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吧 关注:4,051贴子:20,232
  • 7回复贴,共1

大家可能都误读了佛说的“灭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我们无法直接去“看”——如实的觉知“当下经验”的升起与灭去之时,无法清楚的觉知到:这些经验只是升起、灭去,那么,就会执着其中“有”一个可以被抓取到的“主体”,我们就会认同、陷入——自己对那些经验赋予的“概念标签”,并编织成为自己的语言,以及珍爱的“世界观”。当这些标签建立起来,又进一步被贴上“我”、“我的”的标志之后,就与那“看似存在”的“自我”,彼此之间根深蒂固的“勾结”了,阿姜查尊者说——“建立起它们之后,我们却迷失在其中,并拒绝放下,执着个人的看法与观点...”
对于生灭不已的经验,无论我们是否如实的觉知、认知到它们,它们总是一直呈现的事实。我们却对这生灭不已的事实——无法真确的体证到,反而构建出自己的主观认知,从而方便我们对现象描述,起名字,这就是世俗谛——的确,这是有用的。
建立起世俗谛,是为了使用它——使用那些标签、概念、名字,但“不该反而被它们愚弄,因为迷失于其中,确实会导致痛苦”——阿姜查尊者如是说。
其实,超越“世俗谛”,并不是指的否定所有的“概念、标签”的价值与作用。因为,如果不遵循这些概念、标签、因果的话,你将怎样生活呢?而且,当你说不要执着“概念、标签”,还会惹人怨恨——好像你在与他们对着干。可见,错不在“超越世俗谛”,错就错在——“每个人有他们自己的烦恼”。如果,你与他们相左,他们会烦恼、生气。因此,超越世俗谛,又尊重世俗谛——因为人们毕竟大多数都执着于“概念、标签”,执着于被“自我概念”所珍爱的一切。
只要你假设了这个概念的存在,那么,这个概念就因“假设”而存在着了;人们执着它们,就会发生问题,为了避免他人的烦恼——在世俗谛的游戏里,你要尊重这个游戏规则。
但是,在最深的层面,当你有足够的定力,内心离开蒙盖住它的五种障碍(五盖),那么你就能不借助概念,而直接的体证到这个世界——其实也就是当下的任何经验,只不过是生起、灭去。这是谁也改不了的事实——是无常的特性和法则。
那么,在这个角度,世俗谛存在吗?我们能让那些变化无常的一切,不变化、永恒的存在吗?——不能。
一个智者,从来不会只选择“世俗谛”——概念投射组成的世界,或只选择与之相反的“胜义谛”——事物的真相。
二者都有它们自己的用途,但是——世俗谛依然“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甚至连人都不存在,它只是因缘法,一切经验都是缘起而有,缘灭而灭,暂时存在,又自然的消失,无人能反抗或支配这一切”。
阿姜查尊者说,人们遵循世俗谛的规则,活在自己建立的意义与名字之中,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把“鸡屎”定义为“钱”,那么“人们可能会为了鸡屎而相互残杀”——这都只是我们创设的世俗谛。不要误以为这些有用的创设,都是究竟的实相——“反而,你若执着它,痛苦就会升起。”
世俗谛值得尊重,在这个层面上必须要反省——“不伤害自己与他人”,阿姜查尊者说,在这个层面上对世俗谛的尊重——“对我们来说,比较有建设性。” 但也不要忘记,即使是在对世俗谛的尊重之中,即使是在美德之中,也没有可能找到“真实的自我”。那里,只有缘起、缘灭——出生、短暂的存在、然后是死亡,它并无固定不变的主体。
人们总是追求证悟,追求超越,但是很少人能真正的证悟“对自我幻想的看穿”,以及对自己烦恼的超越。所以就多多的留下了华丽的言辞,或是为了这些华丽言辞所各自代表的“高见”的争执。
有谁知道——“整个法的修行,是在‘什么也没有之中’被完成,那是舍、空、放下包袱的地方”。导致觉悟的是——无常(生灭不已的事实)、苦(不由分说、如刺如杀的生灭之逼迫)、无我(生灭之中无真实的主体)——对这三个实相的彻底洞见。
这洞见并不会导致所谓“堂皇富丽的证悟”,只是导致不再执着——不再贪爱任何欲求,不再贪爱自我,不再贪爱见地,不再贪爱宗教、派系、仪式、修行方法,这才是佛陀所说的证悟。
佛陀说,他的教法之中所宣说的,从过去,到现在——只有苦,与苦灭。很多人误读了这句话,认为这是在教导“灭除痛苦”。
这句话的原始本意是说:在苦与苦灭之中没有“受苦的自我”——只有这苦的存在、灭去,这就是全部实相了,在这之中没有我、我的、我的自我。
人们不了解这实相,认为其中一定应当有一个可以留住的主体。
实则——只有苦,与苦灭而已;
佛陀从来就是宣说这个——只有这苦的存在、苦的灭尽,不存在任何的主体、自我。
如果我们能如实的这样观察实相,则将舍弃一切傲慢,一切痛苦都会消除,因为我们将不再执着——那没有主体、无真实所属、且只是生起与灭去的一切。
---NyanaMetta
包括一些南传的僧人也在误读。因为大家没有去查原始的经文,这句话出现过四次,分别是《相应部》之中《阿奴罗陀经》等两部,以及《中部》的《蛇喻经》,还有《增支部》。这句话是佛陀在回答如来死后是有是无的问题时所说,以及驳斥断灭论时所说。仔细的读上下文,发现佛陀是在说,他不认可有“自我”存在,而只有苦以及苦灭的事实,而在这苦与苦灭之中——没有“自我”存在。菩提比丘长老的《相应部》、《中部》的经文,在注释里,菩提比丘长老为这个广泛遭误解的句子,做了还原其本义的“拨乱反正”。


IP属地:湖北1楼2014-03-10 21:21回复
    撒度撒度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10-02 19: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