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财神吧 关注:45贴子:680
  • 4回复贴,共1

你今生如没有冲破障碍,如何能见到阿弥陀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4-01 21:48回复
    佛教的因缘观,只有一个观念就是事出 必有因,每一件事情一定有原因的,没有 一件事情莫名其妙出现的。你今生会投生 在什么样的家庭,你今生会从事什么样的 职业,你今生你可以享受多大的福报,你 的寿命有多久,你今生谁会做你的子女, 都一定有道理的,没有一件事情是莫名其 妙出生的,这个道理简单的只有两个字就 叫业力。
    我们一个人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个外 面,我们说一个凡夫,临命终的人就是内 忧外患,外在有业力的牵动,我们无始劫 造了很多生死业力,它不会放过你的,你 只要念头一动,被它带走了,它在外面跟 你招手,它说来啊,我有很多快乐的果报 等你去。
    很多祖师在临终,阿弥陀佛现前之前, 它是先现天的果报给你看,你临终的时候 看到宫殿,看到很多快乐的资具你心动不 动?你想,如果你没有真实的把人生参 透,你肯定念头一动就完了,阿弥陀佛连 来的机会都没有了,因为你的心跟它感应 了。
    所以临命终的时候,是内忧外患,内有 妄想颠倒干扰你一念往生的心。所以我们 往生的心,临终的时候是很辛苦,好不容 易栽培一个往生的善根,内有妄想的干扰 你,外有业力的引诱你,糟了!你只要稍 微一点差错,一念差池全体残,你今生的 修学全部白费了,你来生再一次,但是来 生不见得就比今生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4-01 21:49
    回复
      诸位你要知道,你今生冲不过去,来生 更糟糕了,因为环境更糟了。所以你迟早 要解决这个临终正念问题。临终的时候就 是怎么样,就是算总帐,腊月三十算帐, 你平常欠人家的钱都得还了,不只是今生 喔,是过去生所修的善恶业一时都现前, 平常打的妄想也现前,当然我们念的佛号 也现前,所以这个真妄交攻。
      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栽 培了净土的善根,我们对阿弥陀佛的名号 有信心,我们对净土的功德有愿力,我们 提起佛号的时候,一句佛号信愿具足,但 是关键是谁能够突破障碍,谁能够见到阿 弥陀佛,关键在这里。诸位,你不要以为 你念佛就可以往生,我再讲一次,过去的 你不会放过你,你过去的生命留下的问 题,难道它会放过你吗?所以你没有突破 你的障碍,你怎么见到阿弥陀佛?
      你净土宗往生是心不贪恋、意不颠倒、 正念分明的,我们可以不断烦恼,但是你 一定要想办法,让烦恼不干扰你,要沉淀 下来,这个就是调伏力,这个就是般若的 智慧,如果你不能让你的业力,跟妄想沉 淀下来,你就不是业力的对手。
      所以古人说,带业往生,是带种子,带 业力的种子,不能带业力的现行,这句话 你要听清楚。没有一个人是临终很躁动不 安的时候往生的,没有一个人。所有往生 的人,临终都是寂静安稳的,这是固定的 相貌。如果你看到这个人临终的时候,内 心很躁动不安,这个是非常不吉祥,大概 不太可能往生,因为你那个生死业力的相 状,都现前,轮回的相状都现前,你这个 时候,哪是你一个惊慌失措的时候,养兵 千日用在一朝。
      临终要往生这个人一定是,不管他遇到 什么障碍,他的心一定是非常清楚明了, 寂静安稳,安稳寂静,这是共同相貌,然 后提起佛号,他要能够不随妄转,我们没 有办法做到消业往生,所以我们业力一定 会干扰我们,但是你有本事不受它干扰, 如印光大师所说的,心常觉照,不随妄 转,这是我们的目标。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4-01 21:49
      回复
        我们不可能修到“业尽情空”,业力不干 扰你,妄想不干扰你,那你是修到业尽情 空,那你不是一般人了,我们一般人能够 修到不随妄转就不简单了。
        所以我们做不到祖师的正念,万里晴 空,一轮明月,没有任何乌云,做不到 的,这不是一生做得到的。我们可以做到 虽然有乌云,但是这个乌云不能够遮盖我 的光明。
        所以不管我们过去做了什么,我们现在 能够做的就是说,现在过去留下了问题, 我们现在必须要继承过去,但是重要就是 说,你怎么去面对你的过去,能够从过去 的业力跟妄想中走出来,我们现在后悔都 没有用,关键是我们要解决,我们要怎么 样面对未来,一个人要能够面对未来,首 先你要先面对你的过去,你没有办法从过 去走出来,你就没有未来可言。一个人走 不出过去就失去了未来,那走出过去,那 只有一个方法,般若波罗蜜,没有其它的 方法,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否则你怎么说,你今生短短的几十年 的修学,你凭什么能够去解决无量劫来留 下的问题,我们经历过这样多的生命,每 一期的生命,或多或少都留下很多的颠倒 妄想,留下很多生死业力,要以经典来 说,我们由生死业力所留下的颠倒妄想, 如果有相状的话,尽虚空不能容受,这就 是我们的过去,你怎么办,只有靠智慧来 面对,你别无选择了。
        所以我们研究智慧以后,我们开始知道 怎么去处理过去,当然这智慧不是我们想 出来的,是佛陀的传承,经过祖师的开 导。如果今天你对佛教的修学,你不是只 是希望能够让你的生命离苦得乐而已,你 更重要是解决生死问题的时候,你就要注 意临终的正念,你要注意临终的正念,你 就要去注意,你怎么面对你的过去,所留 下的业力跟妄想,因为临终的时候肯定是 内外夹攻,外有业力的干扰,内有妄想的障碍。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4-01 21:50
        回复
          这就是我们必须要学习佛法的主要因 素,我们怎么面对我们的过去所留下的障 碍。好,这个就是,我们已经花了很多时 间,来告诉大家,怎么去培养临终的正 念。当然刚开始你要先有个目标,我们要 从过去跳脱出来,你先有个引导,你前面 要先有个方向,你要先发愿,不管你做得 到做不到,先要有一个上求佛道,下化众 生的愿力。
          你没有目标,你就很容易被过去牵动。 所以发愿是第一个,引导力。第二个安住 力,你要不随妄转,你心中一定要有个房 子住,你要先安住下来,调伏跟安住是分 不开的,你没有站稳脚跟,你打不出好的 少林寺的招式出来,不可能。
          这就是安住力,然后再调伏力,这三种 力量就是我们,其实我们前面讲到发心 篇、正见篇,就是告诉大家,如何在无量 的妄想当中,打下三个木桩,就是引导 力、安住力、调伏力,你三种功德力具足 了,那剩下就是你的生活历炼了,慢慢让 它增长广大。
          但是起码我们刚开始,先把这样的雏型 建立下去,先把这样的一个概念先建立下 去。所以理观,它可能是一个薄弱的概念 而已,没有错,但是你这个薄弱的概念, 经过你修行篇的后面的行门的历炼,它就 慢慢的增长广大,它要事修。
          所以理观要有事修来磨炼,但是如果你 连理观的雏型都建立不起来,你事修你就 是在修福报,因为你没有心地法门,你就 是完全在修习善业了,那就糟糕了。所以 理观的时候,是一种概念的修学,是一种 思想的建立,但是到了理观以后我们开 始,下一堂课讲到历炼的事修。好,这就 是我们讲到,前面两科的主要的因素。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4-01 21: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