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吧 关注:5,079贴子:43,003
  • 10回复贴,共1

【史料】无耻干涉写史:长孙皇后兄妹的暴发户丑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4-02-23 19:06回复
    这个坑先挖着
    长孙皇后、长孙无忌和高士廉一家充分展示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暴发户做派
    为了给自家脸上贴金,不惜利用职权对官修史书《隋书》上下其手
    不过长孙家胃口太大贪婪过头,一不小心露了马脚


    2楼2014-02-23 19:06
    回复
      突厥人自己和隋朝人认为的破突厥功臣:
      《隋书》
      沙钵略(突厥可汗)曰:“得作大隋天子奴,虞仆射之力也。”赠庆则马千匹,并以从妹妻之。
      高祖平陈之后,幸晋王第,置酒会群臣。高颎等奉觞上寿,上因曰:高颎平江南,【虞庆则降突厥】,可谓茂功矣。
      先介绍一下隋文帝朝的政治权势人物:
      隋文帝朝部分最有权势的大臣是:
      1、高熲:担任第一宰相19年,上柱国,爵位为齐国公
      2、杨素:担任第二宰相7年,后接替高熲为第一宰相,上柱国,爵位为越国公
      3、苏威:数度担任宰相,上柱国,爵位邳国公
      4、牛弘:礼部尚书、吏部尚书,著名礼学家,爵位奇章郡公
      5、虞庆则:吏部尚书,一度为隋朝二号人物,破突厥第一功臣,破突厥后受封上柱国、进爵鲁国公
      ……
      再看长孙晟官爵履历:
      开皇元年为车骑将军:正五品(时年31岁)
      开皇四年为仪同三司:正五品 左勋卫车骑将军:未知,反正不是啥高官(时年34岁)
      开皇十三年为开府仪同三司:正四品(时年43岁)
      开皇十九年为左勋卫骠骑将军:正四品(时年49岁)
      开皇二十年为上开府仪同三司:从三品(时年50岁)
      仁寿四年为左领军将军,后为相州刺史,转武卫将军:从三品到正三品之间(时年54岁)
      大业三年为淮阳太守,右骁卫将军:太守最高是从四品的(时年57岁)
      ----------------------
      长孙晟一生数次参与军事战争,战争是最容易升官发财的,结果他根本连个爵位都没有混到。
      不知道是长孙晟实在资质有限,能力太差,混到五十多岁了都混不出什么名堂,还是知道自己的老来女会当新国皇后,不需要奋斗以后也能混个国公当当。
      长孙晟这样的履历在开皇年间根本连中等水平都算不上。
      我很佩服长孙无忌,根本没二两干货的人硬是想破脑袋编出那么长的一段一段事迹,扔上去凑字数。
      王猛履历
      开皇二年为监门校尉:正六品(时年22岁)
      开皇九年因蒋山渡江之战立功为开府仪同三司和安定县公:一个正四品,一个从一品(时年29岁)
      开皇十年为行军总管,能够独当一面了:从三品到从二品之间(时年30岁)
      ---------------------
      这个王猛史书根本没有出现过。
      但他是真正的立功,真正的被超拔提升。
      长孙晟和他比如何?
      长孙晟传记4202字(我已经帮他挤掉一部分水分了。祖上情况在长孙览那边统计了,而且没把史臣曰算进来)
      开皇第一功臣高熲传记才2871个字
      几大宰相
      高颎:2871
      杨素:6257(传记里面有几道诏书和自己的上表发言,缩水之后的字数是4604)
      虞庆则:1053
      苏威:3161
      赵煚:1027
      隋朝重要权贵、大臣《隋书》传记字数(加上家世、子孙什么的)
      隋书列传第一大臣李穆,传记字数:2009
      梁睿:2024
      刘昕:2104
      郑译:1674
      皇甫绩:914
      卢贲:1413
      阴寿:736
      窦荣定:821
      元景山:770
      豆卢绩:1445
      梁士彦:1039
      宇文忻:1138
      王谊:1388
      元胄:972
      杨尚希:799
      长孙平:841
      韦世康:1048
      ……


