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拉面吧 关注:10,705贴子:25,955

兰州拉面简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2-22 01:21回复
    正宗兰州拉面是这样的
    楼主
    手拿菜刀砍电线,一路火花带闪电!
       --来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山寨洛基亚!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2-22 01:23
    回复
      坊间说法认为兰州牛肉拉面来自河南怀庆府。公元1799年(清朝嘉庆四年),东乡族马六七从河南省怀庆府清化镇苏寨村(今河南博爱县境内)陈位林的父亲陈维精处学习“小车牛肉老汤面”制作工艺后带入兰州演变而成的。据传“小车牛肉面老汤面”起源于唐代。煮牛肉时放凉已经成了肉冻的胶体状物,也就是老汤,是小车牛肉里最入味儿的,鲜美无比,此汤乃是做牛肉面的上品。
      这种说法看起来言之凿凿,其实疑点更大。牛肉拉面来自河南或其他中原地区的可能性颇为值得怀疑。首先,从加工方法看,可以大胆肯定,拉面的制作技艺从未在兰州地区中断过。从出土文物和有限的史料记载推测,兰州一带用抻拉方法做面条的历史应该很早。距离兰州100多km青海民和县的考古发现了4000年历史的拉面化石,说明距今4000年前的先民就有很成熟的面食加工技术。从这化石的制作看,和现在的牛肉拉面在形态和色泽上非常接近。说明拉面的制作方法在兰州本地应该早已普及。甚至可据此认为牛肉拉面的形态多半是本土传承下来的。其次,从原料看,兰州周边自汉代以来就是物产丰饶的半农半牧区,牧业的地位和农业平分秋色,大量的牛羊养殖和食用习惯延续成为传统。此外,牛肉拉面对作为原料的肉、面、蓬灰等有着严格的要求,地域特点鲜明,外来的可能性不大。
      坊间也有说法认为兰州牛肉拉面起源于唐代回族创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由于它工序繁杂、用料考究,一直未能成为大众食品。但这种说法在细节上颇多疑问,几乎不可能成立。首先,唐代兰州大部分时间是汉族、突厥、党项、吐谷浑和吐蕃交互占领,回民族正在形成过程中,还未成规模聚居于此。据史料记载,兰州形成回族聚居区是在明代洪武年间。兰州牛肉拉面的大众性体现在食用上而不在制作上,在当时因为“工序繁杂、用料考究”的原因而无法推广的可能性也不大。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2-22 01:26
      收起回复
        兰州牛肉拉面命名的由来
        关于兰州牛肉拉面命名的由来,坊间传闻里也是无从查考的公案。
        传说20世纪40年代,兰州酒泉路马保子热锅子面馆,一个大胡子官员常常光顾这里。有一次吃饭,他问起店名,老板如实相对。他说,这热锅子面不中听,你看这面汤清肉烂,看着美吃着香,不如叫“清汤牛肉面”。这位大胡子官员,就是于右任先生。他后来回到重庆,经他揄扬,兰州牛肉拉面就在全国声名鹊起。从这一点来说,于右任先生是兰州牛肉拉面最早的代言人。
        于右任在陇上留下革命足迹,也留下大量墨宝,清汤牛肉面得名若出于老,那也是幸莫大焉。民间传说总是喜欢把重要的事情都和著名人物联系起来,虽然真实性可疑,却是人们的思维惯性。
        兰州地方史志家邓明先生认为,兰州牛肉拉面的历史本来一清二白。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逐步普及,网民的调侃,以及商业目的,兰州牛肉拉面的历史被人为搞乱了。
        楼主
        手拿菜刀砍电线,一路火花带闪电!
