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君安戏,静修平常心
——观白马王子系列戏后心得集
君安戏无论哪出,无论看过多少次,只要是看现场,总会有不同的感受。君安的唱,无论听过多少次,只要再听到,总会倍感享受、百听不厌。看多了,听多了,脑袋里时常会不由自主的飘过阵阵思绪。有时灵感火花一闪,很想记下来,可等有空坐下来写时,却又忘了。大吧号召都为贴吧升级为“自成一派”来努力,作为喜爱君安的普通观众,别的做不了,那就响应号召,把自己因拥马、观戏、听唱的一些感想、联想,整理一下,能记多少写多少,为贴吧升级凑凑帖子数,算是作一点点贡献吧:)。
在君吧这个大群体里,通过网上彼此互动,我们都来交个朋友:),随意就好。我就是一普通观众,没什么戏剧知识,又生活在根本不熟悉越剧的地域,所以说不出什么专业的道理,只能谈谈知道王君安并观看了她一系列表演、采访后的常人感受。如有不同于老传统派、新星派戏迷们观点的话,纯属个人见解(不要迁怒君迷群啊,呵呵),欢迎交流:)。
心得一 静
我认识王君安比较晚。2011年9月的一天,在家休息,打开电视机无意中调到了央视十一台,正值白燕升采访王君安那一期节目!世上很多事真正就是一个“巧”字!平常不怎么看十一台(京戏太多!),偏偏那天碰上了,而且偏偏正好是白燕升作节目。十一台我还就只熟悉和喜欢看看白老师的节目,偏偏又正好是采访王君安!
节目中一开始我还不知道这个坐在白老师对面的女青年叫什么?是谁?但只一眼,就觉得被吸引了。是什么我说不清楚,气质?相貌?声音?都有,又都不完全是,反正就是觉得她与常人不一样!
接下来我跟着白老师访谈的节奏,完完全全被带进了节目中。应该说,白老师的节目作得相当精彩,光是那个片头介绍,就掀起了我心中巨大的好奇,简直噱头不断——一个离开舞台十年的演员、一个越剧传奇式的人物、一个在艺术顶峰期突然消失了的天才、一个在美国上大学学金融又生活了十年的人,突然回来演出,在戏剧市场引起了巨大轰动,观众新老粉丝涌动,国内外报纸电台电视媒体大篇幅报导!这到底是什么人呐,怎么会这样!白老师带着观众的更是我的好奇,把问题一个又一个抛向了对面这个人——这时我才知道,她叫王君安!
整个采访带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回味起来,扑面而来给我特别感觉的,既不是惊艳,也不是演唱,而首先是一个字——”静“!
从她安安静静的坐在那里接收采访问询,到后来我看现场演出、网上视频、君迷见面会、各种她参与的活动新闻电视报导,凡是网上能够看到的,生活中能够碰到的,随时随地散发出来的,都是那么自然、纯净和安静的感觉。无论何时何地稍走近她、看到她、甚至想到她,都会有这种感觉,而这种感觉能让你瞬间自然安静下来,化散浮躁如浴甘霖。
我练太乙游龙拳(一种类似太极拳的内家功养生拳法)多年,一直对老师讲的要“沉”掌握不好。有天早上,我预备走拳调整呼吸,可总觉思绪纷乱一时定不下神,突然脑子里闪现出君安那静静的微笑样子,本来要刻意克服杂念的别扭感一下子就消失了,心里充满愉悦,满脑只觉轻松清爽!很快就进入了安详放松的状态,那天练拳的感觉特别好!从此,我不仅是在练习游龙拳时自然这样来入静,就是日常工作生活中,如果碰上有时不顺、心有浮躁情绪时,我都会想想君安的安静样子,这份“静”的感应影响,能使我很快平息下来,调整恢复心态。
