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11月05日
漏签
0
天
弦理论吧
关注:
6,846
贴子:
39,717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游戏
1
2
下一页
尾页
54
回复贴,共
2
页
,跳到
页
确定
<<返回弦理论吧
>0< 加载中...
问题的终结:民科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赵晓朔
膜宇宙学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走之前来一发
赵晓朔
膜宇宙学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鉴于吧里对民科讨论十分繁杂,我打算在走之前转载几篇文章终结这个讨论.
赵晓朔
膜宇宙学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从民间 “科学家” 看科普的局限性
(
卢昌海
)
半年多前, 我在网上偶然发现了一个名为 “超弦学友论坛” 的网站。
那是一个以讨论超弦理论及相关话题为主的中文学术论坛, 设有一个主论坛和
一个灌水区, 后者是留给与学术无关的话题的。 常言道: 林子大了, 什么鸟
都有, 建一个灌水区可以让不做学术的鸟儿也有个试嗓子的地方。 与其它论坛
相比, “超弦学友论坛” 的最大特点, 是有几位中科院及中国科技大学的教
授主持, 因此秩序相对好些。 我初次光顾该论坛的时候, 主论坛上有教授和
同学们的许多讨论, 就象一个网络课堂。 但不久前旧地重游, 却发现 “林子”
里的光景已经大变, 主论坛上有大批民间 “科学家” 往来穿梭, 在灌水区却
发现了一位原先很活跃的教授的踪迹。 教授在那里发了一个短短的跟贴, 所跟
的是他本人被别人转过来的一篇文章。 教授在跟贴中写道:
谢谢转贴, 但我希望尽量不要将我的东西转贴到隔壁, 因为隔壁演变成了一个民
间 “科学” 论坛。
这一跟贴对论坛无疑是一个警讯, 不久之后论坛的管理员出来删除了一些贴子。
“超弦学友论坛” 所遭遇的这种情况在网上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互联网的发展
给原本需要自费印刷资料、 自费前往学校或科研院所推销 “理论” 的民间
“科学家” 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使他们亮相的成本大幅降低, 曝光率也因
此大幅提高。 大众对民间 “科学家” 的态度遂成为近年来较有争议的一个话
题。
Copyright © by Changhai Lu. All rights reserved.
民间 “科学家” 这一概念并没有一个很严格的定义, 因为这是一个具有相当
复杂性的群体。 往上了看, 一部分科学家在其童年或少年时期的思维形式与某
些民间 “科学家” 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往下了看, 许多伪科学或反科学人士
的思维形式与民间 “科学家” 同样有一定的相似性。 粗略地讲, 民间 “科
学家” 主要有这样两条特征:
1. 民间 “科学家” 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科学训练。
这一条几乎是定义性的。 多数民间 “科学家” 自己也坦承这一条, 就
象在过去某个年代里, 大家并不避讳自己的赤贫家境一样。 这里所说的
系统的科学训练并不单单指的是科班出生, 完全也可以是达到同等层次
的高水平的自学。 此外, 这里所说的系统的科学训练是以真正学到手为
判据, 而不是仅仅混到一个文凭。
2. 民间 “科学家” 无意接受系统的科学训练。
这一条往往被人忽略, 不过我觉得这一条其实很关键。 因为即使是最优
秀的科学家, 也并非是生来就接受过系统的科学训练的, 因此 “没有
接受过系统的科学训练” 并不是区分民间 “科学家” 与科学家的最本
质特征。 许多民间 “科学家” 也常常用科学家在童年或少年时期的故
事来为自己辩护。 但被民间 “科学家” 们有意无意地予以忽略的是,
他们的思维形式与真正的科学家在童年或少年时期的思维形式虽然有一
定的相似性, 但这种相似性却永远地凝固在了那样一个年龄段上, 仿佛
自幼年起就停止了发育。 民间 “科学家” 们虽然对科学充满了雄心壮
志, 试图 “研究” 科学界最艰深、 最宏大的课题, 试图 “推翻” 科
学界最有实验基础的理论, 但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行为却只是在一个极
低的水平上循环往复。 他们可以花几十年的时间来做 “研究”, 却无
意拿出几年的时间来系统地学习科学。 科学界的文献是开放的, 但由于
他们无意接受系统的科学训练, 从而在实质上放弃了阅读和理解科学文
献的能力。 因此他们的 “理论” 无论用什么时髦的科学术语来包装,
用科学界的标准来衡量, 都只是停留在一种十分原始的、 伽利略之前的
思维水准上。
这两条特征当然既不是完备的, 也不是毫无例外的, 想要在这样一个模糊的领
域中建立一个绝对清晰的定义是一种徒劳。 但这两条概括了绝大多数民间 “科
