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本报报道了河北大学教师自发组织车队,在晚21时至早6时之间义务送学生到车站,帮助21位外省学生顺利回家。“爱心送站”带来的感动还没有消退,自发组织教师车队的发起人滑晓军老师,又发起了“爱心接站”计划,从车站接学生返校。2月20日晚21时20分,记者跟随车队,体验了“爱心接站”行动。
滑老师(中间)从车站接学生返校
“萌老师”继续发布“幽默接车令”
近日,各大高校迎来学生返校的高峰期。继寒假义务为外省同学“爱心送站”后,河北大学的滑晓军老师又发布“爱心接车令”。他幽默地写道:“盼望着,盼望着,开学的日子快到了,美丽校园又要迎回众小主,恢复往日青春朝气与活力喽!小汽车“白龙马”和它的小伙伴们也做好了半夜飞驰在保定站、保定东站、客运站接站的准备呦。仍然是外省新闻女童鞋优先预订,仍然是晚21点至早6点时间段,仍然是赠送车载音乐,兼职保镖,搬运行李,叫门证明等。不同的是,接站期在18号至24号开学间,车队阵容扩充强大,帅哥司机多多,辅导员、讲师、教授尽有。”
看到老师的“爱心接车令”,许多学生纷纷留言:新闻学院的小主好幸福;温暖的记忆,信任的开启,加油!
“白龙马”连起跨越多省的“师生情”
2月20日晚21时许,劳累了一天的滑晓军又驾车赶往保定火车站。“其他几位老师的孩子都还小,我自己接学生就行。把学生们送到宿舍,我心里才踏实!”
“喂,何杨,快到保定了吗?我正在去火车站的路上,一会儿就到。”滑老师打电话给从云南昆明返校的何杨。电话另一端的何杨抱歉地说:“老师,火车晚点一个小时。”
21时40分,滑老师到达火车站。“火车晚点,我尽量早点来等学生,别让学生等我。”滑老师告诉记者,接送学生经常会碰到火车晚点、天气恶劣等意外状况。去年寒假送学生回家时,他就碰到了那段时间保定最大的一场雾。
滑老师一直在火车站的两个出站口,仔细寻找学生。“老师,老师!”看到滑老师,何杨激动地招着手,滑老师赶忙帮何杨提行李。
滑老师给自己的爱车起名“白龙马”。他说:“‘白龙马’最大的贡献就是把这些学生平平安安送到车站,又接回学校!因为送站,接站,架起了我们师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连起了跨越多省的师生情谊,让我体会到了作老师的幸福。”
“温馨专列”里师生共同“致青春”
“以前一直担心出远门,就怕拎着这么多行李,特别累。打电话知道老师能来接站,心里一下踏实了许多。”何杨高兴地说,“能坐上老师的专车,感觉好幸福。这次出门上学家里人也很放心。”
已经坐车33小时的何杨,快乐得跟老师分享着家乡过年的新鲜事。她的老乡李宇昊,也“沾光”坐上了老师的爱心车。他说:“何杨告诉我老师来接站时,我都震惊了,看到老师很亲切。”
夜渐渐深了,随着车载音乐动听的旋律缓缓而出,何杨和老师分享着假期趣事。滑老师也和学生们回忆起学生时代的故事。小小的车厢里,师生共同怀念过往,充满了暖暖的温情。
22时40分,到达河大新区,滑老师拎着行李箱,一直把何杨送到宿舍楼。宿舍管理员已把宿舍门锁了,滑老师帮忙敲开了楼门,直到何杨进去后,他才放心地开车走了。
“微行动”传递着“大爱心”
滑晓军告诉记者,新闻学院女生多,“很多孩子是第一次独自出远门,她们千里迢迢来到保定求学挺不容易的,要让她们感觉到了保定、到了河大,没有异乡漂泊的孤独感,把这里当作第二故乡。”
“爱心送站、接站只是我当时突发奇想,现在,我想一直做下去,帮助更多的学生。”滑老师说,他正在召集新闻学院其他教师,打算成立爱心车队,现在已经有7名教师加入其中。他说:“以后我们会形成机制,合理安排好接送学生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寒暑假送站、接站,学生有什么急事都可以给我们打电话,别的大忙帮不了,开车帮学生们解决点实际问题还是可以的。”
河大老师义务接送学生,在学校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学生纷纷称赞:“中国好老师!让学生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一个小小的行动,如一股暖流,“微行动”传递着“大爱心”,温暖了整个校园,也温暖了学生的心坎。


“萌老师”继续发布“幽默接车令”
近日,各大高校迎来学生返校的高峰期。继寒假义务为外省同学“爱心送站”后,河北大学的滑晓军老师又发布“爱心接车令”。他幽默地写道:“盼望着,盼望着,开学的日子快到了,美丽校园又要迎回众小主,恢复往日青春朝气与活力喽!小汽车“白龙马”和它的小伙伴们也做好了半夜飞驰在保定站、保定东站、客运站接站的准备呦。仍然是外省新闻女童鞋优先预订,仍然是晚21点至早6点时间段,仍然是赠送车载音乐,兼职保镖,搬运行李,叫门证明等。不同的是,接站期在18号至24号开学间,车队阵容扩充强大,帅哥司机多多,辅导员、讲师、教授尽有。”
看到老师的“爱心接车令”,许多学生纷纷留言:新闻学院的小主好幸福;温暖的记忆,信任的开启,加油!
