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婺吧 关注:29贴子:171
  • 6回复贴,共1

罗婺傈僳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傈僳族-历史源流
僳僳族同彝族一样,源于氐羌;唐称施蛮、顺蛮,据史料载:唐代已有僳僳族先民居今四川凉山境;明称“栗粟”。公元8世纪以前居住在四川省雅砻江及川滇交界的金沙江两岸。公元1548至1549年间,首批迁入怒江。这以后(约30或40年),有部份僳僳族自四川迁入武定环州一带及今属元谋之江驿一带。现住在环州,万德、己衣区一带的,多说他们的先祖自四川迁来;住在插甸、近城区的,多说自永仁、大姚迁来。此外,插甸区阿庆争乡也有从怒江迁来的。康熙《武定府志》载: “僳僳:潜居深山,板片为屋,种荞稗为食”。民国354#《云南省边民分布图》载: “武定县有僳僳四千人,……分布在江北、环州、滔谷、环江等乡;山苏一千人,散居川边金沙江半山地带"。1950年中共武定地委、专署、武定军分区《调查资料》载: “傈僳分3个支系:白僳僳、黑僳僳、山僳僳。5区环江有200户,滔谷有一部分,2区永兴200户,茂连有180户,插甸100户.3区高桥有20户,树己50户;……"。 僳僳族自称“里颇”。1958年经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民族历史研究所、云南民族调查组、省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在姚安一带调查,确认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的中部方言里颇土语;并识别为彝族。对此,武定僳僳族群众一直不同意,长期向上级反映,请求恢复僳僳族称谓。 傈僳族古无文字,刻木记事。 其分布地区和1950年中共武定地委调查基本一致,以插甸、田心、发窝、白路、环州、东坡区较多。住山区、半山区。原调查的3个支系今已无明显差别。 僳僳族人民和各族人民一样,历史上深受土司压迫、剥削,大多数人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 “土司不把农民当人看待力,农良见土司,要磕3个头,不经允许,不能起来;还不准农民读书,农民裤长不准过膝。土司爪牙到处强奸妇女。1912~,环州僳僳族青年农民李万年、李舂发、普兆光、雍得昌等当兵退伍,受辛亥革命影响,带领附近79村僳僳族、傣族、汉族农民,掀起了反土司斗争。斗争从告状开始,发展为武装冲突。至193 7r年,农民获得了土地业权才告结束。


IP属地:云南1楼2014-02-27 21:41回复
    傈僳族-服饰
    1952年以前,男女均穿自种、自织的麻布衣服,仅婚期缝制~二套棉布服装。男子以黑布缠头,穿无领对襟短衣,长裤不过膝,大裤脚,赤足穿草鞋。年轻妇女戴花帽箍,无领右衽上衣,麻布长裙;中老年妇女衣裙相同,有的地区戴“罗锅帽",有的戴深色花帽箍;均穿“象鼻布鞋"或草鞋。妇女上衣无花,多在上衣大襟、脚边、袖口镶宽窄不等的布条3股。1952年土地改革后,逐渐改穿棉布,多蓝、黑色。妇女上衣款式不变,但都改穿长裤,并模仿彝族妇女镶花边、绣花。所绣花卉,既有桃花、菊花,更多的是“盘,,手拉手跳舞的图案。


    IP属地:云南2楼2014-02-27 21:42
    回复
      傈僳族-婚俗
      1952年前,僳僳族婚姻多由父母包办。这以后逐步有所改变。近20年来,多通过自由恋爱而结婚。但婚姻仍通过媒人说合,然后吃定酒,择日婚配。 民国期间,聘礼及陪嫁物品都较简单。聘礼一般以两件土布作“奶母布”,一件土布为新娘制嫁衣。陪嫁物多为生产工具或l小块麻地。60年代以来,逐渐增多。环州、东坡、白路一带的陪嫁品中,要加3付口弦(俗称响篾)。至婚期,环州、东坡、白路、万德~带,新郎由伴郎相陪去女方接亲,新娘步行至男方家中。不论路途远近,都要等到天黑,新娘才能进门。插甸、近城一带则从彝俗,由新郎的表兄弟去接亲,新娘的兄弟把新娘背至大门口交给男方,然后骑马去新郎家。结婚当天晚上,新婚夫妇均陪宾客“跌脚”跳舞至翌晨,待回门后夫妇方同房。近10余年来,此俗已不多见。 婚期双方家中均搭“青棚"。环州一带男方院中还要“栽"l棵青松,树身用松针、松脂及油糊满,树顶放1块肉,女力送亲的“笛子队"(一般由姐夫率领3、4个笛手)中,必须有1人在吹奏过程中,上树把肉取下,否则,笛声不能停,直到深夜。


      IP属地:云南3楼2014-02-27 21:42
      回复
        傈僳族-节庆
        僳僳族节日多与县内彝、汉族相似。较为隆重的节日有春节、中秋节,二月九日过小年(也有正月十五过的),七月半撒火把驱鬼去邪。白路、插甸、近城一带火把节撒火担,并去田地里献神,祭祀五谷神;其他地区火把节为青年男女上山游玩、唱山歌、恋爱的日子。 傈僳族也不吃狗肉。春节初一早上,人吃饭前先以饭肉喂狗。据传说:粮食籽种是狗带来的。


        IP属地:云南4楼2014-02-27 21:42
        回复
          傈僳族-丧葬
          葬用棺木土葬,未见火化遗迹。下葬前同样要请伯叔或母舅验看,并请巫师(僳僳称邮可背”)念经开路。念时,巫师手持铜铃,边念边摇铜铃边绕棺材转。指路多指向元谋经苴却(今永仁)过金沙江到“雅阿米"(疑是四川雅安)。下葬后,当天只把土垒得略高于地面,男葬9天、女葬7天后再次垒坟。
          环州、白路一带,人死后用麻布覆盖其面部。麻布上依眼、鼻、口的位置各剪l洞。
          插甸、近城一带,还请巫师用松树枝做“阿泼"(类似彝族马都)供奉子家堂上。
          白路一带请画匠象征性地画几位祖先供奉。
          环州一带不论有无儿女的人,死后均葬于祖坟山,其他地区无儿女者不上祖茔。至于非正常死亡者(包括孕妇难产致死),和彝、汉各族一样,采用火化。


          IP属地:云南5楼2014-02-27 21:43
          回复
            傈僳族-宗教信仰
            傈僳族人民盛行原始自然崇拜,相信万物有灵,迷信鬼神。僳僳族村寨也和彝寨一样,有神树。1906年以后,基督教传入武定,部分傈僳人民转而信仰基督教,并在滔谷建立教堂。1952年以后,信基督教的人数逐渐减少,近几年又有所增加。


            IP属地:云南6楼2014-02-27 21:43
            回复
              写得太好了老表!收藏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1-22 09: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