学家” 的基本特征( 很多民科喜欢在那个 “民” 字上做文章, 对此我以前的同学陈学雷在一篇题为 “谈谈民科” 的博文中曾有几句很精彩的评论, 我在这里引述一下: 民科这个词, 被某些人用字面意义来解释了, 这样就给人一种印象, 好像民科之外还有 “官科”, 民科是官科的对立面, 民科受到“官科”打压。 其实正象 “火车” 未必是烧火的车, “云雨” 指的并不是气象现象一样, “民科” 不能按字面理解为 “来自民间的科学家”。 科学家就是科学家, 无所谓是否来自民间。 民科是指的一类特定的人, 这些人并不懂相关的科学理论, 却整天根据自己的错误理解和一些漏洞百出的半瓶醋理论想着推翻或者批判相对论、
量子力学、 热力学定律、 大爆炸宇宙学等重大科学理论。)。
远离了系统的科学训练, 远离了科学文献, 民间 “科学家” 获取知识的主要
来源是科普读物。 因此大量民间 “科学家” 的出现也使我们看到了科普在向
Copyright © by Changhai Lu.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传播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一个薄弱环节:
那就是科普对于现代科
学的通俗化处理具有一定程度的误导性。
这么说让我自己觉得很不安, 因为我非常敬重科普, 希望这样的说法不会被理
解为轻视或贬低科普。
我想要通过本文表达的观点是, 科普是好东西, 但她
所面向的读者群体决定了她有无可避免的局限性, 她不能作为科学研究的完整
背景。 一个试图研究科学的人所需要获取的基础知识绝不能止步于科普的层次。
科普的作用是让没有机会研究科学的人了解科学; 让有机会研究科学的人喜欢
科学, 给他们一个 “第一推动力”, 让他们超越科普、 投身于真正的科学
研究。 科普不应该起的作用是让有机会研究科学的人以为那就是科学, 以为
读过科普就算懂得了科学。
遗憾的是, 科普对民间 “科学家” 所起的恰恰是
它不应该起的作用。
科普在本质上是面向非专业读者的, 因此对许多科学概念和理论 (尤其是高度
抽象的现代科学概念和理论) 不得不做极大的简化。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简化
就是抽去了科学的数学框架, 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文字化的描述以及与日常经验
的类比。 与这种对科学概念和理论的简化相平行的是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简化。
科学发现往往被简化成几个概念在科学家脑海里 “灵机一动” 式的组合。 仿
佛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真的就是被苹果砸了脑袋后 “灵机一动” 就想到了;
仿佛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真的就是从几个象升降梯实验那样的理想实验中
“灵机一动” 就得到了。 现代科学的研究既有灵感的显现, 又有大量扎实而
复杂的数学演算及实验, 两者相辅而成。 但在科普读物中前者给人留下的印象
往往远远深于后者, 因为前者大体上是概念之旅, 既新奇浪漫又富有戏剧性,
而后者相形之下不仅显得枯燥乏味, 而且往往不是文字叙述所能够完全涵盖的。
科普读物的这些局限性都极其明显地体现在民间 “科学家” 们的 “理论”
以及他们的 “研究” 方法上。
什么时候的科学是基本上没有数学结构的呢? 那是古代的科学, 比如我国古代
的五行学说, 古希腊的元素学说等。 在那些学说诞生的年代里, 概念和术语
的简单组合、 纯粹的思辩就可以成为科学 (自然哲学)。 但是自伽利略之后, 科
学逐渐脱离纯粹的思辩而进入了以实验和数学体系为主导的时代, 现代科学因
此而获得了令人赞叹的严密性和精确性。 现代科学的这些特点在许多科普读物
中都得到了强调, 有时甚至是反复的强调。 许多科普读物的作者本身就是第一
流的科学家, 他们深知科学的真谛, 他们的科普作品中绝没有忽略现代科学的
任何一个重要特征 (因此我们讨论的是科普的 “局限性” 而非 “缺陷”)。
但现实的情况却是, 同样的一部作品对读者所起的作用是和读者本身的知识背
景密切相关的。 接受过系统科学训练的读者 (包括有学术基础的科普作者本人)
会自然而然地将科普中的文字叙述与自己在科学训练或研究中的知识及经验相
结合, 从而获得完整而深入的理解; 但对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科学训练的读者来
说, 文字化的叙述往往就只会产生文字化的理解。 这种理解对于普通读者来说
是足够了, 但对于一个试图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说却是远远不够的。 读一百遍
“爱因斯坦花了整整 N 年才完成广义相对论” 的故事, 也远远不如自己动手
花 N 个小时来再现一遍爱因斯坦对水星近日点进动值的计算更能体会科学研究
的感觉, 更能体会现代科学描述自然的方式。 这就好比是一个学编程的人, 看
几本编程的书, 却一行程序都不写是学不到编程的精髓的。 这种 “动手体会
Copyright © by Changhai Lu. All rights reserved.