“白龙马”连起跨越多省的“师生情”
2月20日晚21时许,劳累了一天的滑晓军又驾车赶往保定火车站。“其他几位老师的孩子都还小,我自己接学生就行。把学生们送到宿舍,我心里才踏实!”
“喂,何杨,快到保定了吗?我正在去火车站的路上,一会儿就到。”滑老师打电话给从云南昆明返校的何杨。电话另一端的何杨抱歉地说:“老师,火车晚点一个小时。”
21时40分,滑老师到达火车站。“火车晚点,我尽量早点来等学生,别让学生等我。”滑老师告诉记者,接送学生经常会碰到火车晚点、天气恶劣等意外状况。去年寒假送学生回家时,他就碰到了那段时间保定最大的一场雾。
滑老师一直在火车站的两个出站口,仔细寻找学生。“老师,老师!”看到滑老师,何杨激动地招着手,滑老师赶忙帮何杨提行李。
滑老师给自己的爱车起名“白龙马”。他说:“‘白龙马’最大的贡献就是把这些学生平平安安送到车站,又接回学校!因为送站,接站,架起了我们师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连起了跨越多省的师生情谊,让我体会到了作老师的幸福。”
“温馨专列”里师生共同“致青春”
“以前一直担心出远门,就怕拎着这么多行李,特别累。打电话知道老师能来接站,心里一下踏实了许多。”何杨高兴地说,“能坐上老师的专车,感觉好幸福。这次出门上学家里人也很放心。”
已经坐车33小时的何杨,快乐得跟老师分享着家乡过年的新鲜事。她的老乡李宇昊,也“沾光”坐上了老师的爱心车。他说:“何杨告诉我老师来接站时,我都震惊了,看到老师很亲切。”
夜渐渐深了,随着车载音乐动听的旋律缓缓而出,何杨和老师分享着假期趣事。滑老师也和学生们回忆起学生时代的故事。小小的车厢里,师生共同怀念过往,充满了暖暖的温情。
22时40分,到达河大新区,滑老师拎着行李箱,一直把何杨送到宿舍楼。宿舍管理员已把宿舍门锁了,滑老师帮忙敲开了楼门,直到何杨进去后,他才放心地开车走了。
“微行动”传递着“大爱心”
滑晓军告诉记者,新闻学院女生多,“很多孩子是第一次独自出远门,她们千里迢迢来到保定求学挺不容易的,要让她们感觉到了保定、到了河大,没有异乡漂泊的孤独感,把这里当作第二故乡。”
“爱心送站、接站只是我当时突发奇想,现在,我想一直做下去,帮助更多的学生。”滑老师说,他正在召集新闻学院其他教师,打算成立爱心车队,现在已经有7名教师加入其中。他说:“以后我们会形成机制,合理安排好接送学生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寒暑假送站、接站,学生有什么急事都可以给我们打电话,别的大忙帮不了,开车帮学生们解决点实际问题还是可以的。”
河大老师义务接送学生,在学校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学生纷纷称赞:“中国好老师!让学生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一个小小的行动,如一股暖流,“微行动”传递着“大爱心”,温暖了整个校园,也温暖了学生的心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