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幸福更多可能吧 关注:55贴子:1,093
  • 17回复贴,共1

卓别林的第二讲感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4-03-10 19:51回复
    卓别林组的安琳:第二讲依然是各种互动,就像老师说的我们真的离一个人很远,彼此都没有特别了解和默契又怎么能真正成为一个人呢,以后还要继续努力啦


    2楼2014-03-10 19:51
    回复
      2025-07-28 14:30:4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卓别林组的覃力:第二讲感觉竞争很激烈,不过加强了组员之间的了解,培养团结能力,数数字游戏,很凶残,不过参赛组表演的很精彩~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4-03-10 20:17
      回复
        卓别林组的周豪:第二讲依然是互动,同学们参与度较高,场面活跃。同时也使我们意识到了团队的重要性,今后还得好好努力才行。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3-10 21:33
        收起回复
          卓别林组的周华芬:今天的几个游戏难度还是很高的,大家都很给力。而老师讲的关于意志力的看法,让我耳目一新。今天还是有很大收获的。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3-10 21:44
          收起回复
            卓别林组的王攀:虽然我们离一个人还很远,但大家都在努力


            6楼2014-03-10 23:15
            收起回复
              卓别林组的谢雅莹:第二节心理课,课堂活动依旧很多,同学们的参与度都很高。在台下看的其他组的合作心痒痒的,希望下节课我们组可以有机会参与进去,更好的认识了解彼此,更好的成为一个人!


              IP属地:福建7楼2014-03-10 23:24
              收起回复
                卓别林组的田笑影:
                今天的棉花糖实验让我想起另一项实验。
                2013年,罗切斯特大学学者进行了一项研究,对斯坦福棉花糖实验提出质疑。新研究显示,有的孩子之所以不想等待,只是因为不相信能得到第二只棉花糖。对于身处不安环境的孩子来说,她确信自己能够得到的唯一奖励,就是吃掉自己面前的那只棉花糖而已。而如果孩子所处的环境较为安稳,研究者也做出可信的保证,那么孩子就会更相信自己能得到第二只棉花,也很可能更愿意再多等上几分钟。
                这个实验不确定因素太多,有时拒绝等待,或许只是对这个社会失去了信任。更何况,实验的受体大都是斯坦福大学教工的孩子,并不能作为广泛的代表。
                但是,毫无疑问,意志力在一个成功人士的成长中是不可或缺的,当然,成功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取决于个人。


                8楼2014-03-10 23:27
                收起回复
                  2025-07-28 14:24:4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卓别林组的孙珍:今天的课堂互动非常精彩,让我认识到了我们离一个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信我们下堂课还会进步!


                  9楼2014-03-10 23:29
                  回复
                    卓别林组的孙立业:阿魏关于“心理活动的外化”的讲解让我想起了爱伦·坡的一个短篇《欺骗是一门精密的科学》,机敏狡黠的骗子们正是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换位思考揣摩出的受害者的思想(其实大部分人都习惯于常规思维,这给了不走寻常路的骗子们良好的机会)。 从这节课中我对所谓的读心术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同时也给自己提个醒培养变向思考的意识。
                    阿魏关于意志力的说法让我耳目一新,才发现平时浪费的意志力太多了,以此为戒吧。 但是对于那个做高数题的实验我觉得很没说服力,八成是饿得脑供血不足才对,就像某国的把犯人放在黑屋子里轻轻划过手腕放滴答水声80天后人死亡的实验,结论是强烈的心理暗示反映到肉体上,但很明显是饿死的吧。 另外晚回了一天,阿魏不会怪罪我吧。。


                    10楼2014-03-11 19:3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