的要求当然不是针对普通读者的, 如果是的话也就不需要科普了。 但是对于真
正想要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说却是必须的。
热衷于砍杀相对论的民间 “科学家” 们, 在挥舞屠刀之前, 可否先与现代科
学的数学体系做哪怕只是一次这样的 “亲密接触”? 可否先对人类智慧几百
年来的成就做哪怕只是一个细节上的深度了解?
一部分民间 “科学家” 之所以用自己浅陋不堪的 “理论” 去挑战现代科学,
还往往能挑战得神气十足、 老气横秋、 乃至盛气凌人,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
是他们是彻底地 “轻装上阵”, 他们不仅扔掉了现代科学的数学框架, 也扔
掉了现代科学背后庞大的实验基础。 所以他们可以声称自己的一个没有任何定
量结果, 没有任何精密实验支持的 “理论” 超越或推翻了一个有坚实实验基
础的科学理论。 连科学是人类描述自然的一种努力 - 从而必须尊重实验观测 -
这样基本的原则都可以视而不见, 现代科学在他们手中自然就变得可以任意宰
割了。 但是离开了这两者 (数学框架和实验基础), 科学就退回到了伽利略之
前的时代, 这事实上也就是绝大多数民间 “科学家” 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准
(甚至于连这样的水准也已经是一种高估, 因为即使在伽利略之前就已经有不少
的学者, 比如哥白尼, 甚至包括托勒密, 用相当观测化和数学化的方式来构
筑理论了)。 民间 “科学家” 们如果意识不到科普以及他们建立在科普之上的
知识体系的局限性, 只怕永远也超越不了这一水准。
提出了统一场论的民间 “科学家” 们, 可否告诉我们, 原则上 (也就是说不
劳您亲自动手, 只要给个思路就行) 如何用你们的理论来推算一个象水星近日
点进动值那样的实验结果?
科普并无过错, 不仅无过, 且有大功。 但是科普有其局限性。 这种局限性只
有当她被试图从事科学研究的人视为科学本身, 并以之作为自己 “研究” 科
学的基础时才会显现出来。
记得小时候读过一则古老的哲学故事, 说有一群人
居住在山洞里, 面向石壁、 背朝洞口。 在日月星光的更替中, 他们可以看到
外部世界在石壁上的投影, 于是他们研究起了投影的运动, 日复一日, 年复
一年。 但是他们谁也没有转过身去看一眼山洞外的世界, 他们一直以为那些投
影就是整个的世界。 科普就好像那些石壁上的投影, 她是科学的一组影象, 而
民间 “科学家” 们就象是山洞里的那群人, 他们在研究影象。 影象没有错,
但它有局限性, 研究影象也没有错, 但如果认为影象就是整个的世界, 那就
错了。
赵晓朔
膜宇宙学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民间 “科学家” 与想象力
(
卢昌海
)
最近在繁星客栈里有网友提出这样一个观点: 那就是民间 “科学家” 的想象力比较发达, 能够想一些学术界不敢去想的东西, 而大部分学术界的人士则非常规矩, 行的是中庸之道。 类似的观点以前也曾在客栈出现过。 本文就对这一观点略作讨论。
在讨论之前, 我想先就自己写这类文章的目的作一个简单说明。 每个人都可以持有自己的观点, 也都有权走自己的路, 民间 “科学家” 也不例外。 我写这些文章, 并非要与民科过不去, 读者对象也不是他们 (因此希望网友们不要把我的这类文章转往民科网站)。
我写这些文章的目的, 是希望来到这个网站的年轻朋友 - 那些喜爱科学而又尚未成为民科的年轻朋友 - 能够避免成为民科。
我希望我的这类文章能起到一点这样的作用, 但归根到底还是那句话: 每个人都可以持有自己的观点, 也都有权走自己的路。 我在这个个人网站里只表述自己的观点, 至于我的观点有没有道理, 则完全由读者自己去分析判断。
好了, 现在回到话题上来。
首先, 民间 “科学家” 的想象力真的比较丰富吗? 答案是否定的。
以物理学为例, 所有真正革齤命性、 真正大胆、 真正新奇的概念 - 包括那些民间 “科学家” 未必理解却喜欢挂在嘴边的概念 - 都是学术界而不是民间 “科学家” 首先提出的。
