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有情来相聚<?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一)、江门
我在《记忆打捞 —— 文革记忆之贰 》中,说到在文革时我们有过一个“鲁迅铁笔队”,同班同学成员之一叫国强,(其父是大吉山早期的机动科长)后来也下乡到龙源坝,不久去了当兵,76年复员,不久调到江西永平铜矿,前两年正式退休。女儿一家移民去了澳大利亚,前不就国强夫妇在澳洲待了半年,春节后才回到赣州市装修新居。前几天他们从赣州来玩。
这些年虽然与国强见过好多次,他们还没来过江门。但因为与国强是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同班,文革又在一个“战斗队”,还一起搞过“驻赣州联络站”,“老三届”话题自然很多。国强的爱人乐华,同内子又都是“工读学生”,另外还约了在江门定居的另一位她们都熟悉的“工读学生”,外号“黄婆”的华玲和大吉山篮球明星“录獒”一起“抄天”。大吉山的人在一起“抄天”,其味无穷。
第二天,“录獒”和“黄婆”酒楼请“饮茶”,“录獒”是台山人,国强是南海人,祖籍又算是老乡,我母亲也是新会人,所以对附近一带的风俗人情都有所知晓,似乎又多了一分亲切感。
聊天中发现国强夫人小学一年级的班长居然正好也在江门,联系上之后,“老班长”光炎(也是工读学生)也非常高兴,执意宴请老同学,于是晚宴人更多,抄起了更大的天。
说实在的,江门没什么著名旅游景点,“小鸟天堂”真的很“小”,前些年“申遗”的开平“雕楼”,其实就是华侨回乡建造的不中不西的可以防土匪的住宅式碉堡,比较集中,数量较多而已,我至今也没去看过。两天来,主旋律还是聊天叙旧。
很巧合的是,国强来江门这天,我正好收到《粤海风》汇来的稿费(百期纪念特刊贺诗一首),我给南铁电话致谢,而南铁当年考大学时曾经住在国强那里(县城),于是,他们也在电话里聊了好一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