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国吧 关注:781贴子:3,032

白族节日大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春节
和汉族一样,白族也过春节,白语称其为guof zerf wa,春节从初一至初三过三天,这其中还掺杂着宗教活动,除辞旧迎新、祈福纳祥的愿望与汉族大同小异外,还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大年三十这天全家上下要打扫卫生,屋里屋外都要清扫干净,之后从初一到初三都不扫地,以免把“财运”扫走。中午家中主妇要到本主庙中祭祀本主。下午家家户户都要贴上对联、门神。晚上,全家人团团圆圆地坐在一起吃年饭。饭后,要用蒿草清洗厨具、餐具,除去油火荤腥,白语称其为tuix guof tuix med。睡前,要用金色和银色的冥封纸将门封上,白语叫fvf med fvf wut。第二天一大清早要由家里的孩童(一般为男孩)亲自揭去门上的封纸,这一天白族传统是不能吃荤腥的,这一天按习俗也不能到别人家里,但可以到外面玩耍,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家中要是有莲池会的成员,则要到庙里颂经念佛。


IP属地:云南1楼2014-04-09 15:41回复
    二、朝山会
    朝山会,白语称为zoux svp,以每年农历初一至初十五为期,这期间大理州内的白族群众会三五成群地前往宾川县鸡足山朝拜,祈求福祉。鸡足山是佛教名山,白族人崇佛,每年去朝山者络绎不绝。游山朝拜者都要到鸡足山金项观日出,尤以正月十五日凌晨观日出者最多。节日期间,民族文化活动比较丰富,如耍龙、舞狮、狩猎、赛马、打歌、闹花灯、猜灯谜等,独具特色。大理白族自治州内的所有白族聚居区都有朝山的传统。


    IP属地:云南2楼2014-04-09 15:41
    回复
      三、葛根会
      葛根会,会期为农历正月初五。此会相传源于南诏时期。民国初年修的《大理县志稿》载:“初五日,城西北三里三塔寺游人如蚁,留连胜境,倘佯登眺, 襟抱豁然,有卖春酒、烧猪肉、生螺黄、生螺狮、凉米线,供人瞰吹醉饱与薄片葛根者,故俗称葛根会云。”每年农历初五这一天,海西白族群众要着盛装成群结队地聚集到大理古城西的三文笔村。在村子大青树下,长长的树道两边摆满了卖葛根的地摊。一块砧板、一杆秤、一把菜刀、一小碗土碱,还有粗细不等、黄白相间的葛根,这就是一个地摊的全部。卖者一般以娴熟的刀法将葛根切成片再蘸以土碱送给买者品尝,蘸了土碱的葛根吃起来苦中带甜,回味无穷。葛根会上除主要商品葛根外,大理的特色小吃也汇聚到这个会上,游人可以品尝凉鸡米线、豌豆粉、卷粉、凉拌螺丝、生皮、炖梅、雕梅、腌木瓜、烧饵块、破酥粑粑等。葛根会原来规模小,会期这天主要卖的是葛根和甘蔗,现在参与的人越来越多了,物资也开始丰富了起来,各色商品充斥其间,但葛根仍然是最重要和最具特色的商品。葛根会只存在于大理古城西的三文笔村,是重要的白族商品交易会


