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夜兮情奇少吧 关注:74贴子:1,254
  • 2回复贴,共1

改编成败未必关乎原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事件】 新版《笑傲江湖》引发改编尺度探讨
  【观点】 检验改编成败与否的标准,乃至检验一切影视剧作品的艺术标准,是能否真正贴近现代华语文化圈辐射范围的情感现实与经验现实


1楼2014-03-20 12:21回复
    检验改编成败与否的标准,乃至检验一切影视剧作品的艺术标准,其实也并不复杂,就是能否真正贴近现代华语文化圈辐射范围的情感现实与经验现实,或者说,就是能否将传统武侠讲出现代故事。
      新武侠的“新” ,在于去除了旧武侠小说的陈腐语言,以现代人更易于接受的言说方式讲述武侠故事,将武侠、历史、言情三者结合,又与现代推理糅为一体,使武侠小说进入了崭新的境界。新武侠小说在上世纪90年代被集中搬上银幕后,以金庸小说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及其经典人物形象开始被广为人知。徐克的《东方不败》即是一例,它的现代性就体现在以东方不败为依托,最大限度地挖掘了理想主义时代之末人们内心的自我迷惘,从而拓展了这一原著中背景人物的表意功能。


    3楼2014-03-20 12:22
    回复
      实际上,在第一批新武侠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问世之时,这些经典人物已经存在于华语文化圈的集体文化想象中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了,这也是为什么此后大部分改编作品总是难以满足大众期待的原因。在张纪中2001版《笑傲江湖》面世之际,港台武侠剧已经有了十几年的铺陈,新武侠的经典形象早已在观众心目中根深蒂固,仅仅忠实原著,却未进一步拓展新武侠的影像空间,依然重复着上世纪末的情感经验,自然不会产生突破性的接纳效果。而2013版《笑傲江湖》的诞生轨迹,从其编剧于正先前作品《美人心计》 《宫锁心玉》 《宫锁珠帘》就可以大概判断出基本路数。包括去年最为热映的《甄嬛传》在内的一批作品深受网络文学、网络亚文化影响,更接近“85后” 、“90后”的审美趣味,陈乔恩版的东方不败自然很难为经历过林青霞、张曼玉一代武侠影视剧的“70后” 、“80后”观众所接受。两者本来未必就一定有高下之分,毕竟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不同的情感记忆,但由于2013版《笑傲江湖》在情节设置、价值取向、制作水准等诸多方面都有所欠缺,更加重了其备受非议的局面,而且很可能要面对几代观众都不买账的尴尬境地。
        一本小说, 《笑傲江湖》 ;一个人物,东方不败。横跨了上世纪末和新世纪初两个不同时代,早已超越了一般意义的雅俗之分,成为了20世纪中国武侠小说的经典。时至今日,不同版本的影视改编的热议背后,与其说是艺术上的纷争,毋宁说,就是这短短20多年里,尽管出于同一作品,但却已经生成了截然不同的情感结构取向。这恐怕是我们今天超越武侠之外的最大感喟。


      4楼2014-03-20 12: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