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连续两年有机硅单体产能过剩、行业恶性竞争、企业大部分亏损、一半以上企业减停产的艰难历程后,2013年重点有机硅单体企业的开工率达到90%,整个行业开工率达到80%,洗牌过程取得成效,行业重复建设现象得到遏制,龙头企业开始显现。这是记者从3月27~28日在京召开的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2013年年会暨2014氟硅产业发展与合作交流大会上了解到的消息。
氟硅有机材料协会秘书长葛方明介绍说,自2010年下半年有机硅单体新建装置陆续投产以来,产品价格一路下滑,市场陷入低迷。2013年随着行业整合的推进,情况有所好转,单体企业略有盈利,有机硅下游企业盈利较好。
国内有机硅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显示,2011年和2012年蓝星化工、宏达新材、东岳集团的有机硅业务均亏损;2011年新安股份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负,2012年实现微利;三友化工2012年盈亏平衡。2013年,有机硅行业大部分上市公司业绩有了明显改善:新安股份预计实现盈利4.4亿元左右,三友化工和东岳集团的有机硅业务实现盈利。
重点企业盈利状况的好转,正是行业转型整合的结果。2012年3月根据市场变化,鲁西化工停止了20万吨/年有机硅项目二期工程的建设,并将剩余的募集资金转投己内酰胺项目;2013年10月新安股份收购了宏达新材全资子公司江苏利洪硅材料有限公司的有机硅业务。
氟硅有机材料协会理事长季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机硅单体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是大方向。去年新安化工兼并宏达新材是一个示范案例。这个成功的整合,使得有机硅单体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生了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这还将进一步倒逼其他企业加快调整和整合。”据了解,新安化工收购宏达新材全资子公司江苏利洪硅材料公司后,用新技术改造原有产能,并与毗邻的草甘膦工厂实现循环经济,使有机硅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
有机硅行业的重复建设也得到遏制。新建有机硅单体项目可行性降低,更多的项目是原有企业的技改和扩建。这有利于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季刚告诉记者,现在有机硅单体已经不再重复建设了,部分装置已经彻底停掉。这两年没有新增一家有机硅单体企业。
有机硅下游产品也逐步进入品牌化生产,企业“散、乱、差”的现状正逐步改变。广州吉必盛科技实业公司董事长王跃林说:“以室温硅橡胶为例,一线、二线和三线品牌企业的经营状况明显分化。这是市场之手调节的结果。”一些企业着眼于技术挖潜和延长产业链,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如东岳集团进行硅橡胶、硅油、气相白炭黑的开发,有机硅业务在2013年扭亏为盈;荆州江汉主攻高端硅烷偶联剂产品,2013年利润率超过15%。
氟硅有机材料协会秘书长葛方明介绍说,自2010年下半年有机硅单体新建装置陆续投产以来,产品价格一路下滑,市场陷入低迷。2013年随着行业整合的推进,情况有所好转,单体企业略有盈利,有机硅下游企业盈利较好。
国内有机硅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显示,2011年和2012年蓝星化工、宏达新材、东岳集团的有机硅业务均亏损;2011年新安股份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负,2012年实现微利;三友化工2012年盈亏平衡。2013年,有机硅行业大部分上市公司业绩有了明显改善:新安股份预计实现盈利4.4亿元左右,三友化工和东岳集团的有机硅业务实现盈利。
重点企业盈利状况的好转,正是行业转型整合的结果。2012年3月根据市场变化,鲁西化工停止了20万吨/年有机硅项目二期工程的建设,并将剩余的募集资金转投己内酰胺项目;2013年10月新安股份收购了宏达新材全资子公司江苏利洪硅材料有限公司的有机硅业务。
氟硅有机材料协会理事长季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机硅单体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是大方向。去年新安化工兼并宏达新材是一个示范案例。这个成功的整合,使得有机硅单体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生了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这还将进一步倒逼其他企业加快调整和整合。”据了解,新安化工收购宏达新材全资子公司江苏利洪硅材料公司后,用新技术改造原有产能,并与毗邻的草甘膦工厂实现循环经济,使有机硅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
有机硅行业的重复建设也得到遏制。新建有机硅单体项目可行性降低,更多的项目是原有企业的技改和扩建。这有利于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季刚告诉记者,现在有机硅单体已经不再重复建设了,部分装置已经彻底停掉。这两年没有新增一家有机硅单体企业。
有机硅下游产品也逐步进入品牌化生产,企业“散、乱、差”的现状正逐步改变。广州吉必盛科技实业公司董事长王跃林说:“以室温硅橡胶为例,一线、二线和三线品牌企业的经营状况明显分化。这是市场之手调节的结果。”一些企业着眼于技术挖潜和延长产业链,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如东岳集团进行硅橡胶、硅油、气相白炭黑的开发,有机硅业务在2013年扭亏为盈;荆州江汉主攻高端硅烷偶联剂产品,2013年利润率超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