      IP属地:云南3楼2014-04-09 15:41
      回复
        五、二月八太子会
        农历二月八太子会是剑川一个以祭祀“太子”为主要内容的民族节日,分布于剑川金华镇和沙溪寺登街。这里的“太子”指的就是释迦摩尼佛。相传,二月初八这天,太子悉达多逾城出游,看到民众疾苦,遂立志为佛,普渡众生。民间便将这天定为太子会,一为纪念佛祖,二为祈求福禄。太子会前后共四天。农历二月初六迎太子入城,农历初七拜佛;农历初八游四门;农历初九送佛。主要活动日为农历初八。农历初八这天清晨,家家户户门前都要竖起高高的香烛,中午时分开始游四门活动,由仪仗队开路,沿途爆竹喧天,锣鼓轰鸣,数十名刚结婚的新郎官抬着“太子”沿着古城四门的主要街道徐徐前行,游行队伍紧跟其后,载歌载舞、舞狮舞龙,热闹非凡。村妪老妇也喜欢牵儿带孙参加游行,并把自家的孩子装扮成“太子”,以沾“佛”气。队伍随着沿途群众的加入变得越来越大,古城被挤得水泄不通,参与人数多达万人。游四门的队伍不仅要走完四门的主要街道,还有把太子送到鳌峰山头,让太子长时间面对长乐坝子的田野,以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IP属地:云南5楼2014-04-09 15:42
        回复
          六、释迦节
          “释迦节”,白语称为ssit wa weip jia,也就是二月里的佛节。迎释迦在挖色地区举行。以前,迎释迦不限于挖色地区,现在的宾川县的宾居、牛井、大罗城、新罗城、炼洞、上沧,大理市双廊镇长育和海东镇都要迎送。举行迎佛前还有观音会,届时还会有商品交易会。迎释秩序为:初六在大成村的寺莲塘和塘边甲举行“偷太子”活动,就是半夜里将太子雕像从崇福寺抬到塘边甲的寺庙中。初七迎至康廊村。这一天最热闹,全挖色地区的莲池会妇女都要参加迎释迦摩尼活动,早上,由上百莲池会妇女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到崇福寺,念经供佛,并在崇福寺共进午饭,午饭后就开始迎释迦摩尼,把“大佛母”接出崇福寺,然后到塘边甲接“太子”,双方莲池会老人念过迎送经后,就抬上“太子”出行,迎到寺涧村。初八迎至康廊村,初十一迎至挖色村,初十四迎至官邑村,初十五迎至小城村,初十六迎至大成金龙、文椅,十七日迎至石麟登,十八日迎至大舍登,十九日迎至舍上登、二十日迎至奎阁节,二十一日迎至上、下王家巷,二十三日由塘边甲送会崇佛寺,历时半月余。所迎的释迦佛有两尊,一位大佛像,白语俗称daot weip maox(直译为大佛母),一尊为太子像,即释迦摩尼佛前身。


          IP属地:云南6楼2014-04-09 15:42
          回复
            七、朝花会
            农历二月初九到十五为大理白族朝花会。白族人喜花,对花有特殊的感情。会期时的大理古城长街上处处都有茶花的娇姿倩影,花香充盈着古城,每家每户都会在门前摆上各种各样的花卉,而且一盆盛开的茶花是必不可少的。人们留连忘返,一树树花团锦簇,把春色装点得更加浓郁


            IP属地:云南7楼2014-04-09 15:43
            回复
              八、树花会
              树花会,会期为农历二月十五,树花会只分布于洱源县的三营坝子。相传唐朝初年,自恃兵强将勇的蒙舍诏主皮罗阁调兵遣将进犯浪穹诏。浪穹诏主命令数万将士,从山花烂漫的灵映山上折了很多树枝花枝,栽插在广袤的三营坝子里,并在树枝花枝上洒了很多蜜糖水。浓郁的蜜糖气味和各种花儿的清香,使得远远近近的蜜蜂彩蝶闻香而至。几天后,数万蒙舍诏将士浩浩荡荡开进了三营坝子。面对呈现在眼前无边无际的“花海”,他们一个个眼花缭乱,拍手称奇,继而争先恐后去摘花。被惊动、激怒的蜂群,猛叮入侵者。一个个被叮得鼻青脸肿,叫天喊地。千千万万只蝴蝶,也在蒙舍诏将士眼面前飞来飞去,使得他们辨不清东南西北。在惊天动地的战鼓声中,埋伏在坝子里的浪穹诏将士乘势追杀敌人。一场有“蜂兵蝶将”助战的伏击战,很快就结束了。浪穹诏的白族村民,煮好了毛驴汤锅,端来了白面馒头和大麦酒,犒劳将士。这一天是农历二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不寻常的日子,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人们都来这古战场遗址上赶会做买卖。会期前几天,白族村寨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买来白布彩线,相互邀约,在一起挑花绣朵,赶做绣花巾。白族绣花巾呈正方形,边长两尺左右。绣花巾的四角分别绣一个彩蝶,绣花巾中央绣的是绿叶红花和蜜蜂。人们以此表达对蜜蜂、蝴蝶的感激之情。树花会前后,白族村民总要在房前屋后栽上几棵“蜜蜂树”,种上几株“蝴蝶花”,以表达“怀古思祖”的心情。