           --来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山寨洛基亚!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2-22 01:26
        回复
          和面
          和面是拉面制作的基础,很是关键。
          兰州牛肉拉面
          图册 3张
          首先应注意的是水的温度,一般要求冬天用温水,其它季节则用凉水。因为面团的温度易受自然气温的影响,通过和面时用水温度的不同,使和好的面团温度始终保持在30℃,因为此时面粉中的蛋白质吸水性最高,可以达到150%,此时面筋的生成率也最高,质量最好,即延伸性和弹性最好,最适宜抻拉。若温度低于30℃,则蛋白质的吸水性和质量会随温度的下降而下降。超过30℃,同样也会降低面筋的生成,当温度达到60℃时,则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而失去其性能。就是要使面团保持在最适宜的抻拉范围。
          其次,和面时还要放入适量的水和灰,因为二者能提高面团中面筋的生成率和质量。比如适量的水,它的渗透压作用能使面团中蛋白质分子间的距离缩小,密度增大,特别是能使组成面筋蛋白质之一的麦胶蛋白粘性增强,因而也就提高了面筋的生成和质量。
          讲究“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其中的灰,实际上是碱,却又不是普通的碱,是用戈壁滩所产的蓬草烧制出来的碱性物质,俗称蓬灰,加进面里,不仅使面有了一种特殊的香味,而且拉出来的面条爽滑透黄、筋道有劲。
          兰州牛肉面的民俗雕塑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2-22 01:29
          回复
            蓬灰是兰州牛肉拉面历史发展中的传统添加剂,由于生产工艺的局限性已经基本淘汰,已用专用的拉面剂代替。在兰州,经常吃牛肉面的顾客都知道的是蓬灰,但真正也就是拉面剂,传统蓬灰一种是蓬草烧成的,最后将蓬草物及其杂质石头等放在开水里熬制提炼出所谓的蓬灰。蓬灰里面主要的成分还是盐和碱(无洗衣粉时可以用来充当洗衣粉)含有铅、砷成分且含量超于国家规定的标准。传统的东西不一定都无毒无害,应该相信科学才是对的。拉面剂是利用科技技术精工制成,有害物质相对减少。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2-22 01:30
            回复
              醒面
              醒,即将和好的面团放置一段时间(一般冬天不能低于30分钟,夏天稍短些),其目的也是促进面筋的生成。放置还可以使没有充分吸收水分的蛋白质有充分的吸水时间,以提高面筋的生成和质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2-22 01:31
              回复
                溜条
                由膀圆力大的小伙子先将大团软面反复捣、揉、抻、摔后,将面团放在面板上,用两手握住条的两端,抬起在案板上用力摔打。条拉长后,两端对折,继续握住两端摔打,业内称其为顺筋。然搓成长条,揪成20毫米粗、筷子长的一条条面节,或搓成圆条。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2-22 01:32
                回复
                  拉面
                  将溜好的面条放在案板上,撒上清油(以防止面条粘连),然后随食客的爱好,拉出大小粗细不同的面条,喜食圆面条的,可以选择粗、二细、三细、细、毛细5种款式;喜食扁面的,可以选择大宽、宽、韭叶3种款式;想吃出个棱角分明的,拉面师傅会为你拉一碗特别的"荞麦楞"。拉面是一手绝活,手握两端,两臂均匀用力加速向外抻拉,然后两头对折,两头同时放在一只手的指缝内(一般用左手),另一只手的中指朝下勾住另一端,手心上翻,使面条形成绞索状,同时两手往两边抻拉。面条拉长后,再把右手勾住的一端套在左手指上,右手继续勾住另一端抻拉。抻拉时速度要快,用力要均匀,如此反复,每次对折称为一扣。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2-22 01:33
                  回复
                    抻拉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初学者很难掌握要领。同样的面团,在有经验的老厨师手中,不但拉面速度快(一般只需10秒钟左右),且拉出的面条粗细均匀,且不断裂,而初学者就很难做到。一个面节正好拉一大碗面,每拉一下,要在手腕上回折一次,拉到最后,双手上下抖动几次,则面条柔韧绵长,粗细均匀。一般二细均为7扣,细的则为9扣,毛细面可以达11扣,条细如丝,且不断裂,真可谓中国烹饪之精华。面条光滑筋道,在锅里稍煮一下即捞出,柔韧不粘。有句顺口溜形容往锅里下面:“拉面好似一盘线,下到锅里悠悠转,捞到碗里菊花瓣”。观看拉面好像是欣赏杂技表演。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2-22 01:34
                    回复
                      饮食文化
                      兰州牛肉拉面做为兰州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已经不能单纯的用“小吃”加以定义。对于某些人来说牛肉面是每日的必须,是一天的开始。根据官方公布的一项统计,兰州市区近900多家面馆每天总计要卖出80多碗面,其中早餐又占到大半。按这个数字计算,兰州城区250多万居民加流动人口,每4人当中就有1人每天要吃一碗面。大部分面馆每日6:30开门,到10:00是每天的上座高峰,一个不大的面馆每天的接待量可能达到几百人。这一时段牛肉面馆人声鼎沸,点面的、站座的、卖票的之间要想沟通必须大声喊叫才可以,这也构成了牛肉面馆的一大特色。传统的面馆不设服务员,大家奔着同一个目的,交了钱直接取面就好,顾客与店员都有着很好的配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4-02-22 01:37
                      回复
                        对比广州或上海的早茶,牛肉面馆有以下的特点:
                        快餐化、高效性:制作一碗拉面从抻扯到装碗的时间约为1分钟;一个熟练的拉面师傅每分钟可拉面8-10份。一般顾客需要7-15分钟就可以完成整个就餐过程。兰州牛肉拉面的制作完全采取流水线方式,保证出面速度。
                        可计量性:拉面虽说是手工制作,但长期以来的经验和行业默契保证了每碗面的计量标准,面的净重量在250克左右。盛面的碗保持统一标准,决定了汤的容量也可计量。肉丁和其他辅料虽随机性较大,但基本要求无太大差别。
                        可预测性:面的口感、数量,汤的成色、味道,”一二三四五“的基本标准一般不会有什么改变。尽管不同的店在口味上略有区别,但都不会过于离谱。
                        可控制性:点餐长队、有限的菜单、少的可怜的选择、不舒服的座椅都会让顾客遵从经营者的意图—快速吃完,赶紧走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4-02-22 01:38
                        回复
                          谢分享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4-02-22 21:01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4-02-23 20:41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4-02-25 12:3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