人说“静”是一种修为,庄子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里,静待一切顺其自然是庄公大道的核心。“静”,又是一种力道,没有信仰内心空虚的人,是静不下来的。在我慢慢被吸引、慢慢欣赏中,我也在慢慢体会君安的“静”是从哪里来的,这份静的品格气场在她艺术里、生活中所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也许她并没有刻意去学什么、修什么,天赋禀异,不同环境她表现出来的不同形象,感人至深:梁玉书,一个典型的官二代富二代,却又柔情似水知书达理,“洞房悄悄静幽幽”抒尽了梁玉书温柔安静性格下热恋似火的一往深情;而“弃官”里,面对老父强权,他毅然为良心为正义舍弃荣华富贵,产生了与“静”形成巨大反差的全身心激烈反抗;红楼梦里,特别是宝玉哭灵里,由静而来的轻轻的呼唤“林妹妹,我来迟了”,到突然爆发的强烈的一声“我来迟了~~~!”,更有一种让人急痛在心、 被压抑的透不过气来痛彻到骨头里的感觉! 徐派的宝玉唱段非常著名,很好听,君安尹派的宝玉哭灵,则完全是另一种风格。流派不同,各喜各爱,艺术上并没有高下之分,只是我个人更喜欢君安版的尹派宝玉,感觉这个宝玉是我心中红楼梦里的宝哥哥,温柔多情,还有些二,更接近原著里的贾宝玉。《柳永》里,这样的场景、意境就更多了。真是静中升美韵,静中见华采,静中悟世道。
有时想,天造君安唱尹派真是绝了!尹派那种含蓄内敛、温柔优美、深情婉转的味道,劲都在心里,平常声响动静不大,爆发起来悲愤至泣血,痛到心里!给我感觉是,徐派悲愤起来想喊天喊地想杀人,尹派悲愤起来是呜咽痛心想自杀;徐派高兴起来恨不得满天打锣,尹派开心起来只想款款悄语。徐派的奔放,尹派的婉转,同样都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量,然我更喜欢君安身上那股淡淡的静逸飘渺之仙家气质,那份心里聚集慢慢释放、越放越强、外柔内刚、外静内烈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君安戏里戏外那份淡然超脱,那份安静处身于俗世的出世态度,正是一种鼓励自己坚持做有意义事的沉稳自励精神。君安的“静”,所有艺术和天资的美皆缘出于此,君安的“静”,都源于内心的充实、强大!我辈没有这份天赋,却可欣赏和学习这种心境,这份积极入世又淡然面世的心态,学做内心强大的自己!
——观白马王子系列戏后心得集
君安戏无论哪出,无论看过多少次,只要是看现场,总会有不同的感受。君安的唱,无论听过多少次,只要再听到,总会倍感享受、百听不厌。看多了,听多了,脑袋里时常会不由自主的飘过阵阵思绪。有时灵感火花一闪,很想记下来,可等有空坐下来写时,却又忘了。大吧号召都为贴吧升级为“自成一派”来努力,作为喜爱君安的普通观众,别的做不了,那就响应号召,把自己因拥马、观戏、听唱的一些感想、联想,整理一下,能记多少写多少,为贴吧升级凑凑帖子数,算是作一点点贡献吧:)。
在君吧这个大群体里,通过网上彼此互动,我们都来交个朋友:),随意就好。我就是一普通观众,没什么戏剧知识,又生活在根本不熟悉越剧的地域,所以说不出什么专业的道理,只能谈谈知道王君安并观看了她一系列表演、采访后的常人感受。如有不同于老传统派、新星派戏迷们观点的话,纯属个人见解(不要迁怒君迷群啊,呵呵),欢迎交流:)。
心得一 静
我认识王君安比较晚。2011年9月的一天,在家休息,打开电视机无意中调到了央视十一台,正值白燕升采访王君安那一期节目!世上很多事真正就是一个“巧”字!平常不怎么看十一台(京戏太多!),偏偏那天碰上了,而且偏偏正好是白燕升作节目。十一台我还就只熟悉和喜欢看看白老师的节目,偏偏又正好是采访王君安!
节目中一开始我还不知道这个坐在白老师对面的女青年叫什么?是谁?但只一眼,就觉得被吸引了。是什么我说不清楚,气质?相貌?声音?都有,又都不完全是,反正就是觉得她与常人不一样!