              IP属地:云南8楼2014-04-09 15:43
              回复
                九、观音塘会
                相传,农历二月二十九为观音诞生日,农历六月十九为观音修行日,农历九月十九为观音得道日,每年这三天都会举行观音塘会。白族人崇拜观音,崇圣寺所崇之圣就是阿嵯耶观音。观音崇拜在大理地区颇为盛行,大理是观音的世界,大理最丰富的神话是观音神话,众多庙宇中,最多的是观音的庙宇。大理古城南西四里处,有一座庙宇名为观音塘,庙中有一块巨石,石上建一观音阁,内祀观音像。这儿有一个在大理妇孺皆知的“观音负石阻兵”的传说。《白国因由》载:“汉时,兵入大理,观音化作一老妇,用草索背大石。兵见而问曰:‘汝老妇如何背此大石?”答曰;‘我年老不过背小的,你还不见年幼男子背的更大。’兵乃闻言而相语曰:‘老妇之力尚且如是,若年幼男子必不可当。’乃缩然自退,今观音塘大石即其遗记也。”而《云南通志》也有相关记载:“俗传汉兵至境,见一妇负大石,众惊异,相戒勿露刃,但略其地为叶榆县,后入祀观音像于其上。”后人为纪念观音保境安民,就在大石上建观音阁,四时祭祀,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妇负石”,随后以“妇负石”为中心建立大石庵,清代这里曾设汛塘,而这里又崇奉观音,所以又称为观音塘。观音塘如今仍为大理佛教圣地,被誉为“妙香佛国第一寺”,每年的观音塘盛会都会有成百上千的白族善男信女前来朝拜。


                IP属地:云南9楼2014-04-09 15:43
                回复
                  十、三月三歌会
                  农历三月三为白族传统歌会,又名为“小鸡足歌会”,小鸡足指的就是保和峰,保和峰处在苍山十九峰第四峰莲花峰的怀抱中,因其山势酷似洱海东部的鸡足山,故有小鸡足的称谓。保和山上建有保和寺,三月三歌会与这座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此寺为南诏王劝丰佑为纪念蒙舍诏诏主细奴罗而修,历史上共修造了三十六院、十八庵。保和寺起源于南诏国时期,盛于大理国时期,清时衰败,目前还尚存有苍天古树,松柏、木莲花、墓碑等。三月三日小鸡足歌会是大理坝每年开始唱白族调的头一天,也有人将其比作苍山腹地中的“小三月街”,每年这个时候山下各个村落都将其视为吉日盛事,广邀亲朋好友到家里聚会。白族有句俗话:“三月三日开曲头,唱到九月九”,意思是,每年三月三小鸡足歌会之后,大理坝子就开始唱白族调了。
                  关于保和寺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白国国王张乐进求有三个女儿,小女儿名为金姑,脾气执拗倔强,常与父王张乐进求顶嘴,白王因此不太宠溺金姑,有一次金姑背着家人偷跑出去与白族青年男女在洱海边对歌玩耍,张乐进求知道后对金姑一顿斥骂,金姑就负气出走了,夜晚露宿在一颗松树下,这时猎人细奴罗路过此地,见一条大蛇正要咬金姑,于是就拿出弓箭射死大蛇,金姑自此就爱上了细奴罗并跟着回到巍山嫁给了他。细奴罗的后代在他两人露宿过的地方修建了保和寺,寺左是驸马殿、寺后是无极宫,形成了“接公主”和“送驸马”的风俗,一直延续到现在。大理喜洲、湾桥一带,每年从农历二月初八开始,前往巍山迎接细奴罗和白王三公主,农历三月初三送驸马爷细奴罗回巍山,大理坝子各村的白族人云集保和寺,四乡八寨的白族男女老幼纷纷赶来“唱歌跳舞做买卖”,人潮如涌,从214国道到寺院的路上,车、马、人把本来就狭窄的山路挤得水泄不通。