在经典决定论还根深蒂固的时侯, 正是学术界在实验的引导下开始探索量子力学的规律; 在任何东西都不能从黑洞中逃逸出来这种自 Laplace 以来就很符合直觉的观点笼罩之下, 正是学术界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黑洞辐射的想法; 在物理时空只有四个维度这个几乎颠扑不破的经验事实面前, 正是学术界不仅提出物理时空有可能多于四维, 而且将之与四维时空中的相互作用关联起来。 其它许多深受民间 “科学家” 青睐的概念, 象虫洞、 多世界理论、 超对称、 超弦等大胆、 新颖、 甚至疯狂的概念与设想也正是学术界提出的。
民间 “科学家” 的想象力根本不具有那样的发散性及深刻性。 真正的科学家多数具有, 而民间 “科学家” 多数不具有的东西, 比如坚实的数学功底, 是直觉与想象力的延伸而非束缚。 没有这种强有力的延伸, 你能看到相对论量子场论中时空及内禀对称性的统一必须用到超对称吗? 你能看到量子反常会在特定的时空维数下消失吗? 你能看到超弦理论中紧致空间的结构是 Calabi-Yau 吗? 民间 “科学家” 所做的往往只是真正大胆的概念被学术界提出, 并被科普化之后, 在纯文字及中学数学层次上玩弄几个时髦的名词及加减乘除而已。
其次, 民间 “科学家” 所想的真是学术界不敢去想的东西吗? 答案也是否定的。
民间 “科学家” 想得最多的首推这样一些课题: 1. 著名的数学难题 (尤其是那些表述特别简单, 中小学生都能看懂的难题); 2. 统一场论; 3. “推翻” 相对论。 这些课题不仅不是学术界不敢去想的, 反而都是学术界已经思索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课题。 事实上, 正是学术界长期不懈的思索和努力使得这些课题引人注目, 从而招致大量民间 “科学家” 的驻足。 这其中, 只有推翻狭义相对论在学术界相对冷落, 但这并非学术界不敢去想, 而是因为狭义相对论受到无数的实验支持。 即便如此, 每当新的实验或理论进展 (比如特定情形下的超光速效应) 看似会对狭义相对论形成某种挑战时, 学术界仍会立即对可能的后果进行认真地探讨。 学术界所想的课题无论在深度与广度上都远非民间 “科学家” 可比, 其中多数的课题, 民间 “科学家” 根本就不具备理解和思考所必需的基础。
那么, 想象力乏善可陈的民间 “科学家” 如何会给一些人留下 “想象力比较发达” 的印象呢? 我觉得, 这与民间 “科学家” 群体与学术界的另一个巨大差异不无关系。 我
们知道, 学术界并不是每一位科学家都在研究最前沿的理论, 许多科学家致力的是完善现有理论的细节。 反观民间 “科学家”, 几乎人人都在大干快上地 “钻研” “伟大理论”。
或许正是这种风气使一些人产生了民间 “科学家” 想象力发达, 而学术界 “非常规矩” 的印象。 但事实上, 正是学术界所具有的这种 “非常规矩” 的一面, 使科学变得枝繁叶茂,而非只有几根光秃秃的的宏伟枝干。
试想, 如果每一位科学家都在做 Einstein所做的事, 都在构筑新的宏伟理论, 那么广义相对论中那一个个具体的度规由谁来解? 量子力学中那一个个具体原子的光谱又由谁来算? 没有那些细节性的工作, 我们如何能够深入地理解和检验理论? 又如何能够全面定量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学术界的力量就在于她既有高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又有扎实稳重、 一丝不苟的严谨与勤勉; 而多数民间 “科学家” 的致命缺陷恰恰就在于他们既没有比玩弄文字游戏更高明的想象力, 也没有扎实的功底和从事细节工作的精神。
除此之外, 民间 “科学家” 被一些人视为 “想象力比较发达” 或许还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国内学术界自身声望的下降。
