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清宫吧 关注:18贴子:732
  • 4回复贴,共1

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孝惠章皇后朝服像


1楼2014-03-03 20:33回复
    孝惠章皇后(1641年11月5日-1718年1月7日),博尔济吉特氏,名不详。生于清崇德六年(1641)十月三日,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世祖废后的侄女。清世祖时为妃、皇后,康熙帝继位后与孝康章皇后并尊,称母后皇太后,上徽号曰仁宪皇太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二月丙戌崩,年七十七。五十七年(1718年)上谥,葬孝陵(清东陵)之东,称孝东陵,祔太庙。雍正、乾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无子女。


    2楼2014-03-04 19:56
    回复
      地位
      康熙十九年(1680年)十月初三日,是孝惠40岁诞辰。此日,康熙皇帝破例“不理政事”。上午,皇室内部即已举行活动,太皇太后孝庄、皇太后孝惠、康熙帝、皇太子胤礽等祖孙四代欢聚一堂,庆贺孝惠40岁整寿。下午,康熙帝先到祖母宫中问安,并率7岁的皇太子胤礽赴皇额娘宫问安。过去,每逢太皇太后孝庄的生日,康熙帝也照常理政,这不仅表明,康熙帝与嫡母之间加深感情,同时,使举朝文武对此事留下深刻印象,也通过康熙帝的这一行动,也为皇室第四代树立笃行孝义的榜样。康熙四十六(1707年),康熙帝第7子,28岁的胤佑恩患病住在南苑调养,其他皇子必须经过奏请,得到皇父批准才能探视。一次,康熙帝在皇子们奏报七阿哥病情的手折上上朱批:“七阿哥的事,断勿奏闻皇太后,只是说已经稍愈,就可以了。”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十一月初,康熙帝谕告大学士、内务府总管等:“朕因皇太后所居宁寿旧宫,历年已久,特建新宫,比旧更加弘敞辉煌,今已告成,应即恭奉皇太后移居。可传谕钦天监,敬谨选择吉辰,礼部详考典礼以闻。”十二月初四日下午,“仪仗全设”,康熙帝率王公,内大臣、侍卫等行礼,皇太后移居宁寿新宫。皇太后搬迁时,康熙帝亲自接驾,礼仪如此隆重,也说明了孝惠在康熙帝心目中的位置了。废立太子事件对康熙帝的身心打击非小,甚至,他一度陷入痛若之中,不能自拔。他在无数次的苦思苦想中,自然而然地想起自己同皇太子胤礽的父子关系,联想到自己与皇太后的母子关系,相互比较,感慨万千。康熙帝将自己心情告诉了皇太后,孝惠当时非常同情和理解康熙帝的苦衷,并有意顺着康熙帝的想法而说,这使当时陷入困境的康熙得到了精神上的安慰,也为他内心已经萌发的复立胤礽找到了依据。后来,康熙帝向全体皇子、大臣们解释复立胤礽想法时,曾谈了与皇太后的谈话。实际上,孝惠的表态,不仅使康熙帝内心平衡,而且促使他做出复立胤礽的决定。皇太子胤礽复立后第二年,恰逢孝惠七旬大寿。据《清圣祖实录》,康熙四十九年正月十六日,宁寿宫内举办了盛大宴会,因年贡来京的外藩、贝勒、贝子、额驸、公、台吉和全体皇子、大臣、侍卫以及福晋、夫人、命妇等齐集。康熙帝和音乐的节拍,在皇太后宝座前跳起满族的蟒式舞,并频频向她祝寿。康熙帝为嫡母跳舞祝寿一举措在中国几千年封建帝王史上实属罕见。当年三月初十,康熙帝请皇太后在畅园雅玩斋进膳,并赏梅花。母子相伴,品茗闲谈,情意融融。康熙帝诗兴大发,吟诗一首:“当年梅雪伴,今岁暮春迟。银杏舒新叶,木兰盖绿枝。花当亭畔发,香逐雨中移。别殿陈鲜蜜,尚方献瑞芝。老来舞膝下,珠草到仙墀。敬上乔松祝,欣瞻王母仪。捧觞称寿句,进酒问安词。地润铺红萼,波澄敛玉池。高峰多爽气,绮树得丰姿。漏转催辰半,表行近画奇。承欢同家日,孝思莫违时。会庆思经义,千秋古训垂。”胤礽复立为皇太子后,毫无悔改之意,仍旧恣意妄为,结党营私,康熙帝将他在康熙五十一年九月第二次废黜。康熙将此事事先告诉了孝惠,有意表现了对她的信任和敬重。孝庄在世时,因热河避暑山庄尚未修建,所以,康熙帝没能让祖母孝庄来此佳地避暑,留下终生遗憾。康熙帝没能为祖母做的事,终于在嫡母身上实现。直到孝惠逝世前的八年,每逢入夏康熙帝都要奉皇太后去热河避暑。每次,康熙帝与嫡母一同离京,走到半路时,他率部分皇子、大臣先行,为嫡母到来做好一切准备。当孝惠到来之时,他率诸皇子、大臣出门跪接请安。


      5楼2014-03-08 22:20
      回复
        逝世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二月初四,孝惠病危,当时,康熙帝身体也不好,双脚浮肿得几乎走不动。他用手帕缠裹双脚,乘软舆来到宁寿宫,跪在嫡母榻前,双手捧着嫡母的手说道:“母亲,我在此。”此时,孝惠身体极弱,已经不能说话了,她一手握着皇儿康熙帝的手,久久望着他,嫡母眼神里充满了生命最后一刻,对于康熙帝无限的眷恋与感激之情。十二月初六晚,孝惠章皇后走完了77年的人生之路。从十二月初四日孝惠去世的前两天,直至康熙五十七年正月初三的一个月里,康熙帝都住在苍震门内,未回寝宫。十二月十五日,他亲自赴宁寿宫奠酒致祭。往事历历,物在人去,康熙帝悲不自胜,还未开始读祭文,已痛哭失声,祭文读毕,仍抽泣不止。孝惠的逝世,使康熙帝失去了皇室中的最后一个长辈。康熙帝出生后三个月便有了这位嫡母,直到他去世前五年,才与嫡母诀别,母子相伴达64年。康熙帝62年的皇帝生涯中,共有57年嫡母健在,这也是中外罕见的。他们和睦相处,感情深重,康熙帝由衷地发出“当此之时,止有孝敬朕之人,并无爱恤朕之人”的哀叹,表明了康熙帝虽然年近古稀,儿孙满堂,但仍然渴望被人真诚地关心、爱护,而孝惠作为嫡母对皇儿的关心和爱护,是康熙帝周围包括嫔妃在内的其他人,都无法给予的。所以,嫡母的离去,为康熙帝生命最后的五年,留下一个不可弥补的缺憾。


        7楼2014-03-08 22:21
        回复
          (以上内容摘自百度百科)


          9楼2014-03-08 22: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