                  IP属地:云南10楼2014-04-09 15:44
                  回复
                    十一、三月街
                    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白族三月街是云南省遐迩闻名的物资交流大会和白族人民的传统盛大节日,古称观音市或观音会,于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古城西举行。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中赞道“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千骑交集,男女杂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无不至,滇中诸蛮物亦无不至。”明代白族学者李元阳编纂的《云南通志》中也有“三月十五日在苍山下贸易各省货物,自唐永徽年间至今,朝代累更,此市不变”的记载。大理白族诗人师范亦有诗曰:“乌绫帕子凤头鞋,结队相携赶月街。观音石畔烧香去,元祖碑前买货来。”这就是三月街的生动描写。清代白族音乐家李燮羲也曾用《竹枝词》对三月街做了如下描述:“昔时繁盛几春秋,百万金钱似水流。川广苏杭精巧货,买卖商场冠亚洲。”
                    三月街历史悠久,它与《观音降服罗刹》的美丽传说一起在民间流传。隋末唐初,恶魔罗刹盘踞大理,性情残暴,日食人眼三十六双,民众苦不堪言。唐贞观年间,从西天来的观音大士制服了罗刹。观音大士怕罗刹卷土重来,每年农历的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二日便来大理讲经说法,善男信女接踵而来。后来观音担心民众每年来听经受化,日久会耽误了农事生产,便劝导信徒们来赶会时带上农副产品进行交换,这样便逐步形成了定期举行的贸易集市。
                    关于三月街的起源,还有另一个优美的传说:洱海边住着一个名叫阿善的渔民。有一天他驾船捕鱼,网网皆空,便弹琴唱起了悲歌,哀怜的乐曲感动了洱海龙王的三公主阿香。她来到船上帮着撒网,每网都是满满的大鱼。在劳动中阿香表示了对阿善的爱慕之情。阿善将阿香带回家中建立了美满幸福的家庭。三月十五日,天上一年一度的"月亮街"街期到了,各种神仙齐会月宫。阿香变成一条金龙,驮着阿善也来到了月宫赶街。他俩见到"月亮街"上摆满了珍珠宝玉、云丹仙草,就是没有鱼网农具。他们回到村里以后,向乡亲们说起天上月亮街的情形,大伙提出要把天上的月亮街搬到人间。从此每逢夏历三月十五日,人们便在点苍山脚下摆起街场来了。
                    具有一千余年历史的三月街,发展到今日,不仅已成为涉及二十多个省市地区的物资交易会,而且还是大理各民族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招商引资、技术合作等对外开放的重要集会。届时举行传统的赛马、对歌、民族歌舞等文艺活动,吸引了国内外的大批游客。三月街在新时期已成为云南西部最盛大的商贸集市、大理各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IP属地:云南11楼2014-04-09 15:44
                    回复
                      十二、梨花会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每年梨花盛开的时节,居住在剑川白族人都要举行梨花会。风吹梨花白,阳春三月,繁花照眼,遍布在剑川坝子的梨树、梨园一片素白,暗香幽幽,沁人心脾。人们三五成群,或亲朋同聚,或举家共乐,纷纷到梨园里野餐,开展春游活动,宛然置身淡墨山水画中。
                      白族为什么那么喜爱梨花,要特意举行一个梨花会呢?白族崇尚白色,年轻的姑娘出嫁时,雪白的羊皮是必不可少的嫁妆;小伙子爱缠白包头、穿白衬衣。传说在很久以前,白族人民就特别喜欢开白花的梨树。在白族人居住的地方,房前屋后都要种上几棵梨树。这件事惹恼了黑魔鬼,黑脸、黑心、黑肝的黑魔鬼施起妖术,霎时间,正在开花的梨树都枯死了,连姑娘身上披的羊皮都变成了黑的。世界所有白色的东西都变成了黑色。一时间,天昏地暗,人们的生活失去了光泽。有一个名叫梨花的白族姑娘,听说老君山上的九十九个龙潭中,有一个白龙潭。白龙潭里流的不是水,而是九十九条龙的乳汁。只要取回白龙潭的龙乳,就能破掉黑魔鬼的妖术。梨花姑娘不畏艰险,爬过了三十三座高峰,越过了七十七条山洞,找遍了九十九个龙潭,终于取回了白龙潭里的龙乳。她把龙乳喷在黑魔鬼的身上,黑魔鬼马上就变成了一块石头。奇迹出现了,白色的东西恢复了本来的面目,枯死的梨树重新开出了耀眼的白花。但是,大家喜爱的梨花姑娘却因为劳累过度倒在了梨花树下,微笑着闭上了眼睛。人们把梨花姑娘安葬在梨花树下,每当梨花盛开的时节,人们就想起了舍己为人的梨花姑娘。为了纪念她,白族人们每年都要举行梨花会。