      4楼2014-02-23 19:07
      回复
        就《隋书》中的记载而言,乍看上去长孙晟那是相当威风牛逼,一箭双雕、突厥可汗拜倒惊艳;指点江山,文帝相见恨晚。然而一个滑稽搞笑的事情就是:翻遍跟隋朝相关的史料,诸如《隋书》《北史》两唐书《册府元龟》(这本书保留了很多原始史料)等,不管是在北周时期,抑或隋文帝朝和隋炀帝朝,历仕两朝四代帝王的长孙晟居然连一个爵位都没有!他而隋朝有爵大臣简直是多如牛毛。(隋朝爵位为二等九级,大臣可以获得的爵位依次为县男—县子—县伯—县侯—县公—郡公—国公)这又是何因?
        隋文帝刻意打压长孙家?请看长孙晟同宗长孙览家在隋文帝时代的富贵风光。长孙览为薛国公、妻子郑氏和文献皇后是闺蜜,还曾请求皇后出手帮忙赶跑长孙览爱妾,女儿为隋文帝爱子蜀王杨秀妃,并且夫妻关系和美,两人在蜀地游山玩水,还一起跑出去打猎玩。
        隋文帝小气不提拔、赏赐有功之臣?请看高熲、苏威、杨素等人的履历,他们要么是中层官员被提拔(高熲)、要么是拼政绩一步一步平步青云(杨素)。隋文帝曾经赏赐了一座皇家行宫给高熲,杨素受赏赐的富贵程度让之后的长孙无忌都羡慕得流口水。
        和长孙晟共事过的高熲、杨素等人对有才干人士的刻意排挤?不好意思,连《隋书》都承认这两宰相对有才干人士都是大力提拔公心为上。“颎有文武大略,明达世务。及蒙任寄之后,竭诚尽节,进引贞良,以天下为己任。苏威、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等,皆颎所推荐,各尽其用,为一代名臣。自余立功立事者,不可胜数。”高熲怎么就遗漏了长孙晟?杨素格局比高熲小一点,不过他也只猜忌陷害比他强的人,比如史万岁。而事实上,史万岁在军事才能没有明显表现得有超越杨素可能时,反而是杨素一手把他提拔栽培上来。
        所以,如果关注下唐朝官修史书《隋书》的创作过程,事实最明显不过了:长孙无忌是《隋书》最后监修= =。
        所以聪明的你明白了吗,为什么长孙晟这个根本不属于第一智囊集团的二流官员居然传记超越了几乎隋朝所有的文武大臣。
        长孙晟那长长的传记我们后人读起来只觉得相当的空虚,因为那注水猪肉里根本找不到惜墨如金的史料应该体现的价值。比如说高熲得了全国奥赛各科冠军,《隋书》传记里一句话就带过去了,而长孙晟传记里罗列满了他得了班级第一名或者学校前多少名之类的光辉履历。原来原因就在于此。
        房玄龄利用权势在《隋书》里为自己的县令爹立传被后世批评,而长孙晟的传记为什么被批评的少呢?首先是长孙晟确实有一定的政绩(虽然够不上传记档次),其次他属于中等阶层官员,经常有机会接触高熲、杨素等权贵,有时还能接触皇帝,所以他能靠跟这些权贵人物的交往经历贴金。不像房玄龄之父地位太低又跟权贵打不了交道惹人注目。
        如今看来长孙晟的传记确是被人做了手脚,显然是“胜利者的历史”,其儿子身为史书监修的拥有名正言顺的、实质的权力,他利用权势将这些资料不动声色地编辑一下,就算是皇帝不细心恐怕也发现不了,更何况是普通人?
        所以别的大臣有名望有才能有吏干有真金白银的爵位,都是有实实在在的史料事迹作支撑的,唯独长孙晟这里就只有非常浮夸的不上档次事迹而已。而长孙皇后兄妹之所以只添了些溢美之辞而没有增加更多的事迹让长孙晟的传记看上去更合理一些,想来一是因为其父已经贪了破突厥之功,二来也是不敢随意乱编事迹添上去,因为多方一印证就有可能出现纰漏。所以最多也只有不断的罗列长孙晟得了小组优秀、班级优秀,究竟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反正读者也不可能穿越回去,就算是有所猜测也无法证明了。


        5楼2014-02-23 19:07
        回复
          当然啦,也不是所有人都会被长孙无忌兄妹蒙骗的
          明朝就有史学评家发现了这其中的猫腻:
          明朝史家朱明镐在其读史札记《史纠》里点评《隋书》:
          吾读房彦谦之传而叹:“贤者之不可无后也!”子孙享盛名列髙爵,祖父之美从而益章;子孙不肖降在皂隶,先代茂徳湮没无闻。【史臣因而上下其手殆已多矣】……彦谦诚贤者,位非通显,【细行毕书】,才非作者,遗文备录。……【《隋书》长孙晟之传为文皇后而作也】,房彦谦之传为房玄龄而作也。……
          ============================
          言下之意就是:房玄龄爸爸、长孙水货爸爸也算得上是贤才,不过他们位置不是最厉害的,什么鸡毛蒜皮的事情都记录下来;文才不算什么,结果全部保留下来。所以,《隋书》的长孙晟传是为了长孙水货兄妹作的,而房彦谦传是为了房玄龄作的
          当然啦,长孙晟还是无辜的,他毕竟不是神棍。本来隋朝君臣合力,外交战线、军事战线各路人马合力扭转突厥和中原的势头,由被动变主动,这本来是一件美事。但是,长孙皇后兄妹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弥补童年被长孙家扫地出门的心理阴影,利用权势地位干涉史书创作,在文学技巧上太有发挥水平了,结果无形中把破突厥功劳基本都被算到长孙晟一个人头上了。