我在 “学术腐败的几个间接后果” 一文中曾经提到 学术腐败可能导致的后果之一就是: 学术界自身声望的下降有可能成为民科进一步蔓延的温床。 事实上, 当人们对学术界本身的阴暗面了解得越来越多的时候, 会很自然地试图为原先赋予学术界的优良品质寻找新的载体。 在这种情况下, 民间 “科学家” 由于其行为与科学研究 (尤其是 Galilei 之前的科学研究) 之间的表观相似性, 以及付出的精力与所得到的社会承认不成比例这一弱势特点, 很容易被一些人 (尤其是年轻人) 视为是执著精神和想象力的代表。
从这个意义上讲, 学术界本身对这种现象的出现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赵晓朔
膜宇宙学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什么叫做新理论超越旧理论
(
卢昌海
)
在民间 “科学家” 的文章中, 常常可以看到他们声称自己的理论 “超越”
了某个科学理论。 在本文中, 我们要强调这样一点, 那就是
一个新理论要想
超越旧理论, 不仅要对旧理论无法解释的东西做出解释, 更重要的 (起码是同
等重要的) 是要对旧理论已经解释过的全部实验事实做出起码是同等水平的解
释。
这一点几乎是自明的, 但在很多民间 “科学家” 的 “理论” 中却被有
意忽略了。
几个月前观星楼来过一个人, 声称 “他的朋友” 提出了一个比标准模型更好的 “理论”, 可以预言 Higgs 质量及耦合常数, 并向网友打听该如何发布这种 “理论”? 在到观星楼之前, 此人给我发来 email 索要Witten 等 “主要物理学家” 的 email 地址, 以便 “替他的朋友” 向他们推荐这一理论 (我的回复是建议他到那些人的论文中去收集 email 地址)。
众所周知, Higgs 质量及耦合常数是标准理论所不能预言的可观测参数。 对于
民间 “科学家” 来说, 这是很有诱惑力的东西, 因为只要拼凑出那几个数字,
甚至于根本不必知道标准模型究竟是什么东西, 他们就可以声称自己的 “理
论” 能够预言标准模型所不能预言的东西, 从而 “超越” 了标准模型。 那
位想要向 Witten 等人 “传道” 的人就豪迈地宣称 “相信 Steven Weinberg
所期待的伟大时代不久就会到来”。 但是当我问他那个理论能否给出标准模型
可以解释的各种粒子反应, 比如 τ 轻子各种衰变方式的相对几率时, 此人就
销声匿迹了。
把注意力放在科学理论所不能解释的若干参数上, 想方设法拼凑出这些参数
(在 “数字拟合与神秘主义” 一文中我已经演示了要拼凑出若干个数字是何等
地容易), 然后宣称自己 “超越” 了该科学理论, 这是民间 “科学家” 们
惯用的一种手段。 至于那些参数应该具有何种物理意义? 如何体现那种物理意
义? 他们就不管了。
在他们眼里, 一个与具体的粒子相互作用过程 (比如衰
变过程) 没有半点关系的数字只要数值与他们想要的东西相近, 就可以被称为
“耦合常数”, 这是他们那种蛇吞象把戏的精髓所在。
因此我觉得有必要特别挑明这样一点: 那就是一个新理论是否超越旧理论决不
是单纯看它能不能给出一两个新预言, 更要看无数个旧预言是否能得到起码是
同样水准的解释。
一个新理论如果不能对旧预言给于同样水准的解释, 不等于
说它一定没有价值, 但这时就不能宣称新理论超越了旧理论。
赵晓朔
膜宇宙学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小议《易经》与中国科学(
卢昌海
)
在国内的报刊上常常可以读到某某某依据《易经》破解某某科学之谜之类的消息,
更有人出版所谓 “专著”, 依据《易经》阐述所谓 “宇宙至理”。 这类东西,
不客气地讲纯属糟粕。 前些时候杨振宁发表文章认为《易经》阻碍了中国科学
的发展, 结果遭致围攻, 可见靠《易经》吃饭的还大有人在。
说实在的, 我认为《易经》在历史上是否真的对中国科学的发展产生过实质性
的阻碍作用是值得商榷的, 因为在中国文化中有大量的东西 (包括显而易见的
独裁、 专制、 压制自由思维等政治传统) 可以有效地阻碍科学的发展。 与那
些因素相比,《易经》是否该对中国科学的落后负重要责任是可以商榷的。 但
我觉得,
倘若今天我们还牵强附会地以为从《易经》中可以破解出现代科学来,