接下来我跟着白老师访谈的节奏,完完全全被带进了节目中。应该说,白老师的节目作得相当精彩,光是那个片头介绍,就掀起了我心中巨大的好奇,简直噱头不断——一个离开舞台十年的演员、一个越剧传奇式的人物、一个在艺术顶峰期突然消失了的天才、一个在美国上大学学金融又生活了十年的人,突然回来演出,在戏剧市场引起了巨大轰动,观众新老粉丝涌动,国内外报纸电台电视媒体大篇幅报导!这到底是什么人呐,怎么会这样!白老师带着观众的更是我的好奇,把问题一个又一个抛向了对面这个人——这时我才知道,她叫王君安!
整个采访带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回味起来,扑面而来给我特别感觉的,既不是惊艳,也不是演唱,而首先是一个字——”静“!
从她安安静静的坐在那里接收采访问询,到后来我看现场演出、网上视频、君迷见面会、各种她参与的活动新闻电视报导,凡是网上能够看到的,生活中能够碰到的,随时随地散发出来的,都是那么自然、纯净和安静的感觉。无论何时何地稍走近她、看到她、甚至想到她,都会有这种感觉,而这种感觉能让你瞬间自然安静下来,化散浮躁如浴甘霖。
我练太乙游龙拳(一种类似太极拳的内家功养生拳法)多年,一直对老师讲的要“沉”掌握不好。有天早上,我预备走拳调整呼吸,可总觉思绪纷乱一时定不下神,突然脑子里闪现出君安那静静的微笑样子,本来要刻意克服杂念的别扭感一下子就消失了,心里充满愉悦,满脑只觉轻松清爽!很快就进入了安详放松的状态,那天练拳的感觉特别好!从此,我不仅是在练习游龙拳时自然这样来入静,就是日常工作生活中,如果碰上有时不顺、心有浮躁情绪时,我都会想想君安的安静样子,这份“静”的感应影响,能使我很快平息下来,调整恢复心态。
人说“静”是一种修为,庄子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里,静待一切顺其自然是庄公大道的核心。“静”,又是一种力道,没有信仰内心空虚的人,是静不下来的。在我慢慢被吸引、慢慢欣赏中,我也在慢慢体会君安的“静”是从哪里来的,这份静的品格气场在她艺术里、生活中所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也许她并没有刻意去学什么、修什么,天赋禀异,不同环境她表现出来的不同形象,感人至深:梁玉书,一个典型的官二代富二代,却又柔情似水知书达理,“洞房悄悄静幽幽”抒尽了梁玉书温柔安静性格下热恋似火的一往深情;而“弃官”里,面对老父强权,他毅然为良心为正义舍弃荣华富贵,产生了与“静”形成巨大反差的全身心激烈反抗;红楼梦里,特别是宝玉哭灵里,由静而来的轻轻的呼唤“林妹妹,我来迟了”,到突然爆发的强烈的一声“我来迟了~~~!”,更有一种让人急痛在心、 被压抑的透不过气来痛彻到骨头里的感觉! 徐派的宝玉唱段非常著名,很好听,君安尹派的宝玉哭灵,则完全是另一种风格。流派不同,各喜各爱,艺术上并没有高下之分,只是我个人更喜欢君安版的尹派宝玉,感觉这个宝玉是我心中红楼梦里的宝哥哥,温柔多情,还有些二,更接近原著里的贾宝玉。《柳永》里,这样的场景、意境就更多了。真是静中升美韵,静中见华采,静中悟世道。
有时想,天造君安唱尹派真是绝了!尹派那种含蓄内敛、温柔优美、深情婉转的味道,劲都在心里,平常声响动静不大,爆发起来悲愤至泣血,痛到心里!给我感觉是,徐派悲愤起来想喊天喊地想杀人,尹派悲愤起来是呜咽痛心想自杀;徐派高兴起来恨不得满天打锣,尹派开心起来只想款款悄语。徐派的奔放,尹派的婉转,同样都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量,然我更喜欢君安身上那股淡淡的静逸飘渺之仙家气质,那份心里聚集慢慢释放、越放越强、外柔内刚、外静内烈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君安戏里戏外那份淡然超脱,那份安静处身于俗世的出世态度,正是一种鼓励自己坚持做有意义事的沉稳自励精神。君安的“静”,所有艺术和天资的美皆缘出于此,君安的“静”,都源于内心的充实、强大!我辈没有这份天赋,却可欣赏和学习这种心境,这份积极入世又淡然面世的心态,学做内心强大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