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汉文化吧 关注:45贴子:719
  • 8回复贴,共1

从中国学术的时代性到汉服的时代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到很多同袍在纠结关于汉服的时代性问题,像唐代的圆领,明代的道袍等等。而汉服的时代性,让很多人觉得每个时代的汉服有不同特点,那些是否是被历史淘汰的?我们是否该选取某个朝代作为代表?
谈这个话题前我先来介绍一下我国学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特点。看了以后,相信大家心里就会有答案了。


1楼2014-03-19 22:55回复
    1、先秦子学
    子学,顾名思义,就是诸子百家之学。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相信大家都十分向往。春秋战国那个时代,诸侯纷起。社会变革风起云涌,正是诸子百家各种思想迸发的历史背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家等。现在也可以买到各种先秦子学的典籍《老子》、《论语》、《孙子兵法》等等。这些都是先秦子学的学术成果,也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珍贵的瑰宝。


    2楼2014-03-19 22:55
    回复
      2、汉代经学
      经学的兴起是我国学术史上的第二个高潮。其起点则是汉武帝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文人墨客纷纷开始研究儒学经典。其中以《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为最。在这一时期,儒生通过对经学进行阐述发展的过程,使经学的思想深深渗透到普通民众之中。
      而经学的代表人物则是被西汉儒生称为“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的董仲舒。而当时影响非常深远的一部书则是《公羊传》。相传是战国时期就有了,但是一直到汉代才被人整理成书。
      除了儒学经典,当时的学者也会研究其他的诸子典籍,但主流依然是儒学。但严格地说来,当时研究的典籍虽是儒经,而表达的观念却是汉代的思潮,是一个融合了先秦各家学说,而以儒家面貌表现的汉代儒学。


      3楼2014-03-19 22:56
      回复
        3、魏晋玄学
        玄学是以崇尚老庄思想的学术思潮。不是我们现在的摆摊算命。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学就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当时最被推崇的三部典籍就是《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为“三玄”。有个说法叫做“贫学儒,贵学玄”,这就是指魏晋时期。
        两汉的经学虽然是官方学说,但由于过于官方,而少了学术的自由性。而且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更多的名士则开始放弃循规蹈矩的经学,研究自由、高深的玄学。
        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王弼、阮籍、嵇康等人。当时的主要研究对象则是“天人”“阴阳”“有无”“自然”等形而上的哲学思想。这与儒家经学的政治性有很大的区别。


        4楼2014-03-19 22:56
        回复
          4、隋唐佛学
          结束了南北朝的乱象,迎来了隋唐的统一与繁荣。佛教从汉代就已经开始传入中国,但真正的兴盛则是从隋唐开始。虽然佛教是外来宗教,但是佛学的兴起,则是代表着中国高僧学者对于佛学经典本土化的成功。佛教"三论宗"、"唯识宗"、"华严宗"和"禅宗"等主要宗派也是在这一时代得到创获。很多人说佛教是外来文化,其实自隋唐起,中国的佛教已经是我们自己的文化了。
          玄奘、慧能等大师则是当时的代表性人物。这一时期的佛学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哲学,二是宗教。对于人性的探讨,对于人生智慧的追求,则是这一时期佛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而隋唐佛学的兴起,极大的影响了当时的日本,同时也对今后的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楼2014-03-19 22:56
          回复
            5、宋明理学
            相信大家对于这个不会陌生,但很多人也并不十分了解。
            随着玄学佛学的兴起,儒学在中国的地位虽然不低,但也是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其正统地位不断受到打击。因此,迫于压力,儒学要发展必须从内部开始改革。这就是当时儒学所面临的困境。但是由于儒学本身更多的是经世治国的政治思想。而对于哲学领域的人性观、宇宙观等比不上佛道两家。因此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地方都借鉴了道家和佛学的思想。
            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周敦颐、王守仁、王夫之等。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中,理学大师占了很大一部分。可能很多同袍会奇怪,王守仁不是心学代表人物,为什么会是理学大家。其实,理学只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朱熹与二程的“理学”只是“大理学”中的一个学派。陆王的“心学”也是其中之一。其他的还有“道学”“气学”“数学”等诸多流派。
            理学区别与先秦和汉代儒学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其中对于哲学的思考。无论是“即物而穷理”还是“心外无物”都是对于这个世界形而上的思考。而不再是过去以政治为主的儒学。而我们现在儒家思想中的哲学体系也正是这个时期完善的。


            6楼2014-03-19 22:57
            回复
              6、清代朴学
              朴学产生于明末清初,在顾炎武、黄宗羲等学者的影响下发展起来。
              区别与理学对于哲学的思考,朴学又回归到汉代经学的老道路上来。朴学从语言文字训诂入手,主要从事审订文献、辨别真伪、校勘谬误、注疏和诠释文字、典章制度以及考证地理沿革等等,少有理论的阐述及发挥,也不注重文采,因而被称作“朴学”或“考据学”。
              而朴学的发展不得不说的就是清朝的文化政策。禁毁篡改古书和文字狱的兴起,使得大部分的学者放弃了更多的对于世界的探索,转而投身于对古文的研究与保护。而后世对于朴学的评价则是:清代朴学总体特征是重名物而轻义理,为学术而忽实用,虽整理文献有徐,而经世先王之志,亦已衰矣!


              7楼2014-03-19 22:57
              回复
                至此,我国历史上几个主要的学术阶段就讲完了。与这几个阶段相对应的,汉服的发展也是有许多的阶段,这里我不详述。相信这个方面很多同袍都比我了解。
                我国最近兴起的国学热,相信大家也是很有体会。先秦子学搭配隋唐佛学,各种时代的主要学说经行混搭也是十分平常的事情了。但是没有人会去深究你这句话是宋代的,那句话是汉代的。我们汉服是否有这个必要非得将每一个形制贴上时代标签加以区别?
                我们复兴是为了什么?这么多学者研究国学又是为什么?
                给大家做一个填空题:1、2、3、4、5、6、(?)
                我相信基本上过幼儿园智商大于5的人都会填的出来。那如果是*、*、*、*、*、6、(?)这样呢?在看不清前面的数字的情况下,我们很难猜测答案是什么。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之所以知道答案是什么,是因为我们对于这答案之前的规律有了充分的把握。如今之所以要什么朝代的汉服都研究复原,什么时期的学术都加以解读,这正是对于整个文化发展规律的把握。而最终目的则是要找出那个属于我们这个时代,又符合之前发展规律的7。而不是把之前的数字随便拿一个过来填,或者全部填上。
                而在此,我也对于想对部分急于改良的同袍说一句。汉服不是不墨守成规,只是现阶段我们正处于找规律的阶段。看不透之前的变化妄加改良,只会适得其反。


                8楼2014-03-19 22:57
                回复
                  额。。。。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4-07 00: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