并把精力投注在上面, 将毫无疑问会阻碍未来中国科学的发展, 使中国科学更
加落后。
如果有一天《易经》登堂入室, 中国科学院沦为《易经》查经班, 那
中国科学就算栽进死门了。
《易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在纯文化的领域内进行研究是无可厚非
的 (因此靠《易经》吃饭的人不必太过担心, 饭还是有得吃的, 只是别走错食
堂), 但将其神圣化, 甚至科学化, 则是对民众的极大误导。
赵晓朔
膜宇宙学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民科是怎么炼成的
(
soldier
)
所谓民科,简单点的定义可以说是一群没有并且也无意接受系统的科学训练,但是又想推翻现代科学主流观点的民间“科学家”。
毫无疑问这群人也是经过学习的,否则他们应该连什么叫广义相对论都没听过,但是这群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出了岔子,走到了一条和现代科学平行,但是关系不大的路上了。
那么,在这个分歧点上,在他们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先知道,人到底是怎么学习一个原先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识的。
这是一个困扰了人类无数年的问题,如果我们对想要寻找的问题一无所知的话,我们如何知道我们已经找到它了呢?如果我们本来对相对论相关的问题一无所知的话,我们如何知道我们找到的答案就是正确的呢?凭什么你爱因斯坦的答案就是对的,我的就是错的呢?
对此,柏拉图解释说,所有的知识其实都被铭刻在我们的灵魂里,我们学习的过程本质上只是一个回忆的过程而已。就现在的观点来看,这解释还真是漏洞百出。
后来,笛卡尔提出,所有的知识都是上帝赋予的。可惜那个时候还没民科,否则我们就需要两个上帝来赋予不同的人不同的知识了。
后来又有了英国经验主义者,认为知识起源于感官经历,可是这样不可避免就陷入一个泥潭,认为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弄清外部世界,因为我们所有的知识都依靠我们的感知。而我们的感知,不可能都是对的。话说休谟的这个观点一定会得到果壳小组里某些人的赞同吧。
以上说了一堆的废话,下面来点新颖的:
既然人类这个生命体是经由进化这个过程而产生的,我们的大脑也是经由进化这个过程而产生的,那么我们的知识呢?为什么就不能经由进化这个过程而产生呢?
从TBBT里,我们了解了模因论
艾米:模因论认为八卦就像其他生物一样需求繁殖,并把人类作为宿主。
既然八卦传播都可以用进化论来解释,那学习的过程呢?
想想看科学家经常做的一件事情,训练老鼠按杠杆,按一下掉落一个食物。以前我们一般从条件反射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但是仔细想想,不对了,老鼠一开始是怎么知道推杠杆会掉落食物的呢?这个不就和我们怎么学习一个我们所不知道的新知识类似吗?
那么,老鼠是怎么学会的呢?它会动动这里,推推那里,跑来跑去做出一堆毫无意义的事情,但是当事情做的多了,它偶尔就会按到杠杆,于是一块食物掉了下来,于是老鼠知道了,原来按一下杠杆就会掉食物啊。于是老鼠就学会了一个新的知识。
现在假如我们把按杠杆变成向上推呢?于是老鼠又开始乱动,一直到它偶尔推了一下杠杆,食物又掉了下来,于是老鼠学会了推杠杆。你看,在老鼠学习的过程中它既不需要永恒的灵魂,也不需要仁慈的上帝,它甚至连眼睛都不需要。它需要的仅仅是不断的尝试(变异)然后把错误的(不适应环境的)统统都淘汰掉,最后剩下的,就是新的知识。
不过人和老鼠还是有一点不同的,人不需要真的去尝试,人会思考,我们会把这个试误的过程放到脑袋里,然后直接走到杠杆面前。(其实并不仅仅是人类,黑猩猩也会表现出这种思考的状态)就像人类解数学题一样,我们会先在大脑里谋划出无数的方式,然后淘汰掉所有错误的方式,最后剩下的,就是正确的。
以上这些只是推理,那么我们有没关于脑科学的实际的证据呢?