          6楼2014-02-23 19:07
          回复
            长孙皇后家族暴发户利用权势干涉史书创作就此一例吗?
            NO!
            请参阅论文《<隋书>不载王通考》
            王通是隋朝著名的学术大师,贞观朝的很多大臣在隋朝时都从他那里学到过东西。王通的人格、学问、才华和教育成就是很了不起的。不过是因为他亲戚不小心得罪了长孙皇后家的长孙无忌和高士廉,结果一代大儒连入《隋书》列传的资格都没有。
            内容提要   《中说》附录王福畤《录东皋子答陈尚书书》载,贞观初王通亚弟王凝任监察御史,弹劾侯君集,事连长孙无忌,由是获罪,王凝、王绩兄弟皆抑而不用。考《唐会要》、吕才《王无功文集序》、王绩《无心子》等一系列诗文,参证《贞观政要》、《大唐开元礼》、两《唐书》、《资治通鉴》等文献,可证《录书》所载为信实可靠。
            《隋书》不载王通,是因为唐初官修《隋书》作者顾忌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是太宗后兄、元勋大臣、《隋书》最后监修。《隋书》不载王通,反映出贞观之治的阴暗面,君主专制及勋戚势力的局限性、黑暗性。


            7楼2014-02-23 19:07
            回复
              长孙水货兄妹是无形中把隋朝君臣的智慧谋略、隋朝众多大将和几十万士兵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天功全部算到了其父身上
              可谓是贪天之功为己有
              其实隋朝初年破突厥确实是很艰辛的,文献皇后传记里她把八百万钱赏赐给前线辛苦的战士就是这个史实的侧面反应
              像著名的李静训小朋友的爷爷李崇就是战死于打突厥的前线
              不过后来李治宠爱阿武,把外公的庙毁弃,长孙晟庙因李世民小妾而毁,又残破得被李世民小妾同情
              也算是某种程度的搞笑吧


              9楼2014-02-23 19:08
              回复
                长孙晟要是能穿越看到自己被吹成绝世名将、用嘴皮子破突厥等等,估计也会羞愧死的。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啊。
                话说最高明的造假就是九句真话里搀一句关键性假话。
                长孙晟的传记原理也差不多。他确实在破突厥的外交战线上发挥了一定作用,而且一生当中也有一些不大不小的功劳
                结果被注水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我每次看到评隋朝名将把长孙晟列入的就知道这人肯定没认真钻研过隋朝军事史


                10楼2014-02-23 19:08
                回复
                  对了,忘记一个重要史实了
                  长孙水货的爸爸长孙晟从来没有作为大将单独带兵的经历
                  他最受重视、战果最辉煌的一次是开皇末在杨素手下带了一部分兵力
                  还有啊,长孙无忌干涉写史的程度可谓是穷凶极恶了
                  他不仅干涉正史写作,连个人埋到地下的私史都不放过
                  李恪王妃已经于贞观十年安葬于李恪封地
                  考古发现她的墓志铭居然被人磨平
                  除了心理变态的长孙无忌,谁还有这个动机去挖坟针对一个死去多年的小妇人?


                  11楼2014-02-23 19:08
                  回复
                    我说明一下,弘农杨氏确实是和隋文帝互利合作而彼此双赢
                    不过,隋文帝直系在隋朝末年差不多死绝了
                    所以杨氏家族在唐朝的风光跟隋朝皇室直系已经没有多大干系了
                    想刷存在感的不要来这个贴
                    扒长孙水货的皮不是为了吹杨家在唐朝如何富贵发达
                    这是两回事


                    12楼2014-02-23 19:08
                    回复
                      当然李世民为李恪选出自隋朝宗室的媳妇还是用了心
                      不过李恪是他比较喜欢的儿子,观王这一支名声尊贵又对李唐皇权没威胁
                      双赢的事情他为什么不干?
                      李世民爱儿子并不代表他对隋室有感情,这是两码事
                      而其存在天然能对李唐政权构成威胁的隋炀帝直系血脉杨政道
                      反而被李唐外松内紧的提防着
                      甚至到了一百多年后的天宝年间还以隋室之后罹祸


                      13楼2014-02-23 19: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