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雕龙吧 关注:70贴子:4,253
  • 4回复贴,共1

荀彧——智者的悲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继续造砖原创~~~~


荀彧——智者的悲哀

王佐之才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大汉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建安十七年卒,享年五十,谥曰敬侯。
荀彧少年时,才能卓著,人称:王佐之才。董卓之乱时弃官归于市井故里。对家乡父老说:颍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人多不信,后此地战乱如文若言也。以前曾于袁本初帐下谋事,看透了袁绍不是什么龙头潜力股,于是开始私下寻天下英雄以为己主。初平二年,投奋武将军曹孟德帐下,曹孟德喜道:吾之子房也。

吾之子房
荀文若为魏王孟德谋事,初平二年始,建安十七年至死而终。前后共计二十一年,二十一年中忠心耿耿。张邈陈宫反叛时,荀彧与夏侯敦拼死守城才为曹操保住了最后一块根据地。陶谦死后,曹操平定徐州,之后又是荀彧为他做了定关中平山东,分兵破吕布,发展生产,联系扬州诸侯攻击袁术的战略助曹操平定关中,开始虎视天下的征途。之后又像曹操提议迎奉汉帝,为曹操捞下了最重要的政治资本。之后为曹操屡荐贤才。而之后曹孟德东征西讨时,荀彧则帮助曹操牢牢看住了朝廷中不怎么安分的反曹分子,一生为曹家殚精竭虑的看家护院。曹孟德荀文若皆为人中龙凤,而这对人中龙凤合作得更是天衣无缝,曹操给了荀彧足够的信任,荀彧为曹操奉献了一生。但是,他们二人的相遇,却注定要成为一场悲剧。

为了理想
建安十七年,董昭向曹操进言,劝其晋封魏公,起社稷,受九锡。荀彧死谏不成,同年,到寿春劳军时染病,忧郁而死,时年五十岁,谥肃侯。荀彧的死因是什么?是因为忧郁。而为什么忧郁?是为了他的理想。在整个三国时期,唯一可以与武侯孔明相提并论的人大概只有荀文若了。为什么呢?他们二人的能力自然是一等一不用说的,而荀彧在曹魏集团的地位和诸葛亮在蜀汉集团的地位也同样是不相上下。而更重要的是他们二人的理想都是共同的——兴复汉室。为了这个梦想,诸葛孔明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同样为了这个梦想荀文若可以为孟德出谋划策绞平割据一方的诸侯,也同样为了这个理想在曹操晋魏公时冒死力谏。最终为了这个理想忧郁而死,使他与曹孟德的相遇注定成为一场悲剧。

智者的悲哀
曹孟德是虎视天下之人,他要的最高权力而不是什么兴复汉室。所以这就注定他最终与荀彧的格格不入,以及最终的冲突。而荀彧会看不出来吗?不,他不会的。至少在曹操西征张鲁回来后天子命他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后荀彧就应该看出来了,他所认识的忠于汉室的曹操已经离他越来越远,而一个虎视天下欲成霸业的武帝已经到来。但即使是这样,荀彧已经没有选择了,所以他就只能孤独无助的捍卫自己的理想。而曹操晋魏公则是要建立一个独立于大汉之下的独立公国了,之后便可以名正言顺的代汉自立。这已经触犯了荀彧的底线,他只能冒死进谏,最终忧郁而死。这是他的悲剧,也是曹操的悲剧,同样也是历史的悲剧。这就是荀彧,一个智者的悲哀
 



IP属地:北京1楼2007-12-01 00:19回复
    太聪明的人往往天年不永,人生悲剧!


    IP属地:江苏2楼2007-12-03 17:59
    回复
      ...一声叹


      3楼2007-12-03 20: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