Peter Huttenlocher统计了人脑某个部位的神经键在人不同年龄时的死亡率,他发现:
婴儿的神经键密度在两岁时达到最大,这个时候脑重量也达到成年人的水平,然后就是一路减少,在青少年期的时候达到成年人的60%。
这几乎完美的解释了,为什么儿童能够更快的学会比如外语之类的技能,而成年人则难的多,这也是为什么一个成年人很难学会真正纯正的英语。相关的神经键已经被自然选择掉了。反过来,假如婴儿错过了这个时期,那基本上就很难再学会语言能力了。
虽然很多科学家,比如John Eccles指出记忆和学习与“更大更好”的神经键的生成“密切相关”。但是具体到普通成年人的普通学习行为,比如学习相对论的时候,神经键会不会大量生成呢?相关的证据并不多,不过还是有证据的:
William Greenough和他的助手将成年老鼠放到一个特殊的充满刺激的环境里,发现其连接到视觉皮层的每个神经元的神经键的数量都增加了20%,后续研究还表明这种急剧增加并不仅仅限于视觉皮层。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民科们在学习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同样经历了这个神经键大量增长的时期,有了很多很多想法,这个时候正常的结果应该是所有错误的想法都被淘汰掉,
但是民科的不同点是,他们的学习并不是在正规学校或者在正规教材下进行的,他们甚至很可能仅仅看过基本科普读物而已。而且他们喜欢的领域一般都是和现实生活关系不大的地方,高速运动下的相对论,平行宇宙啊之类的。那么谁来帮他们正确的淘汰错误的想法呢?没有,他们所能借助的仅仅是平常的所谓“常识”而已。
而错误的神经键一旦固定下来,就如学习语言留下的口音一样,搞过教育的都知道,纠正这个是非常困难的。其实反过来也是一样,一个完全接受科学方法的人,要他去研究阴阳五行,去研究易经试试看,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参考书目:G 齐科 《第二次达尔文革齤命》
本文由solier授权(果壳网)发表,文章著作权为原作者所有
BF蛋拐
M理论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http://tieba.baidu.com/p/2195396845
和这个有重合吗
还是精了
小名镜涵
弦论地景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好长,我竟然看完了
ddji
弦论地景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对于固执己见的民科我往往只是一笑而过,从来没想过推翻他们....有他们没他们我都是一样学习
阙1绍10
弦论地景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为了真正的科学,我很早就开始狂学数学了
干脆就叫ATM
保角场论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为了星辰大海 我一定要看完
荣耀之德莱文
弦论地景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有转载的传送门吗
贴吧用户_0C8tbSZ
弦论地景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能转么
——来自 诺基亚 Lumia 520
叽各咪俊傻
弦论地景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三只小猪,猪A叫的名字叫“谁”,猪B的名字叫“哪儿”,猪C的名字叫“什么”。有一天,猪A和
猪B站在门口,猪C在屋顶上。一只狼发现了它们,想要吃掉它们,于是冲到猪A面前……
狼:你是谁?
猪A:对!
狼:什么?
猪A:什么在屋顶。
狼:我是问你的名字是什么?
猪A:我叫谁,什么在屋顶。
狼又问猪B。
狼:你是谁?
猪B:我不是谁,它是谁(指着猪A)
狼:你认识它?
猪B:恩。
狼:它是谁?
猪B:是的。
狼:什么?
猪B:什么在屋顶。
狼:哪儿?
猪B:哪儿是我。
狼:谁?
猪B:它是谁?(又指着猪A)
狼:我怎么知道。
猪B:你找“谁”?
狼:什么?
猪B:它在屋顶上。
狼:哪儿?
猪B:是我。
狼:谁?
猪B:我不是谁,它是谁。
狼:天哪!
猪A猪B:“天哪”是我们的爸爸。
狼:什么,是你们爸爸?
猪B:不是。
狼受不了了,仰天长叹:“为什么?”
猪ABC:你认识我们爷爷?
狼:什么?
猪A:不是,为什么是我们的爷爷。
狼:为什么?
猪A:是!
狼:是什么?
猪A:不,是“为什么”。
狼:谁?
猪A:我是谁。
狼:你是谁?
猪A:对,我是谁。
狼:什么?
猪AB:它在屋顶。
……
最后,狼自杀了。。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