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天
丞相府内堂,卞夫人和蔡文姬相对而坐。
博山炉里燃着上好的熏香,沉静淡雅。正是适合叙说陈年旧事的氛围。
她们叙说着在乱世年月中的生活,曾经遇到过的人和事,说了很久很久。
“往事如烟。”蔡文姬看着香炉中最后一缕青烟消泯,恍然发觉已经过了一天。
一天之中,就把这么多年刻骨铭心的记忆都说尽了。原来将看似丰盈的人生剥下外皮,真正重要的只有几件事而已。
沉默须臾, 卞夫人问道:“你从汉中来,阿瞒安好?”
蔡文姬答道:“丞相英姿一如当年。此番入京,便是丞相劝我看望故人。”
然而她不禁恻然。京师故人稀疏,交情淡薄;蔡府荒芜,燕雀不巢。思来想去,才到了丞相府,拜谒卞夫人。
她又想起了一位故人,忍不住细声感慨:“可惜在汉中,丞相杀了杨主簿。世间又少一才子、一旧识。”
卞夫人拨弄着炉内只剩火星的余烬,手上不由一顿,轻叹一声。片刻后恢复了常态。
乱世中,不期然接到熟人的死讯,已经不再过分悲哀。历尽生离死别,如今也一颗心被战火焚成灰了吧。
冷不防卞夫人腕上的木珠滑落炉内,霎时间,即将熄灭的炉火又旺了起来。
卞夫人眸中闪过诧异,死灰竟也可复燃。
继而眸中悲悯之色更深。
死灰可复燃,死者不可复生。
“露上薤,何易晞。朝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卞夫人清脆的嗓子如今变得暗哑,唱起【薤露】,并不凄婉动人,却有历经劫难后的大彻大悟。
远望可以当归,长歌可以当泣。长歌之哀,胜于恸哭。
卞夫人低唱着,炉中重新升腾起青烟,似乎是杨德祖的剪影,似乎又像许许多多的故人。
她想起了曹家和袁家的过往。都是朝廷权臣,曹操与袁绍自幼交好。又譬如杨德祖,便是袁绍侄子,但很早就投身曹操帐下。然而谁料到同朝为臣的曹操和袁绍,后来竟然互相征伐。再后来,袁绍被灭,袁绍儿媳甄宓成了曹操儿媳。望族袁氏衰落,连杨修也亡于非命。
这些年,她身处在上层权力斗争漩涡中,却像一个旁观者,亲眼目睹着反目成仇血流成河的悲剧,什么都做不了。
乱世中的女子,没有办法挽狂澜于即倒,只能默默为逝者唱起出殡的挽歌。
卞夫人一曲【薤露】,蔡文姬又一曲【胡笳十八拍】。
胡笳响起,一拍又一拍,古雅苍凉。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
只是因为生于乱世,就要经历战火纷飞,亲友相隔,流离失所的命运。
曲中亦是有悼亡之意,却因边塞黄沙的浸染,胡乐中更添了包容万物的气度。
这悼亡不仅仅限于杨修,或者一个家族,而是从黄巾之乱开始,无数因战乱而枉死的冤魂,都应得到祭奠。
歌罢,曲歇。
余音绕梁,充盈一室。
无形的音与有形的烟相互交缠着,使对坐着的二人看不清彼此。恍恍惚惚,如梦如幻,不似人间。
“过去,现在,今日都说尽了,”卞夫人轻声道,“至于未来,不是女子家所能掌握的。”
蔡文姬摇头,吹散迷离的烟雾:“曾听闻丞相赐珠宝饰物,夫人独取其中等。然而如今世道,洁身自好并非上策。”
昔年,卞夫人面对曹操所赐珠宝饰物,独取中等,并言取上等为贪婪,取下等为虚伪。
时人以为惠。
蔡文姬因此对卞夫人说出推心置腹之语:“贪念一日不止,兵戈一日不休。群雄将这世间搅得天崩地陷,得有人去修补。”
卞夫人面上有惊叹之色。
不愧是默写数百卷经典以充石渠之书的才女,有如此胸怀,如此抱负。
默然良久,卞夫人道:“我比不得你,不曾看尽世间百态。不过天塌了,是要有人去补天。”
那一刹彼此都想起了女娲补天的神话。在久远的洪荒时代,神只之间战争不断,都妄图一手遮天。然而只有女娲悲悯众生,凭一己之力补全因战乱而破损的天。
那是真正的救世之举。
如今乱世群雄征战,与上古神只相类。然而乱世中的女子怎能与女娲比?
“我在汉中隐居,收纳流民为邻里,略尽了绵薄之力,”蔡文姬轻叹,“但是战乱在他们心里留下的伤,却不知道如何去补。”
战城南,死郭北。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这种离乱之痛,非亲非友,无法安慰。
“我且抚慰杨德祖之母罢了。”卞夫人唤下人取来文墨,写给袁夫人,书略曰:郎有盖世文才,阖门钦佩,明公(曹操)性急,辄行军法。
除此之外,又以衣服、文绢、房子、官锦、香车送之。
死去的人无法复生,也不知道兵休何日。
更何况群雄并起,英雄的野心无尽。乱世中的女子无法阻止英雄一手遮天的理想。
她们能做的只有尽力去补那塌了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