                      IP属地:云南13楼2014-04-09 15:45
                      回复
                        十三、绕三灵
                        绕三灵,普遍认同的说法是:“三灵”指“佛都”崇圣寺、“神都”圣源寺、“仙都”金奎寺。绕三灵,白语称为guaix sal nad(音译为观上览),意为“逛三都”。绕三灵是白族最为盛大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在大理坝子举行,迄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节日期间,数万白族村寨的男女老幼身着节日的盛装,浓妆艳抹,以村为单位自然组队,每队都以两位年长的男女(过去是巫师)前导,边舞边唱,经大理古城、崇圣寺、圣源寺、河矣城村、洱河祠,到马久邑后结束。活动期间,老人们念经拜佛,青年们在篝火旁歌舞娱乐,两情相悦的话还可以共度良宵。在大理有句俗语:“三日逛北,四日逛南,五日返家园。”这句话的意思是,绕三灵要过三天,以史城喜洲为界,廿三日过节的人们向北顺着苍山之麓聚集到苍山五台峰下的神都(庆洞庄的本主庙圣源寺),在这里祈祷或者赛歌,通宵达旦;廿四日,象长蛇阵的人流从神都启程,经过喜洲镇的街道,向南绕到洱海边的村庄,当晚又在这里的本主庙祈祷、赛歌;第三天,人群再继续沿着洱海前进,绕到大理崇圣寺东面的马久邑本主庙,经过祈祷后,各自归家,节日就此结束。清代杨琼在他的《滇中琐记》中写到:“大理有绕三灵会,每岁春季下浣,男妇坌集,殆千万人,十百各为群……男者犹执巾秉扇,足踏、口歌,或拍霸王鞭……相传起于南诏”。清代喜洲人赵来五用《竹枝词》描述绕三灵的盛况:“三塔寺前新梦杳,一夜钟声敲到天初晓,真好心情哥也嫂,三灵约着对来绕。人山人海争大道,十里塘前还让人家早。四月清和天气好,一场兴趣知多少,曲唱民家随口到,竹杖斜抱弯挂葫芦梢。一路打通真不老,霸王鞭下长街扫……”
                        对于绕三灵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些学者根据盛行在怒江白族(勒墨人)中男女青年到花房聚会的“观楠好”与绕三灵类似的剑川绕海会比较研究,认为“绕三灵”源于古老的白族先民载个载舞,感谢上苍赐福,祈求风调雨顺,杂以男女自由恋爱的找“架尼”(汉意为找亲密伴侣)、“观楠好”等民俗活动。随着佛教的盛行,游神都、佛都、仙都的宗教色彩渗透其中。此外还有三种说法:一曰古代大理是个泽国,白族先民居住在山林间,以狩猎为生,每当猎获野物时,人们就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欢庆胜利,故谓“绕山林”。二曰白国时,白王的太子失落桑林花园,百姓至桑林寻找,一边呼唤一边唱跳,故曰“绕桑林”。三曰南诏时候,南诏国重臣段宗榜到五台峰下敬香,突然暴病死去,国民往佛都崇圣寺、神都圣源寺、仙都金奎寺绕行三天三夜,以示哀吊,故名“绕三灵”。从此,段宗榜被奉为中央“本主”,统辖“五百神王”,每逢他的忌日,要举行吊念活动。


