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侦察全覆盖
马航客机失联事件发生后,中国展开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搜救行动,在这次行动中,除了动用海军的多艘舰艇和海空军的多种型号飞机进行海上搜救,同时为了便于展开大范围的观测搜救行动,我国还调用了10枚卫星参与搜救行动。
在世界历史上,一个国家动用10枚不同型号的卫星,只针对一架失踪民航机展开搜救,都不曾有过。中国这次搜寻马航客机则完全是一场完整的太空“战役级”行动。从目前公开的情况来看,我国调用的10枚卫星均属民用卫星,包括“风云”气象卫星、“海洋”海洋调查卫星、“遥感”遥感卫星和“高分”高分辨率民用卫星四种。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光学遥感卫星,不过它也携带部分中等分辨率的光学遥感设备。中国目前的风云三号卫星携带了大量星载仪器,其中大部分星下点分辨率在1公里以上,分辨率最高可达250米。MH370航班客机失踪后,3月9日美国Terra卫星就曾发布泰国湾海域250米分辨率的卫片。中国调用风云系列卫星用于为搜救活动提供技术支持,主要用于提供搜救区域的气象情况。
海洋调查卫星,其中海洋一号主要用于对海面水色和海岸带进行研究,虽然海洋一号B卫星2013年在轨稳定六周年,目前可能仍可使用,但海洋一号B的海岸带成像仪星下点分辨率250米,海洋水色扫描仪分辨率更是约1100米,对搜寻失联客机几无作用;海洋二号卫星2011年发射,它是中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携带雷达高度计、微波散射计、扫描微波辐射计等载荷,主要使用微波手段进行探测,它对观测海面目标也没什么帮助。简单地说,除非海面上出现长度和宽度都超乎寻常的航油带,才可能在海洋一号B卫星的卫片中有所显示。
遥感系列卫星是中国国产系列军用对地观测卫星。但是遥感卫星保密需要,所以很难了解其确切编号,更不要说具体性能了。而中国也从未公开,此次行动到底动用了哪颗或是哪几颗遥感系列卫星,我们只能推测。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中国使用了遥感一号、遥感二号或许还有遥感三号卫星提供卫片支持抗震救灾,根据当时国家减灾中心发布的卫片数据,遥感一号为5米分辨率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遥感二号为2米分辨率的光学成像卫星,他们当时代表了中国雷达和光学卫星的最高水平。为了缩短对目标观察周期,中国还发射多颗卫星建立了遥感卫星星座,根据国内公开报道的推测,再加上外国权威网站综合的信息,中国目前至少拥有3颗5米分辨率级别的雷达遥感星和3颗2米分辨率级别的光学卫星。
如果飞机真的坠海,那么高分辨率光学卫星和雷达卫星携手工作,通过全色和多光谱卫片与SAR(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结合,实现找到客机可能的踪迹。但部分碎片残骸浮在海面上的话,那么就只有超高分辨率光学卫星才可能发现一丝蛛丝马迹。
高分系列卫星是中国正在进行的高分专项的天基部分,目前只有一颗2013年4月发射的高分一号投入使用。高分一号卫星采用CAST-2000卫星平台,但通过多年经验和技术的积累,平台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如设计寿命提高到5~8年,载荷所占的质量比也高达47.2%。 高分一号卫星在工程上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和宽覆盖等光学遥感的关键技术。
那么为什么高分一号卫星会观察的这么清晰?那是因为高分一号携带了2米分辨率全色/8米分辨率多光谱的高分辨率相机,又携带了多部相机拼接而成的16米分辨率多光谱大幅宽相机,高分辨率相机的幅宽约为60公里,而大幅宽相机的幅宽高达800公里。
对于搜寻失联的MH370航班,高分一号卫星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也是因为它带有幅宽空前的多光谱相机。如果MH370航班客机坠毁后散落的海面上的残骸,,高分一号卫星的16米分辨率大幅宽相机很可能抢在其他卫星前及时发现,方便地面测控中心调用高分辨率相机进行详查,进一步搜寻客机的位置。
除此外,这次失联事件中发挥重大作用的还有通讯卫星,尤其是最后确定飞机可能位置的海事通讯卫星。
这次事件中,我国先后调动卫星估计已经超过30颗,其中至少有10枚做了轨道调整,也就是说直接投入卫星规模达到了10枚。由于卫星的运行寿命与星上搭载的燃料量有关,临时调动卫星就等于大幅度消耗卫星的在轨寿命,这是极为昂贵的代价。不过,为了尽早能发现马航失联客机,中国这次可谓是下了血本。
而作为世界上唯一具备动用数量众多的卫星的国家--美国。也仅仅是在2009年6月1日法航447班机失踪事件中,法国为了寻找这架失踪的客机,向美国请求调用卫星,美国同意出动。但最后的调查报告显示,那次事件中美国卫星的主要任务并不是直接搜索,而是提供空中风暴的相关情况,所以并没有在空难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