻,或神怪的,跳脱于现实之外的内容。主角的身上一定背负着很重大的使命,个人生存的目的也很明确,这类漫画虽然看的时候非常引人入胜,但看完之后总觉得还是少了点儿什么让人为之共鸣的东西。这可能也是漫画至今无法成为主流文学的原因之一。
然而《双星记》却完全不是这类漫画中的“之一”,它与众不同就在于虽然朴实无华,却引人共鸣。看过的人一定都知道,漫画中所描述的其实是一对再普通不过的双胞兄弟,尽管他们是大明星,但他们仍然是孩子,与我们一样,他们没有要拯救什么的使命,也没有层出不穷却必须要打败的敌人。即使有什么是必须要拯救的,那也只是他们自己。生活就像是一条弥漫着浓雾的道路,走在这一步时,没有人知道下一步会迈向哪里,在看不见未来的路上摸索着前行,对自己所走的路,即使是下定决心所选的,仍然充满了迷茫,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想什么或要什么。成长的路是漫长的、崎岖的,不是久远以前就预设了目标而笔直平坦的前进的。人类打从出生起,成长、上学、工作、婚姻、养育、退休、死亡,这样的一条路就是设定好了的,必须要如此前进的轨道,不能脱轨的。但这一切,究竟意义何在?为什么上学,为什么工作,甚至为什么出生,为什么死亡,这些正是人生的迷惘,无法找到答案的迷惘。这一点,《双星记》表示得比谁都要明白。
杰曾经问过罗:“如果我和安妮都要掉下悬崖,你先救谁?”
“先救安妮,因为她是女生,你比较有体力。”
“如果那种情况只允许你救一个,而等你救了安妮,我早已经死了呢?”
“还是先救安妮,然后,我跟着你跳下去。”
这是罗的回答,每每读到这一段,总忍不住为之深深感叹,感叹他们兄弟情深。那种不愿独活于世的深厚情感要在怎样的情况下才培养得出呢?杰也好,罗也好,都是失去了对方就无法活下去的人,与母亲生离,与父亲死别,这些都没什么,只要那个与自己有这一模一样容貌的人还在身边,一切都可以不在乎。多羡慕这种感情,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生活才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不论什么,都是两个人共有的。只有这样,才不会寂寞,就像用无影灯照着似的,脚下没有分毫寂寞的影子。
但是在亲密的人也终究是两个人,同卵双胞胎也一样,不同的人所走的路必然是不同的,总是会越行越远,往昔不在。当看到罗远走他乡的时候,看到两兄弟同样是那么痛苦的忍受寂寞的时候,胃也会难受地纠结起来,只想问他们:“为什么一定要分开?为什么一定要分开!”难道不论是谁都终要忍受一个人的寂寞?既然如此,有何必拥有幸福,再活生生地将半身切离?那不是更加痛苦吗?
但时间真的是能够治愈一切的良药。一年,仅仅一年的时间,杰和罗都在其他朋友的帮助之下适应了一个人的生活,看起来一切都圆满极了。但这样真的好吗?难道这样不是更深地陷入寂寞的沼泽之中了吗?难道不是始终又回到一个人的生活中去了吗?他们不再是以前那对一旦离开对方就无法再生活下去的小孩子了,是长大了,或者说成熟了?还是仅仅是必须适应,因为生活之路始终是不能两个人共走的。然而我却宁可做失去一个人就无法活下去的半身,不拥有完整的人生也没关系,因为我想远离寂寞,离得越远越好。但现实之中是不允许我存有这种奢望的,另一个半身并不存在,我始终只是一个人。这就是我喜欢在寂寞时看这套漫画的原因,它告诉我再怎么情深意切,终究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再怎么誓语相约,终究要走向不同的路。在实际生活中也是这样,尽管我不喜欢这样的结局,但至少它教会我如何学习去忍耐寂寞。
自己就是自己,再怎么与别人生死与共,也仍然只是个简简单单的自己,没有人会一辈子与你扮演同一个人,走一样的路。所以,在学会寻找幸福快乐之前,首先就要学会一个人生活,学会与寂寞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