                        IP属地:云南14楼2014-04-09 15:45
                        回复
                          十五、花子会
                          花子会于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在大理古城西门村东岳庙中举行。相传农历三月二十八是东岳大帝的生日。东岳大帝是封神榜上的武成王——黄飞虎,执掌阴间事务。他的心地善良,生日这天把死鬼放出来游玩一天,让叫花子也来接受施舍。花子会有叫施舍会,当地白语有叫dai zei huil(即打斋会)。
                          参加的人主要有三类:真正的叫花子、为家里小孩来乞讨的富人、祭祀祖先的人。来祭祀祖先的人带着大米、零钱,一路施舍给真正的叫花子和为家里小孩乞讨的富人。通过济世救人,共同祈求平安幸福。
                          花子会这一天,沿路乞讨的“花子”有上百数,其中有真正的乞丐,也有家里儿女难养,期望通过要百家饭、百家米来喂小孩,用要来的钱给小孩买双鞋子、买顶帽子,希望孩子会好养一些。
                          平时,罪重的人是不能从阴间放出来的,这一天则例外,都被放出来与亲人相见。家里死了人的,头三年都要来东岳庙祭祀,并沿路布施,以此来取悦东岳大帝,搭救自己的亲人,或祈求亲人在阴间过得好一点。同时,为庆祝东岳大帝的生日,也有拜佛、念经等活动。通常参加的人数达上万人。


                          IP属地:云南16楼2014-04-09 15:46
                          回复
                            十八、清源洞会
                            大理洱源县凤羽镇,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凤羽坝子四面环山,山清水秀,被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誉为:“曲峡通幽入,灵皋夹水居,古之朱陈村、桃花源,寥落已尽,而犹留此一舆,亦大奇事也。”
                            清源洞位于凤羽天马山南,苍山十九峰之云弄峰背后。洞上方有邓川御史杨南金手书“清源洞”三字,洞外有约1200平方米、清澈见底的水潭,水从洞下石缝孔隙中涌出。《一统志》载:“洞深不可测,中有石田、石林、石枕、石蓬、石兽之类。石笋倒悬,五色毕具,其泉即凤羽河上源也。”徐霞客两次请当地人燃着火把进洞探查,在他的《徐霞客游记》中作了生动的描述。据传清源洞直通邓川漏邑村,但因洞深不可测,没有人穷尽过。相传有一吹唢呐的在洞中迷失方向,在洞中吹了三天,不感饥饿,出洞时洞外已是三年。
                            清源洞水是凤羽河的主要水源,灌溉着凤羽坝东片的良田,所以,每年农历六月十三,清源洞龙王会期,受益的村寨要搭台唱戏,杀猪宰鸡祭祀,远近村民扶老携幼来赶会,届时凉棚相接,买卖兴隆,热闹非常。


                            IP属地:云南19楼2014-04-09 15:47
                            回复
                              十九、火把节
                              火把节,白语叫fv wa vd,汉意为“六月狂欢”,在农历六月二十五举行,是白族最为盛大的节日,火把节遍布云南所有白族聚居区。
                              火把节活动丰富多彩,通常是先选一根高约数丈的松树,树身上用篾片将干柴、麦秸、松明分层捆扎,上面遍插各种彩色小旗并用竹条系上梨、花红等水果,顶端由村中手艺人扎制三级彩色升斗,上面墨书“五谷丰登”、“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等祈祷吉祥如意的大字。竖起后全村男女老幼环伺火把周围,等到祭祀完毕,由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点燃火把,村民们烧着火把,欢歌笑语,争抢火把上逐层烧掉下来的水果、彩旗、柴块。据说火把节上掉下来的水果可以强身健体,柴块可以使家庭财源兴旺,彩旗可以使家庭清吉平安,若抢到升斗,就会喜添贵子等。有些地方除大火把外,各人还点燃小火把,遇人就散上松香,火苗乱窜,有惊无险,据说可以祛病消灾。洱海东岸还举行赛花船、跑马比赛等活动。


                              IP属地:云南20楼2014-04-09 15:47
                              回复